社工机构需“精准定制” 不可过于依赖政府购买服务 8 D% l$ R) `, n' C" W: b! E
南方日报 2015年1月27日 记者 甘雁娜
' |. ^3 ~8 H) \4 P1 \8 d2 @日前,江门印发《江门市社会工作本土见习督导培育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计划培养30名社会工作本土见习督导,并探索建立社会工作本土督导人才选拔、培育、考核、管理机制。据了解,上周已结束报名,本周将对报名者进行考试、选拔。老牌社工机构寻求精准化、本地化服务求突围,新成立的社工机构,在资源上不具备优势,他们又如何闯出一片天? / @3 B8 {+ ?* p* V8 A; ?, E8 G Z/ D
全市社工机构共计72家
% t+ m! m6 ~) n) I/ V; l! s2 x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72家社工机构,经前两三年的摸索,一批社工机构逐渐崛起,但机构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提升服务质量。
& e8 m5 J" q5 E( k新一年,较早成立的“老牌社工机构”承接项目开始谋求精准化服务。 江海区晨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陈艺燕谈起2015年的计划时表示,2014年承接项目从前年的50多万增加到200多万,机构发展迅速膨胀,她总结经验,新一年的发展是以精准服务为主,提升团队服务水平。她认为,目前江门社工机构数量很多,真正有实力的不多,他们打算在项目数量上维持现状,“回归根本,提升人员的服务素质”。 3 }9 W" b$ b$ s1 s' \% e
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行政总监张怀磊介绍,机构服务主要专注于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和儿童、青少年服务三个领域,别的方向暂时不涉及。自今年开始,他们把“服务下沉”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张怀磊解释说,服务下沉追求的是服务的本土化,不但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跟这片土地的风俗、文化结合,过去我们主要借鉴香港的经验,然而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需要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谋求服务本土化,制定适应本土的服务标准。 7 Q' _/ @/ G5 H( _
新成立机构以特色求突破 - ^# k: L! b5 l$ i- A
自去年开始,社工行业涌现少数独辟蹊径的机构,他们绕开传统养老助残的大众化路线,开拓新领域,从而迅速在行业中站稳脚跟。
+ v& ^8 O, t+ h# H+ f( T蓬江区德信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注于司法服务领域,从全市的社工行业中以“人无我有”的姿态闯出一片天。今年该社工机构开始探索信访社工领域,该机构理事长张劭芬表示,“信访社工服务在江门还比较新,其他机构还未开拓”。 5 T: o6 ?$ [1 C
张劭芬解释,项目的实施最重要的是管理,经过两年的磨合,该机构深刻认识到人员素质提升对机构发展的重要性,将于今年实施“督导制度化”,每月固定进行两次督导培训,形成常态培训机制。
( r# X. R. P X- m另一家以司法领域为着力点的兼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企业资助物资、机构免费服务的方式,举办社区活动,逐渐在居民心中树立机构形象。 . [% T z$ O A Y" n/ ~) @
社工机构不可过于依赖政府购买服务
) p1 `) w/ T' m9 y据了解,72家社工机构中,真正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不多,大部分社工机构还在艰难的“求生存”阶段,谋求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加难上加难。
@6 ]& |0 W4 Z X4 p兼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梁升亮认为,多数机构发展比较慢的原因在于,过于依赖政府购买服务,然而,目前社工行业已形成一定的竞争,机构本身要转变发展思路,开拓多方资源,拓宽生存空间。 ( T. m/ T( @/ ?. m$ ^4 T
在行业的成长期,机构如何提升实力?张劭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社工机构作为服务行业,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人员的服务素质,然而,大多数机构缺少资金对人员进行培训,她希望政府在后期的人员素质培训方面能有所支持。 % R3 t3 F. R' l! W: V
谈到行业竞争,梁升亮更希望看到一种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他希望机构能够共同发展,各有侧重领域。他认为江门多数社工机构都在养老助残领域竞争,“这是因为很多社工机构没有走出去,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好的经验,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
; \. a* u0 a& T3 n原文来源:中国社工时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I4ODE2MQ==&mid=203323668&idx=2&sn=23afd50f96e44ff897fe5fb2f6186811#rd + C+ j2 x4 Y3 H( ^
2 p$ T# l7 x4 J- v%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