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803|回复: 0

[时评] “政府订单”飞速增长 社会组织能否承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3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转角会幸福吗 于 2012-6-13 13:32 编辑
5 @/ ?5 p# p* b6 f4 X% A+ `* \2 m- W
     & I! C9 l4 j8 D$ }
    广东正在着力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的步伐,而“政府放权,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无疑是焦点之一。去年,我省颁布《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6月7日,我省公布了《2012年省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第一批)》。可以期待的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份额或将出现突破性增长。( r- C, N0 t, ]! [
  省政协社法委此前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省社会组织能够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仅占15%。面对激增的政府购买服务“大单”,社会组织能否承担重任?政府购买服务如何更规范化运作?本报试图以广州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为样本进行解读。. X9 Z: X4 A6 w6 I* U$ P9 `
  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面,广州起步较早,并迈出了一大步。不久前,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验交流峰会透露,目前,广州已建成132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今年6月底前,每个街道至少有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届时数量将达140个。今年,广州市将安排2.6亿元用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此外天河区还将另外安排4个亿购买社会服务。据统计,无论是社区服务中心数量还是政府购买服务总量,广州市在全国各大城市均居第一。0 j6 J/ p* Q* v; _4 K- }
面对激增的政府购买服务“大单”,广州的社会组织能否承担重任?/ E8 x5 S+ k/ Q0 Z$ p6 R
  就在年幼的社会组织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时,“政府订单”却飞速增长。
6 b( a2 v4 V3 P  据了解,在广州,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起步于2008年。最初,海珠区政府出资200万元,向启创社工服务中心购买了3条街道和两所中学的青少年服务项目。紧接着荔湾区财政拨出100万,向大同社会服务中心购买两项服务。随后越秀、天河、番禺等区也开始了政府大规模购买服务的活动。
' p3 |7 \0 x1 }  “开展一项新工作就设立一个机构、增加一批工作人员是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只会导致政府服务机构和人员的不断膨胀。”荔湾区冲口街街道党委书记周志坚说。他认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单靠政府部门已经无法满足,必须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
0 A6 R' s4 t  u9 H/ l( x  据介绍,在购买服务之前,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基本上都是交给社区居委会做。“如果不将这些社会服务‘外包’出去,居委会实际上是做不好的。”周志坚说。3 x7 S$ ?1 |# @' D
  据他分析,居委会承担着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计生等130多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工作人员根本无暇开展更多有效的服务。“如果有20多个大专学历以上的社工介入,社会管理质量会大大提高。”; A6 Q! K, P: x) F4 L
正是意识到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必要性,广州的政府“订单”在快速增加。2008年,广州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为400万元。2009年,广州市、区两级财政投入逾2000万元。2011年,购买服务资金进一步增加为8000万元。今年,广州市政府购买“大跃进”:全市将安排2.6亿元,此外天河区还将另外安排4个亿。
; {# M1 @" Y8 D! K. s$ j1 m  年幼社会组织受考验
3 w, q, f! Y$ l# J( _  甄鹤从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到香港实习了1年,2009年中大社工服务中心成立时他开始了在广州的社工生涯,如今已是该中心的副总干事。甄鹤深有感触地说,“前两年,我们愁的是政府没有投入足够资源,都是街道和一些香港公益机构以捐助的形式维持社团的运营,社工的收入维持生存都难。现在机会来了,很兴奋也有些担忧。”6 \) f5 U/ E% a% c4 w0 O" E
  随着政府“订单”的大量增加,广州不少街道负责人反映,难以找到合适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现在的状况是粥多僧少,符合要求的社会组织不多,服务质量打
折扣。”周志坚说。- z" D2 `9 @. q& E# \
  据了解,广州目前有90多家社工机构,80%以上都是2008年后成立的,几乎都瞄准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个政府购买“大单”。
# u4 h$ c3 A% Q. ~社工组织服务不成熟,社工缺乏是重要原因。有报道指出,今年广州社工缺口将达6000人以上。巨大的社工缺口,让社工组织陷入了“有钱也招不到人”的困境。按照规划,“十二五”期末,广东省要实现每万人中有5名社工的目标。以广东当前1亿的常住人口计算,专职社工也将达5万人之多。但实际上,目前广东省专职社工仅3000余人,其中广州2100人有社工证。
2 F; E" X0 ~6 {4 |! S" q  “广州骤然升温的社工需求,主要推手来自政府大量购买社会服务,而社工机构大多刚起步,社工也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广州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谢建社表示担忧。
, ?- G' [( V. i  ^% ], `  对于这一点,一些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并不否认。“我国高校设置社会工作专业还是近年的事,而早几年的毕业生很多都未从事社工工作。”甄鹤说。
( D& |4 h6 y/ M' p5 y; D  薪酬待遇是留住社工人才的一个关键。广州市民政局对社工的薪酬指导线为3000元/月—6500元/月,但大多数社会组织刚起步只能付“最低工资”,造成了社工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做社工,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基本上都不是社工专业毕业的现象。
' @3 t( N& M6 `5 G0 I% r& a“摸着石头过河”的NGO
6 J2 D" p- Q' z2 t4 c  个案剖析; X: I8 d5 G. i% _  f0 R. V/ T# Y7 ], k9 R
  5月30日,广州大新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长者部正在开展“脑有所用”长者电脑初级班活动。! z, x) w# {$ z2 g4 @* D7 A% N
  南方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工们先是引导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认识,介绍此次活动目的及内容,并让组员讨论学习电脑的好处。之后,向组员讲解电脑的用途、构造,并教他们基本的电脑操作,最后让组员亲自动手实践。这是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购买政府服务的一次活动。  z& x* B; O0 e& u4 P% n7 e
  据了解,广州阳光社会事务中心是广州第一家进社区的社工机构,设在越秀区建设街,由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5个教师发起成立,如今开展活动的范围已扩展到3个街道。中心总干事徐玉霞介绍说,2009年中心刚成立时,越秀区政府尝试出资28万元,用于购买建设街社区自治服务。随后两年,中心获得了市、区两级财政超过500万元购买项目,专业社工由5人发展到40多人。
  ]( b) r( Q0 G8 |$ m  徐玉霞说,“阳光”不到4岁,如何做得好,是“摸着石头过河”。1 H! h: l8 s5 S6 M5 g& O  f7 a
如今,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福利与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社区矫正、劳动就业、青少年教育、残障康复、婚姻家庭等领域。
/ m, {! B' u  E$ G# W$ J  本栏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刘茜
- W& c+ D4 f& D- U  当务之急是5 H/ h& b2 e) c8 ^
  培育社会组织
7 o3 e; E( }) I# u' N' d" {  专家观点
# `/ V8 T9 X# p1 H" D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政府购买公益服务是一种国际性趋势,必须尽快培育合格的社会组织。”广州社科联合会主席郭凡表示。
# G+ S" a8 p9 R& k1 ?+ V  在郭凡看来,在加强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购买服务、转移职能正在逐步由政府自觉走向制度安排。但政府却把重点放在了“购买”而不是培育NGO。他建议广东省要重点培育“NGO支持型”社会组织,全面提升NGO能力。
( f/ e4 F* k3 V郭凡说,香港有八成的社会服务都是政府向非政府机构购买的,人口不过700万的香港,却有超过1万家民间组织,承担了大量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功能。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美元,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如此庞大和活跃的非政府组织,与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互相配套。4 k; H( J' B. y/ ?, G
  而人口超过1400万的广州,去年举办了一次大规模公共服务购买洽谈会,仅有34家社工服务机构出席。“政府也不能只重视NGO数量,要关心它如何成长、发展。NGO只有发展壮大、良好了,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郭凡强调。

. J8 a" ^5 D5 H  t0 K5 Z$ `# x. m. F9 y+ d5 A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30 04:26 , Processed in 0.089579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