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8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 结束技术+ _; T/ T) u$ j3 p& K
* e9 ]$ E# l% E9 U% R4 M5 ?$ w
训练要点:+ g; s. F# h& ~4 c# B
/ Q+ t( t3 @; h7 @1 Z/ T X使用场合
) F6 ~9 x' Y5 y# ^& ]- }- F4 r$ Z; l+ C9 m# d5 ?3 Z
1、每一次咨询结束时;
" `" P) A! U1 ]% y3 d2、求助者问题解决时;3 j7 A" ^0 Z' D3 w' D* r
3、准备转介他人时。
! ]% q3 U- X' B0 A! B- k& \% j: o说明:结束并不是单一技术可以处理的,其实是一种结束的过程。结束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结合。
, l% l& g' g7 o" |. _问题、原因与方案
: R1 F. X; S. J/ s3 ^# [. G6 u3 d) y& B8 z ?3 S7 o, n: n5 j
1、每次结束时,求助者拖延时间。
4 V! a+ \& M% T( x3 r% ?* F) N# f7 \5 U: o
一般咨询时间为50分钟。进行到40分钟左右时,咨询师就可回顾、结束。概述此次会谈内容,说明下次咨询方向等。
* B1 f# J7 V4 \1 I' \% ~" q问题:有的求助者结束前,才肯提到最重要的主题,希望延长时间。- l, e0 `+ h' x [
原因一:是对咨询师信任不够。( C# }6 F% [( t8 @* Z0 b
原因二:是背后有特殊的目的,如考验咨询师是否关心他或想获得咨询师的格外关心。
# _: S/ f! G0 C* x/ B) a: p解决方案:咨询师要学会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自知能力。, F* B3 i: d3 F; X O
' w# I3 j; ~ {; _9 s
2、问题解决后,出现依赖现象9 O' `$ y2 V e, m6 E$ A/ S2 ]
0 X4 e) j3 z7 I7 Z* N0 c2 G
第一种情况是求助者对咨询师依赖。
- e9 M5 q1 s* ]
. x& p9 x+ I' {6 B, j7 t原因:是独立面对现实,信心不足;或分离情境触动了求助者未完成的事件。6 a# p5 \% X( L* Y& t& t) H0 H4 h
解决方案:逐渐谈到结束,使之有充分时间面对分离;二是最后几次,延长咨询间隔,使之慢慢习惯。) g, ^2 `/ x' P. C- Z
2 ^1 c4 D) u7 p6 M" T# t第二种情况是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依赖。# m" X) t; D8 Q
' o/ S. t t: n) i. E4 E" i' l- p原因一:咨询师未能随时评估求助者进步,不知目标是否完成;" I5 b( w. M2 t# o$ v
原因二:结束触动了咨询师未完成事件。
7 d0 H' t4 M7 Y0 V, T解决方案:定期评估进展;若发现是第二种情况,就要探讨深层原因。
# D" J0 a5 W9 }+ |! b4 ^1 {, j! p- y) |. H Z, o, c
3、转介时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 j k. d- @1 K+ Z( P/ ]# F" Y. m+ v: Q) K6 V* ?( [8 J
情况一:求助者询问同时与两位咨询师接触的可能性。须探讨原因,告知咨询伦理要求;+ X% J, y0 p' N" K$ V* Z0 D$ o
情况二:分离触动求助者的投射和移情。咨询师以倾听和通情达理,帮助求助者顺利结束,建议求助者让新咨询师了解自己的状态;
' l" p1 B- W; a! ], T情况三:进入新咨询环境的压力。帮助处理情绪,使之顺利适应新咨询师的帮助。9 C: d) ?( n7 t; s7 o7 H0 ]
% G: D0 }8 C5 Y5 r* C6 R7 ?/ m" c功能
% j' o! ^4 X9 y8 [; d
& p' h z1 C% o7 ^( v1 W1、每次结束时作概述,突出重点,可整合求助者的学习;- Y- I! [* \: X
2、触动求助者未完成的事件;8 U7 ?% C+ }1 y1 L9 ?! h
3、增强求助者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 g& {0 m/ B" w4、处理转介前的不安和疑虑。! V9 e* C) n: D: {4 c# p
0 J9 `3 |+ b+ B9 h% |( W8 i
何时准备结束
1 H q4 K2 ~! O7 U
! Q7 a+ d& v$ q% U' r! z$ w1、咨询逐步达到咨询目标以后,双方都认为可以结束;
]6 b& W$ E% v2 W% a; j2、按照咨询方案商定的时间结束;/ O2 E/ E0 K) n9 `. t& w8 W
3、根据求助者的感觉及要求;
2 k! J8 l4 P( h6 N# }, s W4、根据咨询师的经验。
" x; t @4 ]: v2 V3 S8 h# ~一般来说,应该是在基本达到咨询目标后,双方都认为可以结束时为宜。0 n% c, q+ p0 L
) j% V( \1 g z7 I+ H) `+ s
如何结束
% _/ b& u+ c! c k; M; G9 Y$ Y8 p7 ^ t, J/ M# v( ?# n) ~$ z
1、逐渐结束;
) J1 o# s+ i% {. o5 q2、提前告知结束日期;+ K2 K' G9 V2 D3 C& G3 {* h
3、采取相对被动方式;" U. b. M+ p# N3 ^' D
4、鼓励求助者自主自强;5 N) a) Y9 c( o/ l \
5、正确对待反复现象。' L* B- f1 Z/ E O6 f' Y! R+ p
) O0 I- z" l& X1 I1 ]" p做好结束总结
, q/ q% H) l4 G1 E/ Y: D
+ c8 {( R0 [$ ]% n1、回顾整个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对自己及其问题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5 U1 u, |1 c/ a& ^- g% i
2、咨询师应充分肯定求助者取得的进步,巩固其自信与能力;
" p8 c: @& E# X) ~, o' w0 ]3、可以讨论求助者今后应注意的地方,但咨询师的言语中应包含信任和鼓励。
. Q) ~( A; [; W+ \% }4 ~3 M4 |4、这种总结若让求助者自己进行,咨询师予以鼓励,效果将更好。0 o: b* J P# d, ^% o( Z0 `) G
5、咨询师要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于现实生活中,举一反三。
F( |& T# N; s: j2 A6、总结应结合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来具体进行。
( n( R$ N& _2 w& N' Q4 n, D4 |+ [+ R$ p8 x) R& V3 a1 v: k3 h
咨询效果的评定
- R5 B& A, e9 _! R' A+ h
2 O* [( s+ R3 {0 ^# e* I' d) ^咨询有效的三原因:6 X) H' c( c6 Y1 V; y
1、一般性有效因素;
/ N+ }6 U" E& X: e, t" k& ?2、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 F- p9 I+ K9 u! @9 {/ z2 f
3、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 x( z; Y5 y3 V7 e' s% I' c: s* X
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这三方面的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
. R/ M2 e3 x8 |
2 J7 C# g( j- X4 @效果判断的维度 h/ h# z) O6 Y
1 }: b( j! h1 D" j; h
1、求助者自述;0 w# o0 c, h! M0 S
2、他人评价;+ E7 H' V k! o% n" Z
3、求助者客观表现;
- ]5 v0 a; z9 W$ n1 p4、心理测量结果;
- O% { K# P) J7 K, s7 h% j5、咨询师判断。
! x- Q( `% o8 ]; F+ p+ X4 {$ k
! f, H; `& O) T% x; a3 P& V效果的判断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包括症状、心理状态、行为方式、适应机制、人格成熟等等。需综合分析。+ N% k+ h) D8 h; B
- \* z& p7 ]! Y g效果的层次性
' @' }2 t" e( h0 E k' u9 G- A3 ]
4 P0 b1 v9 P# Z9 a: q h一个比较理想的咨询过程,其效果表现为从外到里,由浅入深。
# d6 C s8 D. f d6 I k3 J, d初期效果表现为自觉状态的改善;: g( V! L' C/ V! j" V: p$ F
中期效果表现为行为表层的好转;0 L z+ \) Y, f+ @$ v L/ o, d* p6 a8 G
后期效果表现为人格趋于成熟。' m% w! h# F. B3 \0 P$ l
; O+ {' X3 W# M对咨询效果的看法
0 d& N+ C: @4 l7 C+ \. ]
, d1 t0 q' S' g3 M1、所有合法的咨询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但都是有效的;
7 q6 [& n4 B, m- V- O/ p6 `5 K0 t2、疗效可视为咨询师、求助者与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疗效。
- n" x4 D& n; C$ j3、某一咨询师的某一方法无效,不一定是理论、方法的过错,而可能是求助者的某种原因不能适应咨询师所采取的方法或咨询师应用方法不当所致。
h+ \8 R/ @; J1 U* ~0 K" K4、不同的咨询方法有其适应症,寻求某种方法所对应的适应症或某种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是许多咨询师致力的目标。
2 i9 y! O8 b1 c4 Z) ]3 L5、只有根据具体人和事,慎重地选用最适合的方法,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5 a! r+ q. u, C/ V
1 k+ a0 \! N( I3 `+ E( @9 H有效的共同因素
+ _) p7 c, T# F# v) F, {, a9 ~9 ^7 q4 y" r- h) w( h' M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的、信任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a3 ?, N& [9 `; j, H
2、求助者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 W) }: L' P/ K3 ?" @5 w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能对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 L* O5 F( {6 g' n$ r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准确的通情达理、不求报偿的热情、诚恳的态度。
5 K" S) ~" |# k4 M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转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8 R; c3 \$ D; W7 A
( n0 @4 p. a6 u Y+ w+ p" P综合的趋势
* x, h0 @# F9 k' C0 F. A5 D+ m1 z! v p4 L6 X% @; F8 m; ?' W8 [
实践中,所有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从广义上讲,都是注重行为、以求助者为中心、有心理分析、合乎人性、并把求助者视为一个整体的。这一点正在越来越成为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 f) D7 ]! ]. o2 P' J1 {! o) O
( E1 l7 a" k/ E2 s做好回访与追踪
2 d: L" E5 o$ z% }
j3 Q% D. }( w- |8 o' E8 N, ~ C回访时间:咨询结束后,视客观条件和双方的意愿,可作3~6个月甚至更长久的追踪研究。
4 l. Z( Z h* |# D: p! a' `! F" ~$ |回访目的:通过回访、追踪研究,可以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并作必要的改进7 s# W/ H; S" L' F' p
回访对象:求助者;熟悉求助者的人士。4 S |# s( y3 F5 V
; q/ |' z, }' B效果类型
; ~. n0 D( @8 [# ^- P
; z2 ]4 x. ]! ^6 H% v1、效果明显,问题解决;2 z8 {! s/ R8 G2 {6 J: Z' g6 k
2、效果尚可,问题改善;
9 y- v# `% ^+ t+ n3、效果一般,问题还在;
0 W: s1 x% v) [% p4、效果不佳,问题不变。% U9 N1 b4 I& L, r: T6 D1 e
; {- v; x( G1 h0 q4 V其中,3,4,属于效果欠佳。- J0 U: k5 K: [$ B+ D( q H9 A
* R0 z% D+ L/ Z# G+ c1 g
处理方案" F9 Y1 y+ q; _+ ~& G6 Y
/ R9 Z' y2 m9 M8 Q! s! O
发现咨询效果欠佳时,或出现反复现象,可采取相应的办法。
7 W. ]2 I9 t. S$ ~( h首先,双方要有心理准备,正常现象。0 ~6 X; f7 U- M
其次,咨询师要有信心和耐心。* V' v* [0 I1 d2 y( c8 O
第三,要让求助者有信心。( k: o6 Y9 k$ B d' k
第四,客观分析原因,有的放矢:
, t0 k: b8 z8 T1、若是求助者努力不够,方法不当,而又愿意再咨询的,可针对性地辅导;
- H. W, E; H7 I( S2、若是咨询失误或不到位,就设法弥补;2 j/ a0 ], w- S) o- U2 U, y9 e
3、若是求助者遇到新困难而出现反复,可继续提供帮助,重点是让求助者把学得的东西迁移;
) J) b' o+ b- C) u* `4、若是改变过程中的阵痛或暂时的倒退,则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其进一步改变。1 _( [. k; M8 Y6 Q ?0 F
# C2 h: t/ ^ t% C& a* }
提示
9 C8 _) ~+ d2 {& A; ^9 b. y; U$ g3 G& @6 l" j
咨询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出现反复或倒退的时候,越是有希望突破的时候。
5 a: @. h) A; {
' h" s; v1 @9 s! M7 J H: C单元小结
; b0 V& R4 V- q4 Z0 o5 d$ Q/ D& a$ S+ x* @
1、咨询结束是咨询完整过程中画龙点睛之笔。
+ a) c; @9 p7 G: p) c/ M* m X! f, T2、咨询结束或许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咨询师还要尽可能做好回访工作,以了解咨询效果,更好地服务求助者,总结经验,改进提高。8 |1 I; {0 [! f! _+ Y6 ?3 X& t; f
3、咨询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咨询师要把这个咨询理念贯穿于全过程。要使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的收获举一反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0 J: U+ S ]6 Q! g
4、咨询效果的评价是复杂的,其效果既有明显的和潜在的,眼前的和长远的。对效果的评价要综合地看。 , \7 [1 r+ Q6 y7 w
4 Z4 b* s$ z1 u# b5 J$ ~4 O
训练项目:
5 s! X( a5 M/ A1 C9 h7 Z$ r3 z( F, Z" Y6 B7 U
(一)复习与练习$ r6 C' q$ p0 V2 b# R0 B
本技能单元不安排复习与练习
8 ~# F2 p# J8 S8 H9 A' g5 X2 Z(二)课后作业
8 n5 l" V/ s5 m4 {+ B/ s- W1.两人一组,准备一台录音机,一人扮演咨询师,另一人扮演求助者,咨询师对求助者进行四十分钟的咨询,并且全程录音。咨询时,咨询师须使用前几章所学的技术,并在咨询结束的前十分钟进行说咨询的结束工作。四十分钟的咨询结束后,两人听咨询录音过程,讨论咨询师的结束过程是否恰当。/ Y' _7 L! \, E3 Z4 K! _5 |
2.角色互换,重复以上步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