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队伍为首都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 J( g6 |# E% ^! H4 a) `: N
1 P$ O: _; K0 n ]: z" T; V' o) i朝阳区举办“社区有我”—社区工作者基本功大赛 西城区各事务所社工参加国际社工日活动 海淀区专业社工案例交流研讨暨“一所多站”建站工作会 房山区组织社工参观学习 密云县开展青少年心灵成长周末营活动 顺义区专业社工在社区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青年社工在假日课堂辅导孩子 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首都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综合施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加强 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首善之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首都中长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明确首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九大计划”和“四大工程”,为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服务和管理。出台《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在社区工作者招录、管理和待遇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待遇的通知》,四年内三次大幅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原则上保持了不低于所在区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含教师)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的待遇水平,同时建立了与事业单位待遇水平同步增长的机制,从长远上解决了工资待遇增长机制问题。经过三次调整,社区工作者待遇水平从月均实际收入不足千元,增长到目前月均3000元左右,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印发《关于贯彻执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的通知》,明确提出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纳入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统一管理,并对北京市落实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提出了明确意见和要求,标志着北京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从2008年起,已经连续6年组织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目前首都地区共有11723人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占全国获证人数的1/8,通过率居全国前列。 高端引领,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加大社会工作后备人才培养储备力度。目前,首都共有20余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工作系或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了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办学层次,每年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高度重视在基层实践中培养锻炼社会工作骨干人才,2009、2010两年,全市选拔50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一方面扩大了队伍规模、优化了队伍结构,另一方面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到基层一线锻炼的平台,使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增强。目前全市社区工作者总数已达到3万余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提高到80%,平均年龄41岁。大学生社工深入社区,认真学习,逐步从社区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4年来共有1200多名大学生社工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在2012年全市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共有1072名大学生社工进入了社区党组织班子,41人被选举为社区党组织书记,239人任副书记。另外,还有80余名大学生社工任社区服务站站长、副站长。 实施“社区工作者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为培养社会工作高端人才,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与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联合实施“社区工作者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每年从在职社区工作者中招考30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分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两个方向专业培养,采取“理论+实践”的双导师制,充分发挥校内专业教师的理论优势和社会工作实务专家的实践优势,为学员提供综合指导,学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将同时授予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这一计划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了深造、提升的机遇,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广大社区工作者踊跃报考,2013年全市有36人被录取。 实施“万名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实施了“万名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从2012年起每年培训1万人,分三年对全市3万余名社区工作者轮训一遍。为做好培训,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培训大纲》,聘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组成“北京市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讲师团”,围绕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实践案例到各区县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基层社会工作人才的综合能力。 创新载体,人才聚集、干事创业的平台进一步拓展 积极培育扶持社会工作事务所。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社会工作事务所等公益性社会工作机构,目前全市已建成59家社会工作事务所,吸纳全职专业社工近400人、兼职专业社工300余人、志愿者8800多名。社会工作事务所的组建以“区县+高校”合作机制为主,充分发挥地方与高校两方面资源优势。截至目前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专门用于扶持社会工作事务所发展。 社会工作事务所积极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如西城区睦友社会工作事务所持续开展“不倒翁”防跌倒义工行动,向老年人普及防跌倒知识,三年多来累积服务2000多人次,受到了老年人的热烈欢迎;丰台区各社会工作事务所在去年“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与救援,并开展持续性的灾后心理疏导工作,为安抚灾区群众情绪、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石景山区金顶阳光社会工作事务所在金顶阳光两限房、廉租房小区开展了“社区重点人群关怀计划”,在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点购买专业社会工作岗位。为了拓展社会工作人才的发展平台,从2010年开始全市开展了购买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试点工作。使用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根据“一街一社工”(一个街道一个专业社会工作岗位)、“一所一督导”(一个社会工作事务所一个专业督导岗位)的原则,在16个区县的街道、社会工作事务所累计购买了715个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在岗位设置上,将满足居民需求作为专业岗位设置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将专业性作为岗位设置的基本前提,从人员专业化和服务专业化两方面入手,确保了岗位的专业性,避免使专业社工混同于普通办事人员,努力为居民提供真正的专业服务。 各区县根据地区实际,积极创新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运行模式。如朝阳区采取“岗位+项目”的运作方式,以专业社会工作岗位为依托设计并实施具体服务项目,为专业社工开展服务提供了“双载体”;海淀区在街道层面试点设立社会工作站,将街道所辖社区中的持证专业社工整合到社会工作站之中,并配备专业督导和志愿者,探索构建了“督导+派驻社工+街道持证社工+志愿者”的专业社会工作模式,使社区中持证社工的专业优势得以真正发挥。 大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每年围绕“国际社工日”,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宣传社会工作者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社会知晓度。2012年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公益时报》社联合举办了“践行北京精神 寻找最美社工”活动,评选出10名首都最美社工和40名首都优秀社工,多家媒体进行了系列报道,在广大社会工作者中掀起了“学习典型、争创一流”的热潮。活动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评为“2012年度全国社会工作十大事件”。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和各类媒体的广泛宣传,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人才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认同。朝阳区七彩昀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展的低收入人群就业、创业援助服务得到了民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与各级共青团、公安、检察院、法院及司法局密切合作,共同为涉诉未成年人提供合适成年人和社会调查服务,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大兴区朗润等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深受居民欢迎,越来越多的居民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从被动接受心理干预逐渐转变为主动寻求帮助。 第二届“寻找最美社工”活动将于近期启动 为进一步加强首都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传播社会工作理念,推动首都社会工作健康发展,近期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将联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公益时报》社启动第二届“寻找最美社工”活动。 此次活动将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面向基层、深入群众,以突出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工作结合点为主线,以弘扬社工精神为宗旨,以“热爱公益 真诚助人”为主题,以新闻媒体为平台,以广大一线社工为参与对象,通过寻找、发掘、宣传社工先进典型,展示首都优秀社工事迹,引起公众对社会工作的广泛关注,促进社会工作者相互学习交流,为全面深入推进首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评选范围主要包括:在北京地区从事社会工作一年以上,在社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组织等相关系统,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 具体事宜请登录“北京社会建设网”(http://www.bjshjs.gov.cn)查询。
: U6 s* K0 m6 \- E! u来源:北京日报
% d$ [' S) g! U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