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个街道的公益地标 从“两创”迈向“两富”
$ r% r$ Y0 N7 u1 q$ Y, ~! K 2012年09月12日 07:12:1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8 v1 e' Z/ T- Q/ m2 P- ?, c
$ |4 T: E! ]4 }( n& p6 M% _) s5 R5 ^5 e. @/ J
3 E) F$ C4 d' ?( \3 p4 \& a& ~4 ~8 g6 R; s3 T
周六晚上,孔胜东就会到杭州中山北路和百井坊巷路口摆摊义务修车,已坚持26年
+ F! N& G$ _# ]8 q! T% ]( c' L' @5 t9 L& \
' @; S, t B `4 o, X% j$ N
3 Q5 ]4 J9 {' G0 y
" y4 a" c4 I* Y6 N# b0 } 天水街道楼宇社区青年举办爱心集市
% X, _% a1 n1 w7 j3 a6 H$ h; r" ?2 L0 g/ B
浙江日报讯 姚姚是个25岁的杭州女孩。她的第一张相片,是被妈妈抱着,在武林广场音乐喷泉前照的。她的第一支口红,是在延安路的商场买的。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武林门运河码头旁的一幢写字楼里。
: A5 F' W6 i3 y' W7 v8 E2 ^# B% S7 p; A6 h* u9 U ^% b
于是,在姚姚的心里,满满地承载了对这一处的记忆。占地1.37平方公里的天水街道,面积只有西湖的1/5,户籍人口6.8万人,人口密度超过纽约曼哈顿。今年1至7月,这里完成税收22.61亿元,创造了“每平方米1650元、同比增长22.84%”的惊人速度。
: C1 V4 F3 F( h$ l “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衣冠纷繁,民物阜潘。”这里是《武林旧事》、《都城纪胜》、《咸淳临安志》等古籍中描述的河运枢纽,也是今天杭州最繁华时尚的商贾云集之地。
5 e' x* i; o5 y8 L9 l w
“永不打烊的便民店,灯芯巷有颗‘夜明珠’。”这里是全国社区服务的发源地,从义务修车的孔胜东开始,到如今活跃着一支8393人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党员志愿者达到3462人。
# i9 V0 W1 r j5 S/ v( d 在这个曾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最佳街道”、“中国街道之星”的地方,人们发自内心地觉得,当物质足够富裕,当社会趋向成熟,他们更加珍视对公益事业的探索和追求。
% J, T' s( M' q3 Z9 @ 这里的名字,叫天水。得天独厚,上善若水。
3 e5 _* c9 V4 G5 @6 L: c 水泥森林的“V公益”
+ R- A* b4 w/ }3 Q0 z5 r8 g 武林广场的地铁工地,包裹着一整排围档广告。楼盘、演唱会、奢侈品,几乎这个年代对于财富的各种想象,无一不迅速地投射到这些塑料板上。在广告牌的周围,有全浙江客流量最大的几家商场。杭州大厦的某个奢侈品专柜,甚至拿下了全亚洲的销售冠军。
3 v/ U7 l) T+ P# i% _ 王秀清也承认,这是一片“水泥森林”。
2 a" S5 {. f) D0 O3 y2 a/ x
每天上班,她开着私家车,必须小心翼翼地穿过延安路上涌进银泰的客流,躲开奔走在各个商务楼宇间的“快递哥”的电驴,让刚从万寿亭市场买菜回来的大伯大妈先走,才能到达一条狭窄巷子深处的下城区天水街道办事处。 # o8 p$ }( g5 p( I+ n' l
王秀清担任这里的党工委书记还不到一年,却已经深刻体会到中央商务区的集聚效应。这里最发达的,是总部经济、高端金融和商贸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从各个方向汇聚到此。”她说,天水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 O3 k6 ~6 ]9 o$ C# [/ ]$ A
从2004年起,位于延安路528号的标力大厦每年税收总额都超过一亿元。一幢大楼的经济规模相当于一家大型企业,难怪有人把标力的财富效应,直截了当地比作都市里的“垂直印钞机”。
2 N: H k2 r9 L6 D Y( D5 O z5 j 这样的“印钞机”,天水街道有8个,年税收均超过5000万元。
- |" v5 J5 r0 m, k
姚姚就在其中一座“亿元楼”里工作,她的周围,有像普华永道、三星那样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不用看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她就了解到在这片钢筋水泥丛林中平常人最真实的生态。
' L1 t1 D* Y3 H9 l# @1 s 让姚姚有点意外的是,有一次她在这里遇到了鲍大妈。鲍大妈名叫鲍倩,住在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她用7年时间组成了一支13人的志愿者团队——“鲍大妈聊天室”,为1.6万多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生活服务,成为杭州义工的标杆人物。
4 ~/ U& r: z! N 从社区走进楼宇,是鲍大妈自然而然的想法。不久前,她帮一个在工作上遇到挫折的博士找回了生活希望,也帮一个清洁工的顽闹孩子培养了学习的信心。虚岁80岁的年纪,每个月退休工资有五六千元,这个自称早就步入“中产”的快乐老太太,心里装着很多人的喜怒哀乐。她说自己不只有奉献,“也从别人身上吸收着精神能量。”
8 Q$ H t2 g) E9 l& n$ l
天水是杭州楼宇社区的先行者,6个楼宇服务中心,拓展了楼宇社区服务的外延和内涵;6个楼宇社区党委,增强了党组织在楼宇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他们在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进楼宇的路径。 $ ~6 ?$ a* k6 y0 [
一个微小的坚持,也是一种爱的力量。在姚姚工作的写字楼里,一群年轻人用微博发起成立了一个名为“V公益”的团体。“这个V,就是微小的意思。”组织者沈曜明说,他们乐享这里的城市文明,更想通过互助和共享,成为志愿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 ]. o' N5 Q( ]5 z3 P6 V1 n3 a0 b 最近,由天水街道团委牵头,在楼宇间发起了一场爱心拍卖。他们把从“星巴克”收集来的咖啡渣装进布袋,作为花肥来卖。所有收入,都捐给了衢州市衢江区灰坪小学。“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微博上立即有人发了这样一句感叹,很多人庆幸,在高楼大厦之间,他们还守护着一片自然和谐的社区空间。
; T% P d% Q) `; U 这里的森林,是可以自由呼吸的森林。
9 D) V2 i4 V c. l/ F U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4 N s3 m% d; T
匆匆忙忙扒了口晚饭,家住天水街道仓桥社区的全国劳模孔胜东,就提着一支打气筒和几把扳手出了门。这个26年义务为百姓修车的杭州28路公交车司机,是要去看社工剧《爱满人间》的排练。 ' w3 }% _" u% a& H
《爱满人间》的第一个场景,就是1986年,22岁的孔胜东办起义务修车点。打气筒和扳手,是孔胜东给社工们无偿提供的道具。 : L7 ~: V0 I' t0 M8 v6 o
所谓社工剧,是由社工自编、自演,表现社区真实生活的情景剧。天水街道的社工剧很有名气,曾在全国拿过大奖。不过,最让社工们看重的,是每一次在社区里表演,面对普通百姓时赢得的掌声和共鸣。
) t# C! x. W: Z7 C- f 之前,他们把很多社区公益项目搬上舞台。有一场戏,讲的是街道的“女儿家”老年食堂。皇亲苑社区的党委书记顾建潮自告奋勇,上场演大厨。顶着厨师帽,挥着锅铲,老顾滴溜溜冒出一串杭州本塘话:“肉饼蒸蛋么鲜骨骨,雪菜豆腐么鲜笃笃,哔哔跳的河虾活嫩嫩,片儿川面白米饭香喷喷”,惹得台下的居民大笑不已。
/ p& h6 Y2 T5 M
“用最贴近老百姓的方式,推广公益服务的效果和精神。”王秀清说,很多人看了演出,当场报名,要到老年食堂来当义工。这是天水街道的一种尝试,他们最想做的,就是把一个人的精神,变成一群人的善心。 3 ]. f0 _% Q% Y' q* [
这也是孔胜东的期望。至少在闷热的仲夏夜,他不会觉得孤单。 / C2 N% O7 a$ T+ I% S) k& A2 _
这个坚持每周六晚上到中山北路和百井坊巷路口摆摊义务修车的“活雷锋”,从2007年开始,就不是“一个人在做好事”。曾经和他一起修车的志愿者,最小的17岁,最大超过50岁。这当中,有交通职高的学生、公交公司的员工,还有附近修车摊的小老板。最近几个星期,他的“共产党员修车点”最多的时候有9个人一起干活。 + R0 H( M1 g: O3 B0 h
“公交车有起点也有终点,为人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孔胜东一句流传多年的名言,在80后社工胡晓明看来,很酷。曾经让他觉得遥远的学雷锋口号,因为理解了其倡导公益的本质,也变得可亲起来。因为自编自演了一台《马大嫂说低碳》的说唱,不久前,胡晓明被选任“杭州市青少年低碳行动”的代言人。 7 V9 ~; U+ S0 _5 t5 I, p9 p
人头攒动的武林商圈闹市街头,经常见到一个个或稚嫩、或年长的面孔,免费修车修伞、便民义诊咨询、义务关怀老人……天水街道在全杭州首创的公共服务中心,开通了96345190热线,24小时为居民提供生活应急服务。支撑这一体系运转的,绝大部分是志愿者。 5 ]/ X3 f1 p( I& `1 D9 P
作为全国社区服务发源地的灯芯巷,培育了一批党员先进示范群,为居民提供近60个服务项目,实现了社区服务“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 , O- |5 J: e2 i% c
“让志愿服务成时尚,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在天水街道,不计报酬和无私奉献的义工文化就根植于此。
8 }( @9 ~1 g) i9 ?8 \/ B4 {6 P- z “志愿者是社区的宝贵资本,也是凝聚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让志愿精神成为市民终身追求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天水街道的目标,实际上已内化为一个物质发达都市的追求。”下城区委区政府负责人说。
. D7 Q- R, T# }, K* N6 V1 B) K2 E 这里的力量,是抱团行善的力量。
# y8 k8 v* H- S) W( Z n
霓虹灯下,转角遇到爱
M- O( @; k" V& Y/ m “楼道转角椅”的设想,源于一位老人的急切来信。采访时,仓桥社区党委书记赵乃刚特地找出这封信给记者看。
5 ^( P( e' K. d, u; T( `7 ` 写信人是77岁的刘传炳,住在中山北路450号一家设计院的职工宿舍。那里都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房子,七成住户是7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这代表了城市中心一种典型的社会结构,高知家庭,子女定居国外,独居老人生活条件不错,但各方面需要照顾。”赵乃刚说,老刘急着想给老房子安装电梯。
5 p0 l) v. o9 h6 N 安装电梯的方案牵涉技术、资金等问题,一时无法实现,但赵乃刚想到,在楼道里安装一些座椅,让老人上下楼时歇歇脚,却是可以马上做的。
0 F, `* C3 T1 E5 T- K) S. K% W
现在,中山北路450号的6个单元全都有了这样的椅子。它通体是醒目的黄色,材料是高强度的塑钢,刚装上去的时候,社工们专门放过150公斤重的沙袋做试验,确保承重安全。椅子不用时可以扳上,不占用楼道空间,旁边墙上还贴心地装上了防滑的扶手。
( A& }7 g7 Z4 h0 O5 v2 I% c$ m+ O 如今,刘传炳每一回坐上椅子,总觉得轻松舒心。有一段时间,电视里在播《转角遇到爱》,放到罗志祥唱的主题歌时,大家突然觉得,原来有场“转角爱”,就在身边。
0 [8 R# h. z5 l# i$ m, o$ x& ] 转角遇到爱,这场公益风暴在天水地区正愈刮愈猛。
, O8 w4 f' S s# M3 Z
今年,街道在257幢楼房的713个楼道单元安装1058个老人休息椅。同时,他们也设想借助社会的力量,发动爱心人士认领。目前已有235张休息椅被认领,住在胭脂新村社区的离休干部张翠华一个人认领了10张休息椅,延安新村社区的一家银行共建单位,一口气包下了该社区所有楼道的休息椅。
9 Z4 Y. N% N, ~4 z! l. c& k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的一句话。各美其美,就是要欣赏自己,美人之美,便是要尊重关怀别人,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社会。天水志愿者有一句类似的口号:“发光不是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7 v; G; D2 M" F$ j 天水,也在寻找这样一个“美美与共”的境界。
' E* h9 ]7 \3 ] ~ 今年上半年,天水街道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次,参与者8500人次。作为杭州唯一设有社区专职志愿者的街道,当地率先推出了社区志愿便民服务准入制度,建立了全市首个街道志愿服务基金。
* h0 D! a# J% y+ w1 ]
目前,天水形成了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机制,组建了地区党员志愿者服务大队。有志于义务工作的居民还可以通过“热心人志愿服务队”这一平台,为公益事业奉献爱心。
9 i: ~9 u1 k( l" T% @/ T) p1 ? 终日霓虹闪烁的天水街道,今年将迎来多个重大项目,包括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地铁上盖物业(城市客厅)、国际大厦、浙江展览馆改造等,总投资78亿元。身处杭州城市黄金地段,无形资产和财富效应显而易见。
: N+ u$ s+ @6 `: o( G% d
然而,更让王秀清在意的,是旺盛的生产力背后这片公共空间的人文氛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她说,美好的东西都是自然而然地存在,她的梦想,是通过建筑、城市和人三者综合价值的完全融合,构筑一道CBD的“精神地标”。 7 f5 S5 W3 ?# M* B; I' F& O
这样的地标,有时候也许就是一道不经意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