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995|回复: 0

[交流] 督导知识之在岗培养社工可能更有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7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粤清流社 于 2014-1-7 17:23 编辑
( F9 s# h- ?, F; s0 i( d# V8 g: R
5 n. @# x5 ?8 W4 P) H) \4 T& X
                       督导知识之
& V, u$ o) I! \                 在岗培养社工可能更有效+ j. F- }2 u- L- Z2 F) J( l

. C4 y' i& p0 t; C8 q
; r7 T- a3 Z, z+ Q5 E- ^( n* T$ [
    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大胆定调:现时内地有社会工作本科学历的前线社工,应该是社工力量的中流砥柱;但以他们目前的普遍水平,恐怕还远远不能应付实务的需要。更有甚者,很多人对社会工作介入的基本方法完全没有经验,虽然知道要接案、评估、拟订方案等,但到真的进行工作时,却不知那些术语所指为何事。% J1 o: a% I. m
    去年初,我在某市为一家新成立的社工机构大概80名新聘社工讲课,题目就是“接案准备及设计、接案、评估”。在进入实务练习环节时,我请同学自愿出来担任案主及社工,做一次角色扮演。我给“案主”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背景,然后让社工初步了解“案主”的背景。有参加者鼓起勇气出来,“面谈”随即开始。但1分钟之后,“社工”便停在那里,不知如何继续。我马上把情境接过去,与“案主”进行了大概5分钟的对话,采用的技巧无非是提问、同感、反映、摘述等。, C( W, y0 G1 V9 z# k9 f, R" S; X
    接到邀请时,我也请机构负责人给我看了一下整个培训方案,共10多节课,内容包括“教育、司法、民政三领域分布区域及工作内容介绍”、“社会工作价值观、伦理困境与职业道德”、“上岗前心理辅导”等。当时,我就大着胆子向负责人说,大多数内容都可能不是社工新秀最需要的。因为,他们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到了具体工作中,在岗培训可能更重要。让他们碰碰钉子,“从中学习”,可能更有效。4 f7 }2 n( r4 A8 y$ v1 J- H
这里介绍一间机构在岗培养社工专业能力的方法。' K* |; o5 r7 O: c* c% f
    开始工作时,社工在督导的带领下一起“想象”服务对象的种种情况,一起设计具体工作流程(服务对象在哪里?他们怎样“走进”我们的流程?最终怎样离开?我们在每个环节怎样与他们工作?)以及设计工作所需的用具(例如各式表格、单张等)。刚开始服务时,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去接案,战战兢兢甚至不知所然地完成一节面见。督导要求社工认真记录好服务过程,在每周一次的个案会议上讨论。会议由一位专业督导主持,所有前线服务的社工都参加,每次3~4小时。流程很简单,就是社工把服务中遇到困难的个案报告出来,其他社工提问、给予意见,督导帮忙提出问题、反思理论、促进讨论及最后提出参考意见。不同的社工提出不同的方案,从实务中来,再到实务中去,循环不息。这种学习可以说是有乘数效应的。) S/ x# t6 ~9 u2 k
    此外,机构也鼓励同事勤写实务文章,关键要求其中有社工元素。事实上写文章就是一个整理所学、积累智慧的过程。这方面,社工成长的效果也很明显。
- v  ?5 p# V9 s( C- B8 w% ~    第三是让社工参与负责工作以外的特别项目。如去年汶川地震后,机构就分别抽调了不同服务的社工在督导下参与当地的心理重建及辅导伤员的工作。又如,机构接到邻市一个青少年犯罪事件的求助个案,督导就带领一名社工跟着处理。再如,为跟进一个家庭暴力项目组成“专项小组”。这些工作服务目标不一,但可以扩大社工视野,开拓更多的能力,在督导指导下把所学运用到不同的服务范畴中。/ J& z" u/ q) J! H  X! o
    最后是不推荐考察、参观、被动听课,而是要求主动学习。机构也曾安排社工到香港学习,但为期7天都是挂在一个服务单位里,为当地社工打下手,不断地看、不断地试,“缠着”问。又或参与某机构的一个连续项目,从头到尾了解整个运作,回来后还要写详尽的学习报告,一是写学习心得,二是写能应用于工作上的初步思考。有需要时督导还会与该社工讨论。4 e2 V# `2 X: r2 N* k
    说到这里,你也许发现要害了。对,这些方法,都需要有较为坚实的专业督导力量。除了机构花费很多行政、财政资源外,关键还得有个“懂行”的督导。2 D) {: w+ i- `4 O& g! ?: o
    内地社会工作这两年发展很快,但是在社会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作为构建社会和谐的手段,还必须加快成长。在人才培养方面,借助周边地区华人社会如我国港澳台、新加坡等地的先发优势不单是可行之法,更可能是不二之法。国家在政策上要倾斜,而在我们同业间,思维也可向内地倾斜一下。
5 I- m0 ~5 v' U9 P# y- m6 I    身为一名香港社工,本应避嫌,避谈“引入外来社工力量”。但本着“我手写我心”,咬一咬牙。盼望诸君不吝指正。! V! _' V& o9 ~2 j) u$ G6 G

0 v8 c& m* }  G9 n! {3 \* \(胡良喜)
  q" p2 y- y& b/ y# y0 B# ]* g
/ k: i, p5 u! G4 ], x9 U- ?2 }
, r: @3 q% N& M/ q! V# H; y& _3 E: R- ^
原文链接:
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099112929871/+ }! c! O, A6 \' a

; ^, h) v4 q& B# O0 b/ x1 D- Q* P$ ?.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2-24 00:58 , Processed in 0.043724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