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流资讯 于 2013-12-18 10:37 编辑
帮扶流浪汉 社会组织应是主角
一股冷空气忽然侵入佛山,致使城市气温大幅下降。人们纷纷裹上厚厚的棉衣,对抗这令人生厌的严寒。而在城市的立交桥底下,一群流浪汉却衣衫单薄,蜷缩着身子瑟瑟发抖。在黄岐广州环城高速大桥下,夜间北风呼啸,偏偏又遭逢雨水不断,寒风冻雨让十几个流浪汉彻夜难眠。为了避寒,流浪汉们将四处捡来的破木板烧火至凌晨三四点。 客观地说,自2003年孙志刚案推动收容制度废除后,城市流浪汉的境遇有了明显改善。至少,流浪人群不会再遭遇生命危险或拳脚相向。取代收容所的救助站,也变成了服务机构。那些跟家人失去联系的流浪汉,可以向救助站求助。救助站会为流浪汉买好回家的车票。而且,救助站的生活条件也还算可以,笔者曾探访过救助站,里面食宿条件可以达到普通市民的生活标准。 不过,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城市里的流浪汉更多的是自愿流浪人群。有的因为生活不如意,有的因为自身丧失劳动能力,不一而足。因此,当救助站表示愿意送他们回老家时,大多数时候会遭到他们的拒绝。 这也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流浪汉亦不例外。他们或许乐于享受流浪所带来的自由,或者为了保存自尊而在远离故土的地方野蛮生长。他们有自己的生存理由。 然而,富如巨贾者和贫如流浪汉,都有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寒冬到来,这些流浪汉衣衫褴褛、瑟瑟发抖的场景,也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维度。在同一个社会共同体里,他们不应受到“咎由自取”的责备,而应该得到其他群体的关心。有言曰: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富人过得有多潇洒,而在于贫者生活仍有尊严。 在救助流浪汉方面,政府部门显然难以开脱责任。不过,民政部门在救助数量众多的流浪汉时,面临人员紧缺以及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此外,自古以来底层社会对官方畏惧的文化心理,也会给民政部门的救助带来阻碍。 在具体实施救助方面,社会组织能够发挥的作用显然更大。社工组织不仅可以为流浪汉提供衣食方面的帮助,还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干预,帮助流浪汉重建信心,从根源上解决流浪问题。 遗憾的是,目前佛山还没有对流浪汉提供救助的社会组织。在黄岐广州西环大桥底帮扶流浪汉的一家快餐店老板就表示,广州那边公益组织对城市流浪者的有序帮扶,让佛山相形见绌。不过,稍稍可以欣慰的是,民政部门已经向南飞雁社工中心购买服务,最快下个月就有社工机构提供服务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