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知识之第二年服务如何上台阶' A# N; u2 F( q
! L$ L8 M' m+ X, J& L$ e# c
在社区家综评估,有对家综服务第二年与第一年如何体现逻辑伸展的思考,也有不少的喜悦和忧虑。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合计超过了7.4亿元,一起步采取的就是项目购买的方式,这是具有极大挑战性和风险的举措。 很多人都按照习惯把民非企社工机构称为“中介组织”,如果只是望文生义,与广州市的项目购买就有区别。政府购买服务,如果是岗位购买的方式,机构就是“中介组织”,一方面应标获得社工岗位的数量,另方面招聘社工按照要求派出,也需要对社工进行培训,给社工发工资,但是机构的管理、营运,特别是专业性的要求是不高的,特别是深圳市,连督导都是政府另外的资金购买香港的服务,中介的味道浓郁。 广州市的购买服务一开始就不是这种模式,项目购买——政府只要向机构购买了服务,大致规定了到岗的人数的要求,对于督导、项目策划与服务推广等等,就不再具体跟进了,各个机构都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种做法对于机构的成长和发展是极大的挑战,最大的好处是专业性凸显会在挑战过程中成为制胜法宝,有利于机构的优胜劣汰。项目购买的前期出现混乱也就具有必然性: 专业性坚守得比较好的,理事会有专业人士掌舵的,对于项目的规划、推进策略、人员专业素养、督导水平能力都会有专业自觉去分步推进;而把政府购买服务当做蛋糕,不了解专业,不懂得尊重专业的纯粹为了挣钱的机构,也一样在初期可以获得空间,凭借人际关系获得项目甚至众多项目,一时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是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150多个家综雨后春笋般出现,规范、规则都尚未建立的第一年的情况。 记得参与2011年底参加国务院对广州市残联“两个建设”的评估时,曾与分管政府购买服务的市领导对话,在谈到广州市社会服务项目购买大力推进导致的乱象时他说,“不要怕乱,我相信一年、两年、三年之后,我们想要的规范的专业性凸显的社工机构就立足了,而那些不规范浑水摸鱼的机构,就会大浪淘沙一般被淘汰出局”。当时的我面对乱象忧虑多于信心,今日的我则信心多于忧虑。虽然这位市领导已经不再分管这一块,但是我对他的信心和远见记忆犹新。 一年一瞬,很快就到了第二年。如果说政府购买服务第一年评估关注建立专业关系、扩大宣传效应、努力表现社会工作服务的特性,第二年应该关注的就是社会工作服务的规范性、拓深拓宽服务,体现专业特色,挖掘机构优势的时期,为第三年的品牌效应奠定基础了。在评估和日常观察调研中,我的信心渐增来自一心一意做服务的各类机构优势渐现: 比如发挥机构优势与特长,为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政府购买服务三年,现在已经是第二年,三年之后政府是否继续购买,要看服务的成效和在民生福利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如果社会服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三年之后就是前途未卜。评估中发现,有不少机构未雨绸缪,努力拓展: 某企业背景的社工机构,利用他们社会筹资的强大能力,采取购买“残康巴士”的方式,为麾下十个家综残疾人服务提供了残疾人融入社区参与各种活动的前提条件,补充了政府民生福利对残障康复投入的不足;某高校背景的社工机构,利用理事会成员高校教师的社会管理课题,将外国人服务于社会管理的研究课题进行捆绑,从理论到实务的结合上创出了高校背景机构的必由之路——研究与服务相结合;某个有经营养老服务经验的机构,在街道出资20万的基础上,筹集37万资金投入长者公益饭堂;某科研背景的机构,利用各种优势为社区服务筹集到47万元的额外投入…… 我也曾经认为,在社会服务资源95%掌握在政府手上的情况下,在我国慈善事业被某些令人联想丰富的龌龊丑闻影响下,社工机构要走出政府购买唯一来源的阴影是困难的,但是这些背景不一的社工机构,一心一意关注民生福祉的机构,全心全意推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机构,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运用自己的优势努力拓展社会资源,竭尽全力走出政府购买的唯一来源,用实际行动打破僵局,虽然这只是很小的一步,却是前途无量的一大步。每当了解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倍受感动倍受鼓舞,只要用心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和坚守,就有美好。M告诉我,社会工作是一个可以让人做梦的行业,要让我们的社会理想美梦成真,我们还要付出多少?这真是未知数,但是我们都在努力,就为了这个也许永远醒不了的梦。 社会服务社会化,社会福利社会办,就不应该把政府购买当做是唯一来源唯一买主,市场化的购买服务道路怎么走?社会服务的福利型、低偿型、市场型怎样结合才更合理,更符合人们的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都只能去上下求索,甚至没有目标的摸索。 第二年的服务,拓深拓宽需要展现专业性,要求更高。第一年的服务由于建立关系放在第一位,宣传为主,社会服务基本上是碰到什么做什么。第二年,家综在社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每一个板块我都希望看到整体的规划思路: 服务对象群的分层:他们的构成情况、生存状况;按照社会工作规范对服务对象群进行分层,比如老年服务的有能、半失能、失能群体的人数、基本状况;青少年群体的发展性服务对象、治疗性服务对象、预防性服务对象的大致群体和状况;失独家庭、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人数、生活状况等等;分层之后才能分类开展服务; 服务介入的分类:按照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危机介入、紧急介入、政策解读、经济援助、资源链接、安置服务、心理辅导、政策倡导等等,服务的分门别类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工进行有效的训练,使年轻社工碰到各种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都能够快速进入服务状态,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资源的整合、梳理、分类和对接的渠道;社会工作服务离不开资源链接和调动,链接资源调动资源的前提是对资源的认知和分类。在社会服务中有正式资源,如社会救助有最低生活保障、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紧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等;还有退休人员的退管办以及社区各类组织资源,也包括养老、助残、医疗等各类资源,当正式资源不足与协助服务对象时,需要启动非正式资源,有社会慈善资源、志愿者资源、邻里和家庭资源等等;有资源分类和资源链接,才能创造有需要的群体随时可以获得各种有切适性服务的可能。 服务对象群分层分类与社会资源整合分类的对接是在第二年服务评估中感受到的最大不足,由于一线社工和项目管理者人员更换太快,没有能够沉下心来用研究的态度对对待服务,导致服务的宏观策划不足,不少服务仍然停留在第一年服务的碎片化的基础上。 每一次的评估,每一次的社工交流,我都会关注年轻人对于社会服务的宏观思考“你想做什么?你认为什么样的服务才是理想状态?”;“怎样才能达到你认为的理想状态?”我们会研讨什么是项目的宏观思考,什么是项目的方向,看到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就可以预见,有方向有目标,他们会走得更好,走的更远。
- z$ _! x3 k. m/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