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701|回复: 0

[2015-2016哆啦A梦校园防欺凌]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6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ww.jyb.cn 2016年06月02日  作者:刘星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年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已引起各界重视,并就欺凌事件的致因展开系列讨论。但是对广大家长来讲,最关心的还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家长要高度重视民主的家教作风。讲到家庭民主,许多家长认为这似乎与校园欺凌毫不相关。其实不然,媒体报道的所有校园欺凌事件背后,都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就是说孩子被欺凌并非突然发生,都是在恶性欺凌事件发生之前,就有过甚至有多次被欺负的情况。被欺凌的孩子因种种原因选择沉默而不敢告诉家长,使得被欺负得以继续。

  被欺负的孩子保持沉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告诉家长后不能得到家长的关爱,还可能引来训斥,如“怎么不打别人就打你?”凡是家庭缺乏民主氛围,孩子必然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和情感交流,更怯于告诉自己被欺负的真实情况。孩子的监护人就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被欺凌的情况,使孩子及时得到保护。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矛盾,无论谁对谁错,无论有什么责任,都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只要平时注意鼓励孩子和家长沟通,关爱孩子,就能防范于未然。

  鼓励孩子交朋友,并掌握孩子与同学交往的情况。在当前浓郁的应试氛围下,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甚至阻碍孩子的人际交往。“没有朋友比学习不好更可怕”(孙云晓语),一个在校生只注重学业、不屑与同学交往,本身就潜伏着人际矛盾。因为学生难免存在认知行为差异,问题是如何沟通,如何包容,如何相处,善交往会沟通无疑有利于化解矛盾。

  调查表明,在校生有好朋友能有效降低被欺负的危险。一方面好朋友能帮助抵御被欺负,另一方面好朋友可以向家长和老师及时传递信息,为中止欺凌提供条件。当然鼓励孩子交朋友并非盲目交往,因为每个学生因家庭教育背景差异必然影响自身的品行发展。判断孩子交往对象适宜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家庭教养状况。家庭教养状况主要观察其行为举止是否礼貌,是否理解他人,是否善良,是否有不良行为习惯,与家庭的财富和地位并不相关。与有教养的同学交朋友,不仅能预防校园欺凌,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重视家校沟通,掌握孩子校园活动状况。所谓校园欺凌,通常都是与校园中的人与事相关,而重视家校沟通,掌握校园活动基本情况,就意味着掌握校园中的人与事。如孩子的班主任是谁?有哪几位任课教师?全班有多少同学?同一居住小区有哪些年级的同学?孩子在班上的行为活动如何?本学期有哪些文娱体育活动?孩子的校园生活快乐与否?班主任老师及交往关系密切同学的联系方式?以及从校园回家途经道路的交通治安状况等。可以说这些都是每个家长应当掌握的基本情况。

  如果家长不屑于了解孩子校园活动情况,以为上了学就全部依赖学校管理,不重视与老师和孩子同学的沟通,就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监控出现了大面积空白。一旦孩子在校园与人发生矛盾,孩子的行为信息会因为处于盲区,使家长无法感知,致使孩子失去了保护的条件。可以说重视家校沟通,掌握校园活动情况是实施安全监护的基本条件。

  将防止被欺凌纳入家庭教育内容。校园欺凌是社会客观存在,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时有校园欺凌事件发生。随着校园欺凌的专项治理的开展,我国的校园欺凌会得到扼制,但是隐性的校园欺负现象一时尚难以绝迹。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无疑应当面对这一生活现实。

  防止被欺凌,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帮助孩子确立防范意识,告诉孩子生活美好的同时,也要让孩子理解生活中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还存在恶行。孩子认识理解生活、确立防范警惕意识,可谓预防欺凌的第一屏障。其次要注意指导孩子如何观察分析判断被欺凌的“人”和“事”,如何回避被欺凌和智慧地应对被欺凌,尤其是知道如何依靠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来抵御欺凌,必要时可通过真实的被欺凌案例的分析讲解,教育孩子学会如何应对防范欺凌。最后是注意教育指导孩子学会沟通,把握同学间的相处交往分寸,及时化解矛盾冲突,尽可能主动适应学校生活。

  总之,家长重视防范和科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安全,也是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重要方面。(作者:刘星期,单位:铜陵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2日第9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23 10:27 , Processed in 0.04641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