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基金·中国公益传播沙龙第四期. U% L3 |. {; _* A( g m% T+ y
2012底层中国田野营分享会第五期/ s1 _1 _7 U( ~7 X* f- g
关注尘肺病人——职业病防治与救助机制建设
' R/ N: }8 `; u: V7 B( Kl 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细微粉尘而引起的以非组织纤维化为主的职业病。其轻度症状为:咳嗽、胸闷、咳血、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丧失劳动力,如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因窒息导致死亡。由于尘肺病患者多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整个家庭也将因此丧失生活来源,被拖入痛苦的深渊。
- U1 [/ v c4 pl 目前,尘肺病已成中国最严重的职业病。据卫生部2011年公开报告显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尘肺病676541例,占90%,死亡149110例,病死率高达22.04%。根据卫生部相关专家分析判断及大爱清尘大量探访发现:目前中国至少有600万尘肺病农民需要救治。 " O8 k" N, O+ @! ~% U
l 为此,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与王克勤联合发起“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行动”,腾讯网、搜狐公益、新浪网、天涯公益、支付宝公益为核心支持单位,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全社会爱心,救治尘肺病农民兄弟及其家庭。6 C" I, p0 |* C& W$ a1 G- q
【关于沙龙】+ r/ c7 K5 i3 P7 P# {
本次沙龙为“大爱清尘”基金与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马丁堂学社联合主办,由壹基金、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支持,是2012中国慈善报道高级研修班系列沙龙的第四期,2012底层中国田野营分享会第五期。沙龙将以“大爱清尘”公益项目为线索,围绕职业病的防治与救助机制展开,探讨职业病的防治与救助背后,政府、企业、公共卫生界、NGO、个人和媒体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k5 U% Z/ b4 ?" ]" e
议题一:职业病防治与救助的现状和困局7 z9 @' E$ B1 `' Z. j- Y: ~# a2 {
议题二:职业病防治与救助可能的路径
9 ^! r5 A$ u$ i5 d议题三:公民责任与职业病防治救助' C( i) y A6 P. Q& N4 f# f
【分享嘉宾】9 t" C) |- k2 f4 y4 z& X
王克勤:知名媒体人,“大爱清尘”发起人. u) ~4 q. U8 s! E% h( A
戴春:大爱清尘湖南工作区志愿者
# J7 b$ n' A. _2012底层中国田野营尘肺病人调研小组* ?, U& W$ e4 A9 x! D( Q
【沙龙流程】0 {& v G/ n; Z/ @8 Z" @$ K
1、暖场:“大爱清尘”短片放映——(5分钟)
2 M8 q/ J$ Q$ t2 L2、调研报告分享——2012底层中国田野营尘肺病人调研小组(10分钟)$ G8 M& _' a, C, L
3、主题发言——王克勤(20分钟)
7 g M5 ]1 |2 v* b. ^4 ]4、主题深入——戴春(20分钟)
9 m4 r5 V# |; z2 I! ^: J( A1 `5、嘉宾讨论(30分钟)6 l7 F" G7 l) I W9 g$ ~) O
7、现场互动(40分钟)
! C& x. u/ l6 J+ b* u( J【主持人】
& S' Z* p" L m. p. h M周如南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丁堂学社社长,南都网专栏作家)
5 Y; G4 w% q w4 s* g; f3 `【参与信息】
0 }6 n+ }# |( ^1 O9 W时间:12月21日 周五13:30-15:30 w& b. t; a2 y ^/ e! L, @* H8 l
地点: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106公共空间(中山大学南校区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106室)
; n* q0 a! U3 f费用:公益,免费
7 `, [( T; d1 \人数:50人, ?4 u% s7 W3 B
参与方式:
8 o7 F4 v& V5 Q请有意者在12月21日10:00时前发送下附回执到指定邮箱(E-mail:civicmediasysu@gmail.com)报名参加。! J$ c1 ^) T0 ^; x+ C4 i% ~( L+ `
沙龙回执6 _- F) _$ H0 u6 n
姓名2 @2 K; }+ l. Z$ V% u8 G" P5 g& O
' |; ]) p2 I2 ?0 p( D
单位
+ t, ?6 C* ~3 w! s+ z. d8 p. p* i; y' r
联系电话+ n: R! s& S8 x) u; z5 M; k
. O1 ^& |+ K4 k参与沙龙主题
, c( ]$ t5 O5 O# S关注尘肺病人
7 {9 |4 X& j& X3 B* u( J6 q& K+ b0 c" n,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