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2-12-14 09:35 编辑 4 i- H& P% i& H/ D2 m- \8 W
7 [3 t/ D! P9 j9 P1 Y1 @晶报 2012年12月3日 作者 冯永锋 光明日报记者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员 3 j0 q% v" h$ D
, L% a& V. \8 r) w
一个人如果刚刚进入公益行业,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拿自己的原有积蓄来做公益,是未尝不可的;但如果一个人终身只靠自己的积蓄来做公益,无论这个人的财富有多雄厚,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病症:公益不公症。
/ S( o& |: i+ n% V0 ~9 w! H1 p+ t8 g5 H% c: `6 ?; B7 }
任何公益事业,本性都是公。所谓的公,绝对不仅仅是目标面向公益受益群体,也意味着资源来自于社会。所谓的“取之于公众,增持与导流之后,再用之于公众中最需要的群体”。说一个人懂得花钱,那么这个人一定要具备两个本领,一是知道把到账的钱花好,二是说服更多的人,把钱委托给他们来实施公益计划。
' ?; B* s% M" j& j) L# t3 M4 r$ N7 t4 s
一个好的公益机构,完全是自信心爆棚的机构,他站在任何一个捐赠人或者潜在捐赠人面前,都有一个极好的气场,他完全能让对方相信,这个世界上,除了他,没有几个人能帮助捐赠人把钱花好。
9 a3 {1 {" h. o/ y/ ?
& ~9 v0 ], \: X2 Y3 Q _4 _) T" |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基金会、捐赠人与公益机构的关系才可能进入不卑不亢、协同助成的境界。否则,站在资源面前,自己先矮上三分,这样的公益机构,不可能把钱花得非常的精致和典雅。% z( |4 J+ h& e* {3 j7 {: V
) K* S) A4 T' J- e/ k: c+ h
公益机构从业者不需要超常的能量,但确实需要一些基本的才能,就是对社会生态系统非常的熟悉。如果一个人连环保局与环卫集团都分不清楚,那么,这样的人可能就不适合进入公益行业。9 a+ U. m9 m9 I& R. k' p
0 \; G& Y/ @% i- F% M" R公益行业当然不是人生避难所,更不是逃避社会求知的小闭关站。以不了解社会为荣的人,厌恶与社会各种资源体尤其是政府和企业、媒体打交道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益人。我们可以在打交道时,以自己认定最健康纯洁理想高尚的方式、方法、理念、原则来进行,但拒绝与社会生态来往,等于就是加速让自己干涸和枯萎——那么你的公益信念,就是个虚假的信念。
" D: ~6 Q+ Y- x/ s
( \! w4 M! B% U由于公益行业处理的业务往往都有极其的边缘性,因此,要想把问题解决,需要携带、引导超能量的社会资源进入,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度、增持和引爆,才可能形成瞬间的突破。在此意义上说,穿透社会生态系统,进而对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一定的引导和增持能力,是每个公益人士非常必要的才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公益,甚至,只有极少数的人,才可能做公益。
5 c- x2 g c8 v: R) t9 l [
' [& Y+ P8 j$ [& K0 ]7 v8 [" o事实上,不是你在选择公益行业,而是公益行业在选择你。在你认为公益行业没有资格成为你的人生选择时,公益行业可能更明确地宣布,你没有资格进入公益行业。在你挑剔这个行业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很强悍地显示出了,你不适合这个行业的本相。
7 `7 G1 D( q1 i3 f
. j* L! m! {: k+ K& z不适合就不适合,因为自有适合的人会出现。只要有大批的人涌入这个行业,只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大量地进行公益实践,这个行业自然会成型,一彪人马会永远在边缘上行走下去。( C; O$ n0 P+ N4 m+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