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9-27 16:07 编辑
/ E- i2 v% F8 e$ M" `# A& P# v4 Y. J3 t
) c e6 N, }* K! h 美民间组织为流浪者提供免费住所 不满意可换
) f6 O% F- U8 w 2012年09月27日08:46来源:潇湘晨报 $ T: r! a3 h/ d; c; B7 T
: X8 R& @. b5 C+ `* x 在洛杉矶县蒙特贝洛的一处小屋里,曾经的流浪者史蒂芬(右)和米切尔平静地生活。 & m) {8 O; I! F/ n
; ], z: l9 m: B0 }
通过提供免费住房,创造温暖的家庭氛围,美国民间组织希望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重新自立。在洛杉矶县,他们提供200个住所,包括1200个床位。一些房屋由业主捐献并参与管理,一些则是民间组织接受捐款后购置。在家的氛围中,曾经的流浪者重新自己打理生活,步入正轨,并期待未来的生活。《洛杉矶时报》日前讲述了民间组织帮助无家可归者结束流浪,重新自立自理的故事。$ r. K; j5 B5 z" `3 }9 I
6 m; t( d1 v! ?( [ l2 m1 W 每晚有9万人睡在大街上
j/ S( R' n' C1 y 3 x! Q3 N( f# F7 S- g
在洛杉矶县蒙特贝洛的一处小屋里,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电视机在播放音乐,红色的收音机里在播放天气节目,几个人在低声交谈。留着圣诞老人胡须的罗伯特坐在餐桌前向杯子里挤柠檬汁,嘴里喃喃自语,他相信自己所说的一切是上帝的启示。坐在沙发上的两个男人史蒂芬和米切尔,相互以老友相待,史蒂芬不停地说,而米切尔左顾右盼。另外一个男人格莱迪很少离开自己的房间,除非去房屋前的小园子抽烟,园里种着蔬菜和果树。- j6 K% J$ Q- I3 e; {) L
, v/ |; y+ t* {- P$ f 他们只是这座房屋的临时住户,此前都是无家可归者。埃莉萨·桑坦娜才是房子的真正主人,她说自己能接受他们住在这里,只是得看着点园子里的蔬菜,怕留着圣诞老人胡须的罗伯特毁坏。“罗伯特有精神疾病,也是他在街上流浪那么久的原因。”她说。! l3 u) \5 ^& f+ a5 \
" z& s$ \- P1 U1 i$ U8 F
2005年,官方机构“洛杉矶县无家可归者服务局”的一份报告称,洛杉矶县的每一个晚上有9万人无家可归,只能睡在大街上,而其中的三分之一患有精神疾病。
8 ]- ]2 I3 j( Q% B. X' r
" q7 z7 d& R' K9 t* D% m4 S 帮助无家可归者恢复自立
1 p4 y; P3 ]. ~% X: ]+ k9 F/ J' X, T
2 O, A# g. j2 w4 z3 u3 [ 这处平房中稍显混乱但依然平静的场景,是民间组织“自助和恢复”交流中心努力帮助无家可归人士的成果之一。七年前,洛杉矶县的“自助和恢复”交流中心发起一项旨在帮助街上无家可归人士的项目,为他们免费提供住所。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在全县拥有200个住所,包括1200个床位。" `: f4 e% c* a
( ^0 H, e# Y' c
作为受助者之一的米切尔说,项目正帮助“恢复自立”。事实上,“自助和恢复”交流中心的目的正是如此。“自助和恢复”交流中心救助对象是那些流落街头的瘾君子,以及被诊断出精神疾病的人。通常,一些救助对象二者兼有。
0 d5 g' d4 j6 Z8 `2 V1 I/ I * k; a$ P% {" A' B3 Q
无家可归的居住者两人一间,需遵守一些规定,包括自己处理杂事和定期接受心理咨询。提供房屋的人则需提供家具,支付水电费,为房屋及内部的财产向保险公司投保。凯斯林是洛杉矶县政府“居民精神健康”部门的官员。“提供共享住所的做法为无家可归者找到港湾,也能帮助他们中间那些精神疾病患者恢复健康。”她说。6 m" t3 H0 O0 K9 ]
& b2 q! l6 f6 y! s* T 不满意可以申请换住所: p5 D, T& D+ w; m
! `' w9 [0 T: B+ |. l8 `1 U( s 房屋的所有者或者受雇管理住所的人也会接受一系列培训。培训由另一家参与项目的民间组织“清洁居住联盟”提供。他们学习如何设立生活条规,帮助入住的无家可归者就医,保证居住场所健康、干净。
! B% V$ I+ Q4 h9 l$ R# K& z V) W
) K1 Q: Q% ~& {! F! c( h V “他们需要按要求创造出家的氛围。简单来说,不是纯粹让无家可归者有地方住,要给他们家的样子。”“清洁居住联盟”总监杰夫·克里斯托说。/ {, O6 [2 X0 `1 n' |' e1 H& Q2 _
6 x+ r. c/ z( M! G 如果某人不能和分配的室友友好相处,他(她)会被安排到新的住所。“自助和恢复”交流中心项目总监杰森·罗伯斯称,每个无家可归者在一处住所居住的时间平均为9个月。“家庭的温暖、社会的支持是对无家可归者实质的帮助。他们能和熟悉的人住上一段时间,成为亲人,也能和新入住者逐步熟悉,建立新的特殊家庭。”; s3 a* [! C/ x2 H2 u+ }0 W5 b
" `0 w5 y1 C2 g/ k [新的人生]“在免费住所里,新生活刚开始”! x9 C5 [) ~4 V7 N8 N6 D- K
( z4 w+ Q5 [7 h 54岁的史蒂芬是蒙特贝洛那处无家可归者小屋的第一个入住者。他被诊断出有情绪紊乱症状,在2012年1月入住。现在他考虑申请更换住所,也许会邀请他的室友之一米切尔。史蒂芬想离开另一个室友罗伯特,后者让他觉得无法共处。69岁的罗伯特在街头流浪了38年,患有静脉硬化症,身体内的血流不畅,导致他看起来总是脸红红的。住进这处免费住所前,他在街上病倒被送进医院,医生推荐他申请免费住所。这处住所对已经老去的罗伯特来说是真正的家,他由此不断感谢上帝的恩赐。他的喃喃自语如此严重,也是史蒂芬和他发生争论的原因。医生的诊断结果是,罗伯特患了精神分裂症。
2 r: R- {: ~" L/ J# M' i
7 E7 I9 T4 I8 E% S “自助和恢复”交流中心办公室位于市中心,办公室的墙上装饰着“希望、团结、平和”三个字。对于米切尔而言,这个办公室为他带来人生的一些美好时刻,以及开启新生活的信念。5 @8 S! `+ U2 @# b% i$ H4 t( t$ @
$ e3 M. ]( B Y* P 米切尔也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他曾经和母亲幸福住在一起,母亲逝世后,他流落街头。他说,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反复响起,“那个声音告诉我,我不够好,自杀算了。”他说,酗酒和吸毒能帮助自己赶走那个声音,因此沉溺其中。1 B/ {) V2 n( v# s
. }1 v2 J+ ?" ] “恶性循环持续,后来才有康复中心,然后是免费住所。”他说。“在免费住所里,新生活刚刚开始。”; X9 z2 h5 r0 y+ L' s+ G) g
. B! y1 U) I0 E0 h/ N
4 H! }% I5 T# b4 o& s7 S# N
7 Q! i! w5 s' ~6 f
* O% Z3 t& q6 ]2 X0 @- z原文链接:http://house.focus.cn/news/2012-09-27/2390374.html4 t1 X" E7 H- I
& z! y3 ^# z( J5 ]. S) Q Z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