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932|回复: 0

[新闻媒体] 香港社工见证内地社工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5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9-5 08:41 编辑

                                香港社工见证内地社工发展之路
                                                                    2012年09月05日02:22 来源:法治周末  

        20多年前,一对香港夫妇,在机缘巧合下来到了广东省东莞横沥镇,从此与这里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2005年,夫妻俩在东莞横沥镇建立了全国第一家非营利性外来工服务中心——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并在随后的几年里为超过10万人次的东莞外来务工者和本地居民提供服务,并先后资助了1300多名农民工子女重返课堂。

  
        这对夫妻就是徐祥龄、谭翠莲夫妇。徐祥龄是香港退休的老社工,曾在香港从事30多年的专职社工,有着“外展社工之父”的美誉;他的妻子则是香港电台前资深编剧。

  
        徐老带来香港经验

  
        记者见到徐祥龄老先生时,他刚从自己的汽车上下来,向社区中心走去。尽管已满头白发,身材略显消瘦,但却神采奕奕,走起路来铿锵有力,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即将80岁的老者。

  
        这座位于东莞市横沥镇隔坑村的橘红色5层建筑,便是徐老夫妇于2005年创办的隔坑社区服务中心。

  
        徐祥龄可谓香港社工界的一个“传奇”,他1933年生于香港,从1964年起就成为一名社工,并于1993年被选为香港首届优秀社工,在1994年获得英女王颁授的荣誉勋章,现任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社会工作交流协会主席。

  
        说起当初为什么会想到来内地开设服务中心,徐老笑言,本来只是在退休后想和妻子来东莞安享晚年,后来深受触动才决心在这里开展“社工长征之旅”。

  
      “当时东莞地区外来打工者,我称他们为新莞人,人数较多,生活质量普遍不高,而当时内地社工服务又没有发展起来,无法为这些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深受触动的徐老决心和妻子一起成立服务中心,为新莞人及本地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也希望能够在内地推广当时在香港已比较完善的社工服务。

  
        作为一个香港的老社工,徐老可谓见证了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史。他告诉记者,香港社工的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香港,正值战后时期,逃亡、饥荒,民不聊生。为应对这些社会问题,当时香港的许多慈善宗教团体开始为难民提供社会服务,不过只限于衣服、食物救济、避难收容等。

  
        1958年,香港政府建立了社会福利署,除了负责救灾济贫工作以外,也开始进行一些调解家庭邻里纠纷,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助等工作。

  
        由于当时社会工作在英国已有发展,港英政府也意识到专业知识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政府设立社会工作训练基金,用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培训。

  
        1965年是香港社工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当年港英政府发表了第一份名为《香港社会福利工作之目标与政策》的社会福利白皮书,确定了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与政策目标。

  
        1972年,香港政府正式宣布实行社会工作专业化,规定凡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社会工作专业训练。1975年,已从事社会工作多年的徐老进入香港理工大学学习社工专业。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界进一步提出“发展全面照顾,提供优质服务”的社会服务理念,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开展社会服务。

  
       “时至今日,香港社工发展已非常全面,服务种类遍及安老服务、康复服务、青少年服务等各类,服务单位也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学校、医院、社会企业等,各处均可看到社工忙碌的身影。”徐祥龄说。

  
        如今,徐老不仅历经了香港社工发展的沧桑,也尝尽了内地社工发展的酸甜苦辣。

  
        厘清社工机构与政府的关系

  
        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香港从事社工的人数已远超一些社工起源的西方国家。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黄洪介绍,香港的社会工作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辖下的社工,属于政府公务员;另一类则是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机构的社工。“目前在香港注册登记的社工人数有18000人,而实际投入到社会工作中的也有12000多人,比例比较高。”黄洪说。

  
        相比香港完善的发展,内地社工才刚刚起步,但徐祥龄指出,某些政府部门和社工机构已经学到和借鉴了香港许多不错的经验和模式。

  
        比如,当前内地开展的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等单项服务上,就学到了不少香港好的经验。但徐祥龄认为,当前内地在养老服务方面还有一项需要学习和推广的内容就是大量培养长者义工服务。“在香港,那些健康的长者一般都是主动来要求做义工,这既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余热,也能让他们体会到老有所为的价值。”

  
        黄洪认为,要想让社工行业真正在内地发展起来,必须是政府、社会组织、学校、民众等多方面共同提高认识的结果,而这也可以借鉴一些香港的经验。

  
        虽然社会工作机构的经费是多元筹集的,但政府的财政拨款始终是主渠道,香港社工发展的成功,就是以香港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大力的财政支持为前提和基础的。

  
        黄洪说,香港政府购买服务是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的,金额很高,香港社工一个月的平均工资能达到16000港币左右,与之相比内地政府购买服务的随机性比较大,投入量也相对较小。

  
        香港政府对社工服务的监督规范也异常严格,对各社工组织有严格的评估审查,这样既发展了大批社会工作机构,也避免了他们放任自流无序运作。“在社工发展上,政府应扮演着规划者、组织者、监督者和经费主要提供者的重要角色。”黄洪强调。

  
        尽管与政府有着经济上的牵涉,但在香港,社工群体却不是一个唯政府是从的群体,他们既代表民间,积极向政府反映老百姓的诉求;也会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为政府排忧解难。

  
        黄洪指出:“香港社会服务模式的成功在于,它较好地解决了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社工机构与政府之间不是雇主与雇员,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社工机构能真正成为架在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桥梁。”

  
        社工机构要增加自身造血能力

  
        黄洪同时强调,社工机构决不能一味地依赖政府的财政,也要增加自身造血能力。“在香港,社工组织相当活跃,会主动寻找服务项目,并进行募捐活动。”

  
        对此,徐祥龄指出,目前社工在内地认知度不高,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公众支持,但他强调,公共精神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土壤,因此各社工组织应多开展外展服务,并主动向民众介绍宣传社工工作及理念,同时大量发展义工,培养全社会服务的意识。

  
       要有好的服务,必须要有专业的社工团队才可以,黄洪指出,香港很重视社工专业化,提供服务的社工必须是注册社工才可以。当前因内地社工缺口较大,故社工机构可以允许一些暂时无证的社工上岗,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香港社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前,除了要通过社工理论知识课程的考试,还必须完成900小时的社会工作实习,包括100个小时的去机构、社区参观等准备工作以及两次各400小时的不同社工机构实习经验,同时要接受每周至少1.5小时的导师督导。”黄洪指出,社会工作是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在实习中碰到的各类情况,有助于他们总结经验,提高日后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把学生的实践关,非常重要。

 
      现在随着内地社工组织的增多,很多内地学生也有了实践的经验,徐祥龄的服务中心目前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实践基地。

  
         凭借着香港的地理优势,如今大批香港社工也被聘至内地,成为一些机构的督导,徐祥龄认为,通过督导实际的帮扶,确实可以有效提升社工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但他认为,今后也应大力发展社工督导本地化。

  
      “当前政府的财政支持有限,而香港督导的费用并不低,如果通过培训,让内地一些有经验的社工成为督导,就可以将这部分减少的开支利用到提高社工工资或服务项目上。”徐祥龄指出,现在深圳、广州等地,已经有了本土督导。

  
        黄洪也认为,当前内地社工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学习和利用香港的优秀经验和模式的确可以加速内地社工的发展,但他指出,毕竟香港与内地发展水平不同,一些工作理念及民情政策也不一样,因此未必所有经验都适用于内地。“未来内地社工发展不应一味照搬香港,而应在大方向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内地特点发展出适合内地施行的社会工作体系。”黄洪说。






原文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2-09-05/14547751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4 00:56 , Processed in 0.067994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