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j6 w0 ]" T4 u. E0 n9 V7 K1 D
在12月1日的上海慈善论坛上,200多名专家学者和慈善工作者围绕 “慈善文化和慈善事业发展”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共论慈善新理念。
( M' A( M! a. K$ X" r7 K 何谓慈善文化?与会者认为,慈善文化是让人们感到慈善是一种责任,通过每个人的善行,能使贫者、难者、患者、老者、弱者得到物质的帮助和心灵的慰藉,使他们分享到人间的温暖。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邓伟志这样注解:慈善文化就是一种大众文化。他说,富者慷慨解囊值得尊敬,但那些捐一元钱、十元钱的弱者更值得尊敬,慈善文化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 “人人可慈善”的良好氛围。# o, d# x/ \$ w x, w6 {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周建明指出,当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一种生活意义的时候,一定要形成一种慈善文化,提供表达这种生活意义的话语和找到向大家传递这个话语的方式。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以“文化”和“事业”两个词语点题。他说,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没有事业,没有哪个民族可以没有事业,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仅凭企业和产业成为强国,也没有哪个民族可以仅凭企业和产业能够重新复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一些不以利润、不以收益为主要关注对象的事业,慈善就是其中之一。
, _! c8 e& R3 J+ e- O0 W+ O9 z5 N 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再度成为人们谈论热点。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指出,慈善组织的诚信度是保持慈善事业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慈善工作一定要“透明”。建立公益机构的自律和诚信机制,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x5 Y+ f7 a% W( R8 i
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透露,经过两年调研,关于《上海市捐赠条例》(草案)的议案已报市人大审议,上海慈善立法已被排上议事日程。她说,草案当中很多条款非常具体。她认为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是:一、维护慈善机构公信力底线;二、维护慈善事业发展生态。从而形成一种机制和 “免疫力”,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1 T4 d# Y+ u0 F+ t 促进公益慈善组织健康发展,还需培育成熟的社会环境、理性的公众心理。孙伟林认为,“高调慈善”的陈光标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做好事,主流还是好的,只是他的做事方式存在争议。大众应有一颗包容之心。孙伟林同时强调,目前一些在境外登记、境内活动的“离岸社团”,往往打着公益慈善的旗号非法敛财、牟利,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公益慈善组织的声誉和正常作用的发挥,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
; i; O% f3 D$ G. ` W1 {. K5 Q: `& } O8 P
* F/ ^" `# z( T7 g5 k( p2 f4 F, M( {
该贴已经同步到 iwcu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