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807|回复: 0

[人物] 北京:难不倒的打工妹 一跃成为社工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0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流资讯 于 2011-10-30 23:37 编辑 $ u! \' e8 E; p1 w' V; v

- a* ^0 |" n& o$ E, N* c1 p

前日,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发展中心的社工王海英在办公室内办公。本报记者 孙纯霞 摄

【人物志】王海英  岗位:社会工作师  工作地点: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发展中心

【心语】社会工作的前提是做人。我们的服务完全是免费的,如果感谢我们,千万别给钱,锦旗也挺费钱的,还占地儿。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受益的农民工,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助人自助。

【绝招】实际工作经验永远比理论知识好使。比如说,今天这位打工朋友遇到问题来求助,他要求助的问题,我可能不了解,但有另外的打工朋友知道,我可以把这个打工朋友的方法转给求助者,结果是求助者的问题解决了,我也多学了一招。

“我就是最早的打工妹”,爱笑的王海英习惯用这句话自我介绍。

38岁的重庆人王海英是民间公益机构——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发展中心的项目官员。

协作者是一个由8位专业社工组成的农民工支持与服务机构,2003年成立;如今,被北京市民政局定为(技术)指导其他社会组织成长的支持型机构。

王海英是协作者的“元老”,也是机构里唯一一位由打工妹“蜕变”成为专业社工的工作人员。

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

东四七条胡同深处的一个小四合院,就是“协作者”的办公地。每天早上,王海英总是第一个到岗。

“早上7点把儿子送到学校,我就早点过来,看能多干点儿什么。”深秋的早晨寒意渐深,为让院里值班的李师傅多休息会儿,王海英每天早上骑电动车到小院儿后先不进门,听里面没动静,就坐在电动车上背单词,戴耳机练听力。

“早上学习效果好,天冷,脑子也清醒!”门开了,王海英把英语课本塞进双肩背包,小跑着进院儿帮李师傅打扫落叶,给收养的流浪狗“二狗子”换水、喂食。

回到办公桌上,王海英着手整理一沓诉状、民事判决书。这是一位在京拉货的河北农民工交通事故案的材料,作为公民代理人,她刚帮他打赢了官司,争取到1.8万元的汽车维修费和一个月的误工费4500元。这是王海英打的第一个交通事故官司,从没开过车的她,准备上庭材料时没少向老司机李师傅请教,“原告请我们帮忙,就不用花钱请律师了,庭上法官的问题、对方律师的问题,我都要充分准备,才能应对”。

不过,王海英还是有些遗憾,没能争取到更合理的误工费,“我测算过,一辆卡车拉一天货,能赚2000元,但现在汽车被撞坏,不能工作,意味着原告和跟他开一辆车的工友都没收入了”。

把材料放进文件袋,王海英打开电脑,进入下一项工作——为培训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怎么签合同准备资料。王海英说,现在农民工朋友遇到很多新问题,都来自一些不正规的手书协议。“可我对《合同法》也不太了解,得抓紧时间吃透了,才能写好培训教材”。

与受助者亲似家人

上午9时,协作者正式开工。同事们各就其位,王海英已对《合同法》要点做完笔记,她合上本子,穿好外套,又要出门买菜。

“物价高,我们工作人员一起搭伙做饭,每人每月一两百块钱”。胡同口的菜店老板看到王海英,老远打招呼,“今天有新鲜香菜,我单送你们一把,中午做个汤啊”。

王海英笑着回应,“谢啦!你们家孩子怎么样,晚上你们忙,就让他到我们小院儿写作业!”

菜店老板也是新市民,夏天,他曾为孩子上学的事发过愁,后在协作者指导下,准备好各种材料,孩子顺利就读附近的公立校。

“其实我们只是帮他找了点资料,可他特别感谢我们,经常给我们留新鲜菜,还向遇到问题的老乡介绍我们。”王海英说,协作者的理念,就是助人、自助、互助。

中午11时,王海英结束手头工作,系上围裙,开始择菜做饭。

两条草鱼,一斤豆腐,四根黄瓜,五个鸡蛋,两个西葫芦。“买了鱼,其他的菜就得简单一点了,要不月底菜金又超了。”

机构里的年轻人都在忙碌,司机兼项目官员兼小院总管李师傅帮王海英打下手,“我们都盼着王海英做饭,好吃,也快!”

饭好了,王海英招呼大家开饭,自己却拎上两个袋子,去给孤寡老人送饭。“我们是值日轮流送饭,趁热给老人送过去,她们吃得慢,送晚了就凉了”。

第一个到的是78岁的苏大妈家,腿脚不便的苏大妈感谢不离口,“又是鱼又是汤的,真谢谢你们了!快回去吧,让你们费心”。可王海英还是坚持把饭盒盖给打开,把筷子摆在老人面前。

在东四医院病房,82岁的张大妈不想吃饭,她拉着王海英的手,说着委屈,说自己付不起每天70元的护工费,想出院。

王海英摩挲着老人的肩,轻声劝慰,“钱的事您不用愁,我刚才给您妹妹打电话了,她说全家给您想办法;您身体还很虚弱,要是现在回家,晚上没人照顾,再把病复发了,这冬天可能都要在医院了。所以咱们再坚持几天,要是实在不满意这个护工,我们去跟医院协调,咱们调个病房……”坚持看着老人开始吃饭,王海英才起身离开。

回小院儿的路上,王海英说,协作者照顾两位老人,已是第6个年头了,“我们机构一直希望让外来务工者融入这个城市,当时跟街道申请照顾北京的孤寡老人,也是为了让北京人更多地了解来打工的新市民。如今,老人们把我们当成了家里人。”

一圈下来,到王海英吃上饭,已是下午1时20分了。

成长为社会工作师

能走上为农民工维权的社工之路,王海英靠的是一股子韧劲。

2003年非典,王海英和朋友一起,志愿为工地上的农民工发防护口罩和预防药物。2004年,为改善农民工社会地位和生存环境的王海英,辞去保姆工作,入职刚刚成立的社会工作机构——北京协作者,成为第一批员工。

2008年,民政部举行中国首次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是高中以上学历,有一定社会工作实务经验。

王海英只有初中学历,同事让她打消考试的念头,但王海英就是要考。

在报名处,王海英被“拒之门外”。“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我跟工作人员说我的经历,他们被感动了,让我到总报名协调处去试试”。王海英回忆当时的情景。

王海英认真地准备了一番,在总报名处,她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愿望,又拿出刚刚参与编写的一本书《新市民——农民工城市生活自助手册》。

翻看这本书后,负责报名的老师笑了,王海英终于获得考试资格。

今年,王海英又获得中级社工师资格认证。北京协作者机构负责人李涛说,“她应该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自己努力,成长为社会工作师的打工妹”。

如今,除了为农民工提供个案咨询、法律维权服务,王海英已经可以从容面对农民工朋友遇到的法律、婚恋、交通、住房、人际沟通、家庭教育等各种问题,策划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和目标,就是把英语学好,今后,有外国朋友来协作者了解中国的社会工作时,“我来当翻译”。

6 [. H. V- ^& p8 d/ F+ _

9 M9 `3 K# b3 k  q1 R
* a' [  X  B# V. W6 o+ h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1 18:29 , Processed in 0.06505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