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禁毒社会工作中案主的特殊性,在工作方法上主要是采取个案工作法,即以吸食毒品的个人和家庭成员为主要工作对象。在具体介入时,工作环境各不相同,面对的案主也是形形色色,困境往往发生在帮教、访谈的过程中。
n( Z: a. y. H0 \7 R9 d3 ]$ M# G: q& m* p6 M; B' N7 e+ F
困境产生的背后是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首先,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成长经历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有区别于其他人的自己的价值观念。然而,作为社会工作又有着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价值观念,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在从事社会工作时难免会发生自我价值与社会工作价值之间的冲突。比如,社工个人对危害社会行为人的痛恨和社会工作要求的非歧视原则的困境造成的原因就是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冲突。
6 B) o1 M2 r% v% i2 ?% |% | |& O6 }" C3 S! `* [" R6 B
其次,不同的社会职业有其不同的职业要求和价值观念,例如警察职业就要求对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打击,药物滥用人员在他们眼中是社会高危人群,害群之马。然而,在社会工作者眼中药物滥用人员是弱势群体,是受害者,值得同情与帮助。这个职业价值观念的差异与冲突也是造成困境的原因。/ ]' K& K/ O( E
3 s) V. s0 `% [" e) \
最后,每个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其主流的价值观念,然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不一定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完全相符合,往往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要超前于社会主流价值观。例如,社会工作对药物滥用人员的非歧视原则与现今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对药物滥用人员的歧视、偏见就相互冲突,这同样是产生困境的原因。
, ?' H8 d& e* V+ Q, W5 e) I
, W l, s" e! { Z' K/ m0 z: _社会工作者从事“助人自助”的工作,禁毒社会工作者从事对药物滥用人员的帮教工作,主要是帮助他们纠正改善认知行为偏差、拓展和修正环境、增强社会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将自己视为单纯的助人者,一味的维护案主利益,予以案主经济、精神上关心帮助,而对案主偏差的认知与行为听之任之,甚至对案主的的违法行为予以隐瞒和包庇。这样,使得案主对社工无所顾忌,社工被案主牵着鼻子走。二是将社工将自己视为司法行政的延伸,把自己视为一个管理者,对案主重列管而轻帮教,例如发现案主的复吸行为立即报告公安部门予以打击。这样则难以,甚至根本不能建立专业关系,使得工作难以开展和进行。& q6 a$ z) P0 S# \1 X6 T& I
" _8 A8 b/ R$ ^3 g1 G* p, E
禁毒社工不仅要面对吸毒人员,工作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公安、民政、劳动、街道居委等部门打交道。对吸毒人员的帮教需要社会各方参与,形成合力。但吸毒人员与这些部门,特别是公安部门常常处于一种打击与被打击的对立关系。而社工从两者之间介入进去,既要遵从社工理念,考虑案主的诉求,帮助案主重树信心,同时又要配合政府部门对其进行一定强制管理。这其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价值观念上的不相容。2 e0 b7 z6 l7 L- r% E z8 l
7 Y+ t, N/ _# @9 U6 Z. [禁毒社工无论是在介入之初还是工作之时,都会反复向案主允诺,会遵循社工专业理念,为其保守秘密,以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案主。但实际情况是错综复杂的,社工投身于帮教活动之中,面对各种特殊情况,也会使自己迷失方向。价值伦理只是规定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原则,而并非是直接生搬硬套到个案中就能解决问题。更何况不同的社工对同一个问题的态度,认识程度都不完全一致,如何权衡才算是有利于案主,能帮助案主就成了一个问题。
8 M2 z# h: d0 Z8 C
; v' j0 Z; h( Z; p! O禁毒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价值冲突,使社工陷入两难处境。而价值又是一个具体而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掌握一定处理冲突原则的基础上,禁毒社工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分析判别能力,这样才能在专业关系范围内,真正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5 U; \, b# H3 j P, g/ U; x8 o
7 n5 d: G4 V# l% j嘉兴街道禁毒社工:沈天文
. X: M5 N* x9 h, Y
; Q: p, X! j/ T& a! S$ U' D1 z来源: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