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大学生F失恋后,心情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咨询师使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对其治疗的过程。 " g8 u/ i$ j3 ?4 Z" t, a
: r& q: {/ z0 N$ T! W9 H& h[关键词]失恋;抑郁;来访者中心(client-centered
! g4 g, L& L2 h+ Y g1 t% w: etherapy)% E' a" e) c: k# N. Y
一、 来访者一般资料9 P: G+ l$ b( M$ f0 l$ `& Z" F! c: w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 g4 s V. ]2 ]7 J3 E7 t来访者性别:女。0 D+ U X* `* K# ^9 d+ O* {. P1 c
来访者年龄:21岁。! B! ~( K, H3 h: t& E% | u$ q- g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Z! Q* x& d* I \5 i! [' Y7 F* Z& Q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 A3 c6 R$ |' C9 D! ]0 ?0 \+ v二、 个人陈述 ( v% x' U7 i& \1 M M
- M# C1 l: E! G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 \" i% @9 t. t
( U* V- d1 P- E“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 x; d( w& ?0 J% h1 o
$ u! c2 X& }3 U9 \, t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 l# G, D) x" f
' f) ^& `7 a! m& ~' ~) Y' j6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 n2 j" ]1 Z' k7 X
6 Z' y* }% T6 F9 x' g( t“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 N6 B W+ x1 P8 O! b! u三、 诊断
L: A f5 Y8 o; s! b) U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u9 k) Y L2 P" C! v
四、 咨询方案与策略
8 i# r" N% y7 { |" f, C
. E; D/ F, r0 l9 N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 P# G/ X6 H0 l( Q5 L$ q
1、 来访者中心疗法基本理论
) Z8 w8 O) X$ q( L# @6 Y
7 @. o; {# ^, X以患者为中心疗法是将将医师与患者关系视为改变和成长的最重要的治疗因素。
6 g+ p& }4 }9 M' g) ~2 G+ R# C4 x7 n0 \
罗杰斯在《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个心理医师对美好生活的看法》中描述了理想的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的情景:“医师和患者建立很深的个人关系和主观关系——不是像一位科学家和一个研究对象那样的关系,也不象一位医师在准备诊断和医治,而是像一个人和一个人之间的关系。 9 ~- `/ s' i3 \! M7 C
R3 ~! ~0 T- K具体来说:医师感到患者是一个具有无条件自我价值的人:即不论他的处境、他的行为、或他的情感如何都是具有价值的人。医师能让自己对患者有深刻的理解;没有任何内部障碍能妨碍他在与患者相处的任何时刻对患者的状况察觉;而且,他还能向患者传达他设身处境的移情理解。医师只满足一种于提供一种气氛,使患者能有最大的自由变成他自己。
( ]. |( `& O0 a( m对患者来说,这一理想的治疗意味着对他自身内部似乎越来越奇特的、未知而又危险的情感的探索。他开始理解他的某些经验,这些经验在过去曾作为对自我的结构太有威胁和损害而被排拒与意识之外,因而此时此刻他就是他的恐惧,或他的愤怒,或他的温柔,或他的力量。”& c$ ]% F c8 k8 o, v3 U
罗杰斯认为医患良好气氛的建立有赖于三个条件。首先,真诚一致。咨询者与被咨询者都是真诚的。双方越是真诚,越是对治疗有利。要作到真诚,双方即要明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深层意识与外部表现的一致,又要愿意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第二,咨询者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被咨询者。这意味“咨询者要表达对被咨询者作为一个有潜力的人的深切、诚挚的关心;这是一种不因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而受到影响的关心”。第三,咨询者要能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去体验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把体验到的这种情感、价值传达给被咨询者,使被咨询者意识到他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受到咨询者的关注,使来访者有被人听到和理解之感。罗杰斯把此称为“移情理解”。
( ?# g+ Z; |/ L5 `5 m' y9 M! { 总之,要帮助来访者就必须尊重他们,相信他恶魔内具有成长的潜力以及自我向导的能力,理解他们的体验与经验,真诚地关注他们,以使他们发展独特的自我。
5 C# o/ e& [9 Y0 B罗杰斯认为这种积极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一旦建立起来,被咨询者就能够自由充分地去体验那些过去因太具威胁性而不敢正视和体验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治疗过程,从而自主解决自身的问题,朝着“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方向发展。 . ~# ?$ l& R3 J! X. Z" p
. q- Q7 B% W2 w8 n. i, h. l
2、 本案例的治疗策略
: A8 s. J, x0 r1 ~4 V9 v
3 W9 W s: D# j" w# L4 i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所经历的事件,积极关注来访者,引导来访者能自由表达客观自我、表达自己感情、接受自己感受、接受自己过去负面的情感。最终能够进行自我理解、自我指导、能够寻囘积极乐观的人性、寻求性格的健全发展。
: Y% A4 l9 t/ J* X% r
8 v* W G0 R7 n5 b, c6 s3、 咨询过程节选
2 q3 u: o, g4 w) I7 H求助者:(哭泣)“我真的不明白,将近两年的感情,他怎麽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1 W. D- |" \6 R! l7 t咨询师:“你认为两年的感情很珍贵,不应该说放弃就放弃,是麽?”
. h0 z& A" O$ r* g2 v2 ^求助者:“对!我们把学生时代最纯真的爱都给了对方,以前老师和家长反对、高考压力这些障碍都能一路走过来,现在却……(停顿许久,又抽噎。)”, v9 g; q. t; G) F. E. ?* M
咨询师:“你觉得你们俩能够一起牵手克服那麽多困难走到一起不容易,现在却以分手来收场,什麽都没得到,很可惜,对麽?”
; q5 z4 O2 o' c* N* Y X- J求助者:“嗯……可以这样说吧。毕竟曾经付出那麽多,即使有些矛盾出现,但是两个人应该互相理解、一起解决,不应该像小孩子一样閙分手啊!”
& _" ~5 Q* t' m; f; w4 x3 }4 A咨询师:“是的,情侣之间遇到摩擦应该相互理解,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你觉得你当时的做法怎样呢?”
, d! \4 Q. C7 b1 F$ ~+ @求助者:(低头、沉默一会)“我就是觉得我当时太不理智了,不知道那个时候怎麽会那样。在他疏远我之後我应该冷静分析我和他之间的问题。可是他一下子就说分手,也,也不对啊!”
9 c' o1 _4 A4 C5 Z咨询师:“你的意思是你认为当时的做法确实有些幼稚,如果现在你再遇到这种事情会更成熟些,不会那麽糟糕了。是麽?”: w$ D0 r$ ~4 U* |4 P( k3 ]
求助者:“那是肯定的啊!人经历过一些事情,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会让自己成熟起来的。可惜现在明白也晚了,我和L也不能回到从前了阿!(叹了口气)”$ m1 v3 c) D o+ j" G5 B
咨询师:“你觉得你的感情只能和L才会幸福?你只是想和L在一起?”
( b$ r$ o* a# k求助者:(沉默)“那倒也不是,当然以後还会遇到更合适的人,只是现在就是觉得和他的感情付出却没有回报,所以心裏面不舒服。”: d: u& a5 f+ ?0 w9 j0 O
咨询师:“那就是说你现在经历了这件事情,比以前更成熟了,在感情上处理事情更理智了,等你想开与L分手的这件事情以後,如果再恋爱,不会再发生这种错误了,是这样的麽?”
( q+ w7 `3 K5 n9 b) K9 Q" Z求助者:(沉默)“嗯!” - }+ |3 Z! n/ S" P7 I# a" L
' a0 P$ i: k$ ^) y9 [4、 使用技术总结
0 ^) F' m/ m. f& \(1)、设身处地地理解的技术(共情)
6 x& p& v( P* T6 _
- H" W- w; C3 S用言语、非言语甚至沉默作为交流手段,让求助者感受到自己是受关注的,是受理解的,能够打开心扉接受咨询师帮助自己寻找真正的自我。, e, I: P d: S: o9 s" f
(2)、坦诚交流
( a9 a3 Z) ^6 L9 g3 W8 ]& ~4 B, D. M3 b8 O$ z6 L' z5 E
咨询师在与来访者交谈时,表现得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坦率,并不刻意表现出咨询师的地位。不压抑来访者的冲动。对来访者的消极反应不作出防御的反应。并且要坦诚、一致,所思、所想、所言、所作要一致统一。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袒露自我。7 o2 s0 S+ i3 }5 {5 c
(3)、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 G# l3 |" _* z5 _0 x3 v( H+ ~0 c
# V) T. N; b4 K; f$ V- D
从求助者的人性和发展潜力基础上对其表示尊重,并与他们一起努力,相信求助者的能力。% P! J$ o% `% D
五、 体会与启示
3 k, @" M4 D9 Y* f5 B) @7 s6 _6 M' x$ s; `( b$ I! n* P `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当时接到这个案例著实头疼了一会,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想到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共情、坦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术,便不自觉地用上了。与来访者很平等的交流,使其能对咨询师敞开心扉,不会有太多的阻抗。 / B) p+ N7 h. y- Z( U! y& R$ f/ `
. g2 n1 L6 u! K0 n, B- V" A& @使用来访者中心技术,是引导来访者自己找寻自己心灵的出口,可能来访者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 " U1 C4 E+ ]% V% L
# E5 G# R7 f7 G }
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有很多次沉默、几次哭泣等非言语信息,提醒咨询师善于捕捉,并能理解其含义。 4 e) C, S# l* [
\7 z" z/ I5 X j4 l' ?$ p6 m# m
( W2 g& s! n+ ~9 d, A7 k; z[参考文献] & n, U7 ^/ I& U+ N: M; b
1、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1 X) q( [) f7 A, W; o( j9 l北京大学出版社 6 }# e; ?" k% c1 F1 o1 K
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 }7 N$ N" D- C7 S心理咨询师(三级)》2 j; X8 n1 I* _* t# _" i
民族出版社
' L2 `$ d3 Q! z2005年8月
3 Z7 f2 D! o# w! k0 M3、 儸杰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