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3 来源:广州日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讯
目前,高校培养的社工专业毕业生大多数没有从事专业社会工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相应的岗位和薪酬不高。记者今日从广州市民政局对市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中获悉,市人事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明确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领域和配备要求,今年将开展社工岗位设置的试点工作,社工待遇不高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广州社工月收入仅有2000元
据市人大代表刘嘉介绍,近年来,尽管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还不相适应。据了解,现在的社工队伍大专以上学历约90%,但绝大多数不是科班出生,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背景,而且没有从事管理工作的经历,知识更新缓慢,普遍缺乏社区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些社工口头表达方式欠佳,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够强,削弱了社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此外,刘嘉认为,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偏低,既难留住人才,也难激励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越秀区为例,社工平均月收入约2300元,别说没有专业对口的人才,即使有,也很难吸引相应人才到社区工作。此外,由于社工主要面向群众开展工作,因此,免不了要在非上班时间上门走访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显然与其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不相适应。
公务员招聘优秀社工应优先
为此,刘嘉建议,建立公平公开、择优录取的考试录用机制,择优录用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吸纳一批年富力强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去。同时,根据社区工作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社区工作者晋升、奖惩制度,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相应的年度考核机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模式,发挥考核成果的应用价值。(记者文远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