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31|回复: 0

[危机干预] 丧亲个案陪伴技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知道朋友有至亲离世,正处哀伤期间,你应该怎样去表达关心?不少人会怕问多错多,索性对方不讲自己就不问。这样做是冷静,还是冷漠?又有些人只一味劝说“看开点”、“不要那么伤心”,这些话真的有用吗? 1 Y5 G2 I' B0 k& N, _& L8 b$ p
7 Z7 b! T5 h0 m3 `: H
    心理医生指出,“不是每个人都合适作为哀悼陪伴的人选,例如一些本身性格比较负面、工作太忙没时间,又或者思维比较理性的人,都不一定合适”。但医生也表示,就算不是“最适合”的谈心人选,朋友之间也不要回避当事人的哀伤,应按对方的步伐,了解其需要,分担自己适合的陪伴角色。  % I5 E8 F% I, V

1 i/ p, f" O- ?' @" q一般而言,丧亲情绪可分为3个阶段。 % ?- T2 h# e( S
: z; s1 a- i# ~( T
    (1)丧亲初期:当事人刚知道亲人离世的消息,情绪处于震惊、不真实的阶段,很需要一个让他安心的人陪在身边,作为“定心丸”,朋友最好整日陪伴着他,但重点在“陪伴”,而不是“开导”。 % w& u" ^2 R- Q7 w
    陪伴方式:这个阶段,丧亲者可能会有很多不理性的话比如“是我害死他的”等,也有丧亲者会控制感受表现极为平静,其实这些夸张的自责,又或过分冷静的言行,都是个人情绪防卫机制的表现,希望借此来平衡自己内心的忧虑和震惊的感觉,身边的朋友不需要刻意判断这些表现是否正常,只要行为没有失常伤害自己,只需陪在对方身边,聆听他的话语,给他空间表达伤痛就足够了。
  a4 k3 g" _2 n4 \' [- I    (2)丧礼前期:当事人情绪不稳定,而偏偏此时有很多后事要处理,如丧礼安排等,朋友如果能适当帮忙分担事务,可减轻其压力。 - ?0 G& O% {6 T3 H( }- M* A% s- {- M
    陪伴方式:朋友千万不要帮当事人做完所有决定,因为处理丧亲程序的经验,有助当事人接受“亲人已离世”的信息,如果全由他人代劳,反而让他更难接受事实。 % U: I+ c, Y' u; u8 Z
    (3)丧礼后期:丧礼办完后,很多人(甚至当事人)都会觉得事情已完结,但其实忙乱过后,当事人才会有更多时间面对内心感受,家中每件事物都时刻在提醒他已失去亲人,会有很多具体的生活不适应。 0 g9 W& F2 X5 [; T+ R' f, `# C1 u8 b
   陪伴方式:留意当事人细节上的需要,比如多和他进行户外活动,减少睹物思人的影响。尽量协助当事人适应丧亲后的生活。
/ Y( x* u* x3 G2 A
$ v4 ^( B0 i9 D# @4 r2 m哪些话你应说哪些不应说?
' w9 t3 }/ p# R9 c' A  G( P0 D
4 e; a6 f0 v4 l' R$ h, G?应该说的话:
9 e6 h2 y% n; k5 C; r+ {& n  k. M
( h' E/ n8 v9 c    “可能这一刻你不知道说什么,不过可以慢慢来,不用心急”、“我知道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很担心你的情况”等。 ! _. Q0 D. d& n/ R( W' s
5 J$ I1 U3 V% H1 G* L
?不应说的话: - B# ]* F5 b& V0 h: V! d  s) m) ]

, w8 U( K* a3 P' g9 a* \0 j* ]   “节哀顺变”、“时间会冲淡一切”、“一切都会结束”等。原因:这些陈腔滥调的说话,背后有着一种“不明白”的表现,令当事人更感没人理解心情,倍觉难受。
+ m# d) J6 q' g1 E2 Q
( b- |5 r/ x' D6 Y) V   “不要哭啦,哭得再多他都不会回来……”原因:哭是人无助时的正常表达反应,当事人也控制不了,硬是提醒对方要自制,只是“不明白”对方内心伤痛的表现。 . _, b5 Q/ [" p0 @1 c! i  G/ Y- t
! q( e  @! ^0 F# i9 d! t( F- X: g
   “我很明白你的感受……”原因:每个人面对丧亲的伤痛,没有人能真的完全明白,只管急于用话语去表达自己的“明白”,反会忽略了要体会当事人的情绪。 + [' @( n, L) _) y

! g7 i5 Q& A- A! S9 ~* ]0 E哀悼陪伴有技巧
3 `: p$ N. T4 S
% @+ E  B4 A/ X3 b/ G! \) |    丧亲情绪反应一般在3~4个月后可以缓和,如身边的朋友观察到当事人的生活作息有例如持续失眠、逃避社交、突然发胖或消瘦等,必须建议当事人看心理医生,并陪同接受辅导。但医生也强调,每个人抒发情绪的方式因人而异,倾谈分享是成年人主要的表达方式,在哀悼陪伴的过程中,朋友只要注意以下技巧,也可减少刺激当事人的情绪:回应的重点在接纳、肯定对方的感受,才再表示关心,而非执着于事情或字眼的对错;聆听是最重要的技巧;作伴者需要冷静而不是冷酷,因此伤心时,也可陪着当事人流泪。但为免增加当事人的情绪压力,也应该控制情绪,表达清楚是“我也很难过,但你不用担心影响到我……”之类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5-14 10:55 , Processed in 0.06108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