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634|回复: 0

[程序] 个案结束表 通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案主姓名 : X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案编号 : ______________8 Q0 t' z# Q' n$ X
性别 / 年龄 : _男/16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M" h/ x# e; x: `9 I个案来原 / 日期 : __外展/2008年4月22日_____ 3 e; z0 e5 ~5 N5 G8 x7 K
立案 / 重开个案日期 : _立案2008年_4月25日# k* l7 i# M( q* h
主要苦难: __XXX在学校被10几个同学殴打,休学1个多月。XXX害怕回学校读书,希望转学。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m% n( r' ^) o$ `1 c1 l7 ?次要困难:9 W2 P" C+ q, H: V8 \9 [7 J# y
XXX母亲对于学校建议的赔偿标准(2000元医药费和1000元营养费)不满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定服务目标: _赔偿标准提高。转学或者辅导黄回学校读书。
- _2 T! Y# F6 |: ~, X$ [/ D; 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服务:_与XXX的学校协商处理事宜,获得了学校肯定明确并且公正的答复。 与XXX和母亲共同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采取措施。 与XXX分享以及分析校园暴力的性质,并辅导其为人处世的技巧,以生命阶段任务理论为指导帮助其对于学习、爱情、事业等之思考和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P7 B* \0 }! Y* e$ j9 q' ?; U
个案发展:__回学校读书,没有在发生同学之间的冲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9 X! M* i
目标达成情况:
0 g! n6 T" _5 j6 V' D__基本达成。母亲对于最终协商的赔偿基本同意。XXX顺利回到原来学校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D  a8 x8 o: m# s" y案主现况 : ( z9 Y1 p2 V6 z' Y( B
_消除了回校读书的恐惧心理,基本适应学校生活,没有在发生冲突事件。
, Q  }3 D" c- r% z! 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3 x: G& j* J' Z; X) }) A9 Y
结案原因 :
6 A4 }0 a) X: ^7 U 目标达到  没有所需服务 社工认为不适宜继续
0 u  n0 P! G  X4 C0 s0 V9 w; w(请注明: )4 d  H. J0 n! l5 v" E# @) R
 案主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  x6 ?5 c7 P4 f" H) p* U& b
(请注明: )* o3 c9 O! g$ `: j- C
 情况有变 (如案主死亡, 搬家等). H" C) _) Y. k
(请注明 : )( P# j7 B' g9 K8 }
 其它
; z: X- `  \; c; m; Z6 a(请注明 )
7 p$ S% S' L* p  G5 w3 I. z3 o案主知道个案已结束并知道在有需要时如何得到服务. □ 是 □否 9 K; F2 H" O" E; O& i
社工姓名 : ____________________ 督导姓名 : ____________________
5 d# \1 O7 `7 ^" G- k9 s! k& C# _社工签署 : ____________________ 督导签署 : ____________________
" f& h( ~; c( h; Y日期 : ________________
! V5 b3 }% [4 g  k
5 k1 Z" \$ i5 N( n/ q% h
3 I5 ^, T; @% n9 S九、 反思0 R$ o! q0 @$ T5 t% U8 R
关于这个个案,社工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xxx达的事情最后基本上可以说圆满解决了,但这是因为社工吗? 如果没有社工的介入,xxx达是否能够顺利度过这次危机。如果说功在社工,那么确实难以量度。
7 {5 z1 d4 t* C, b# o/ f& J" v. |7 c4 E
其次,在与xxx和他的母亲的接触过程中,社工主要是通过他的母亲了解xxx的个性、行为等。 社工直觉xxx确实如他的老师所言 内心丰富,但是社工并没有介入他的内心,只是基本取得xxx的信任。 对于此,社工的思考是:我们不一定就要专注于潜入别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或许更应该专注于问题本身。' t& `) l6 C5 C% E8 z
案主主要问题分析:1、对政府救助渠道很陌生,不敢主动求助。首先是信息闭塞,不知道政府有哪些福利政策,不知道找什么部门和人员帮助;其次是心理幼稚,害怕面对外界,羞于求助,有轻微社交恐惧。2、对于社会福利和自身角色没有正确地认识。黄倾向于认为拿低保是逼不得已的,是羞于启齿的;因为自己是广西人,自我感觉会遭到别人的差别对待,不尊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3、对于儿子的教育和生活的定位没有正确地认识。黄很在乎儿子的感受,担心儿子因为父亲服刑而抬不起头,不敢做环卫,因为担心儿子会丢面子。她觉得生活很艰难,时常自己哭泣,却不愿去求助,争取,只是带着儿子,这样艰难的生活着。
) L/ P1 _- |$ T
4 Z' L3 e! Y. e5 _: R2 J
& r2 B  R; e7 t
; c+ R2 u& C6 n6 P5 X
' R% b+ Y# G2 I4 D( s
: O' v; O( Z) k+ `, T4 \' N: D8 k( |! G
面谈目的:社工尝试改变黄对于社会福利的认识,让他意识到福利是自己的权利。社工希望黄能够变得勇敢,可以主动去政府求助,主动认识人。社工希望黄对于儿子的教育有正确的态度,不要假想很多可能性从而限制自己的工作生活。
$ g5 W$ {- l6 X+ J
- g& X4 k& m5 s# I: T& ~) A+ d! R: l6 i% ^. g* K8 j

9 `1 z; V0 ]1 W1 N8 @
8 y# s9 w/ I' H9 u
; W. v/ C5 ~/ K( z7 L$ ^4 ^
7 m6 u% R$ C- X1 F' B工作员反思:% C; a# f6 Y) I& i

1 n# b8 m7 _2 |- D5 @" P/ j& r" n0 ~今天下午,黄请了半天假,社工陪同她来到街道申请临时救济和办理失业证。事情办完后,社工和她在路上走了很久,左侧是交谈的部分记录。可能是因为马路环境过于开放,也不够安静,这让她没有安全感,黄并没有说很多话,但是社工可以肯定,黄是比较愿意坦诚的与社工交谈的。9 B' Y% s5 |$ t! |  d
% b1 N1 n/ W6 \; n5 F2 d
其实这次交谈,如果从内容传达的信息来说,可以说是成功的,因为社工预期跟她阐述的三个方面都说了。但是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保证黄内化社工的建议并且按照社工的期望用实际行动去努力,从而达到变得主动、勇敢、积极的目的,从而有希望改变她和儿子的生活,精神上的和经济上的。社工认为,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社工认为,心理咨询、家庭访谈的结构、技巧、内容等等都可以设计,都可以学习,是不难做到的,最难的是建立一个保证沟通过程中的良好建议得到实践和持续的机制。所以,“签订服务协议,定期定点会见,使一切走上正规,让他们看上去都像回事”是社工个案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3 19:35 , Processed in 0.04433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