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f, r7 \7 P, e5 l) B( J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人。弗洛伊德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本想致力于科学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一场维持了终生的爱情改变了他的志向,他认为,要想成立家庭必须做实际一些的工作,于是他转向了临床。
+ U" q& [5 U( U9 q1 `当他本人因这一职业而举世闻名的时候,他说:“人坐在高级沙发里会感到苦恼,妻子永远是房间里最好的装饰。”在53年的夫妻生活中,惟一让他们争执的问题仅是煮洋菇时到底该不该去茎。
; K& h5 [4 l: E; U$ y1 X# g在医院工作三年后,弗洛伊德得到机会到巴黎进修,跟著名的神经病学家让·马丁·沙可学习。在巴黎学习的四个半月,成了弗洛伊德一生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沙可这位当时最有名望的神经病学家献身于癔病研究的情形,促使弗洛伊德把兴趣从躯体方面转到心理方面。
0 g* s; f. a4 J5 A在进行癔病治疗和研究中,他与人合著了《癔病研究》,并首创“自由联想”治疗方法,他的另一项发明是精神分析法。- P4 A/ k2 x: A! E4 a( ?3 J
1895年到1900年,是弗洛伊德多产的时期。此前他又发表了《精神分析引论》,但更重要的是他在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释》,被认为是一本巨著。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分析了潜意识的表象——梦。这个潜意识是由弗洛伊德首次发现的,他认为除非人类勇敢正视它,否则便难以控制,这就是潜意识的力量。弗洛伊德对梦的层层揭示触及了人类精神世界最难以接近的部分。
, ?7 b. k. J& q R9 a* f他对导致人的梦境的潜意识的分析引导着人类更透彻地了解了自己——20世纪达利的绘画、劳伦斯的小说、希区柯克的电影、马勒的音乐,弗洛伊德对生命潜意识的透视在几乎所有人文领域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 A8 n, \5 K8 b+ l. @当弗洛伊德80岁诞辰来临之际,全世界200多位科学艺术家致信祝贺,他们说:“如果世间有什么行动可以被永远铭记的话,那就是对人类心灵的洞察。”
1 I# B: Y) g, l) j. b: d! Z+ n8 x% T" a" l
作品扫描
( j, Q2 q0 ?7 {! i. X4 o9 M( S) d《梦的解析》全书共7章,分述释梦的历史和方法,梦愿望的达成和伪装,梦材料的来源和运作方式以及梦的心理过程。
4 K8 d' w# E" h% x7 o" F 作者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 i' g3 D2 n* ]2 D' L
作者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白天受压抑的欲望,通过梦的运作方式瞒骗过检查以满足欲望。' f' h, x6 J5 y
梦的运作方式有凝缩、移置作用或译作转换、戏剧化和润饰或叫加工改造。; m+ }, {: B0 O. Y
释梦就是将上述的种种伪装(化装)揭开,从显相中寻求隐义。. T) u# `3 T( e) w# @
对于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持续至今。鼓吹者认为,本书开拓了研究梦的崭新领域;实验心理学家则因释梦的种种说法,不能实验,缺乏客观标志而不屑一顾。但无可争议的是,随着精神分析学派的传播、发展,它的思想对文学艺术,历史和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 w2 _& t% Q6 C6 q
/ h( _: z6 g5 J& F# K+ W 禁读理由5 _6 X/ \- Z) u: C
患者到医院求诊。医生问哪儿不舒服,患者说,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是头牛在吃草。医生安慰:这很正常,梦境和现实是不一样的。可那位患者很紧张地说,可是——可是——我起床时发现我床上的草席不见了一半! l( v8 ^! q" c; C+ q9 ~& G
这种情况弗罗伊德会怎么说?1、他晚饭没有吃饱;2、他正在减肥;3、他有夜游症;4、他刚参观了养牛场;5、他是作家,正在构思哈里伯特第98回;6、他爱上一位属牛的女孩,女孩很犹豫……于是,他只好在梦里与女孩子玉成好事。
2 z+ V5 S& b$ D+ s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中国大量引进出版了西方现代哲学的书籍,比如尼采、萨特等,但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可能还是弗洛伊德。发表于1900年,被誉为“精神分析学第一名著”的《梦的解析》以及《少女杜拉的故事》是当时的畅销书,那时葛尤刚刚因电影《顽主》而成名,在电影中秃着脑壳的他充满智慧地向女主角解释梦和弗洛伊德。他说当男人找对象的时候,其实他是想找他妈,这不是我说的,是弗罗伊德说的。我不记得女主角是不是骂他流氓来着,冲着乱伦般的解说,估计差不多。7 I& Q- u7 N) a4 {# Q. Y' a
当年我半懂不懂地读《梦的解析》,记得最清的是所有的梦都与性有关,因为性欲是人的欲望之根本,从性欲望的潜意识出发,梦是欲望的满足。弄得我好一阵子对自己的梦有恐惧感厌恶感 ,暗中不解我本一淑女,怎么在梦中这么色!1 }. x% R. ~! Z r. i8 [6 w! n
在我犹为不舒服的是,他对小孩欲望的解说,即所谓口欲期。该时性欲本能的力量(力比多)贯注于口唇、口腔活动,婴儿从吮吸母乳中不但获得必要的营养,而且也获得极大快感。婴儿吃饱奶后的甜蜜入睡,与成人获得性乐高潮后的入睡状态相似。天哪,如果不是学术著作,看着柔软的小婴孩谁能想到力比多?弗罗伊德进一步分析道,人类通过对性本能的升华作用,则是创造、 繁荣人类社会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性本能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与源泉。
) x* ~; A2 D/ B* O我不是不相信科学,但科学有时确实能破坏美好,比如这个“口欲期”;科学有时也确实夸大了自己的作用,比如性本能的升华。
1 V6 ^+ j2 s4 x: X自打女娲摔打泥土开始,人类对梦就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古人伪托周公作《周公解梦》,在民间盛传了几百年,被社会主义新中国打翻在地,本以为真的是一万年也翻不了身了,现在却借来自西方星座的尸身奇怪地还魂,白日活动照着杂交的“航标”指引就罢了,连梦都不自由,活着还有什么劲!" O0 V4 g: {& W9 L) N
梦与人是如影相随的,不能摆脱更不可能控制。既如此,就坦然一些,与自己的梦和谐相处吧。5 X3 ?4 F9 R$ D \& R; B
, W* F( T) E, a, z4 J. \& y" j4 k6 O: S( C" d
毒药
, h$ h& i7 E! r, V 我那三位巴尔希(命运女神)的梦很明显地是个饥饿的梦,而这对食物的需求更可远溯自儿时对母亲乳房的期待,但它却以这种无害的欲望来取代了某种不能公诸于世的欲望。在那有关都恩伯爵的梦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偶发的肉体需要经由何种程序而与一种精神生活中最猛烈、最强力潜抑的冲动发生关系,还有,伽尼尔所写的,拿破仑一世在定时炸弹的炸声惊醒他以前,那声音先使他产生了一个战争的梦。由此我们不难清晰地看出睡中精神活动对肉体感觉所生反应的真正目的。一位年轻的律师,由于全神贯注于某件破产讼案,在午睡时,竟梦见与一位由这件讼案才认识的莱西先生相会于胡希亚汀。而这地名Hussiatyn(德文为“咳嗽”之意)更使他引入更深的冥想,不久他惊醒过来,才发觉他的枕畔人因气管炎而大声不断地在“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