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去敬老院,我该同意吗? $ \) x: `' K0 B$ o* N7 z3 L
) B) r7 H; I! L; k" _7 H; V
【文/宾语】 # c/ o, z7 S7 T* h# A" c6 V' h
, N! s3 C& e' L: w& f! ?
古稀之年的张老师这几天和子女闹得很不愉快。起因是张老师和老伴见子女平时工作忙碌,有时十天半月也不回来一趟,就同子女商量,想去敬老院,一则生活有人照顾,还能与同龄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没想到遭到了子女们的一致反对,理由是:住敬老院的老人都是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张老师有儿有女的住进敬老院,做儿女的脊梁骨还不被人给戳断了? 5 d/ @: c6 i2 J5 a- D
张老师的子女反对父母亲去敬老院,真实的想法其实是担心被人笑话。这想法有一定的普遍性,那就是:把父母留在家里就是孝顺,把他们送进敬老院就是不孝。
) p* \, j+ w+ O. ^* F$ e$ D 我们承认,现在的人普遍工作、生活压力大,与父母相处、陪父母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内心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愿望,有什么烦心的事,做子女的已经很少关心。很多人意识里的孝,其实成了“看起来很美”的包装。 : v# p; B3 O( {4 r/ ~
曾经在央视看到一个公益广告,说的是一位年迈的母亲忙碌大半天烧了一桌子的菜,结果接到子女相继打来的电话:
, _8 Z( `7 b# R" g7 n. R 儿子(电话):妈,本来说好今天回家看您的,但是公司有个客户说要请吃饭……微波炉用着还方便么?还缺什么?
' Y9 z9 k& u9 o8 a, N1 ^ 老母亲(电话):什么都不缺! # R2 W# u4 K; u+ i
孙子(电话):奶奶! ! l! L7 Y5 B# F z6 m* h
老母亲(电话):哎! 3 ]5 \% K7 n. I. H/ ]: H
孙子(电话):我今天和同学去游乐园玩去!奶奶再见!
+ |2 f; y3 x& E" n I+ C% ^ 女儿(电话):妈!家庭影院看得怎么样啊?我今天加班不回家了啊!
' B* V, T4 N) O- T6 W 看着一大桌子的饭菜,老母亲叹了口气:忙……忙……你们都忙……忙点好啊……唉…… 7 \, @# {0 y5 e" N6 P
旁白:别让你的父母感到孤独,常回家看看 ! K$ y: V# e- \# t& U" m }' c
这是一则曾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公益广告,广告里的老人,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呢?老人的子女是孝顺还是不孝顺呢?说老人的子女不孝顺吧,每个人都考虑到了给母亲置办日用电器,打电话时也没忘记询问送给老人的家庭电器是否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说他们孝顺吧,做儿女的却不能理解母亲只是单纯的想见见子女们的心。
' a! V3 J& ?4 h5 [/ ^, x4 R! k( X 老人家“什么都不缺”,缺的是来自于儿女的温暖;老人家已经没有老伴了,只剩下儿女和孙子,亲人们不在身边,微波炉和家庭影院排解不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父母到了一定的年岁,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子女能够在他们身边。希望孩子有空的话就多去看看他们。哪怕是小小的一会,他们也是很开心的。 8 p9 |- ~# N9 d5 G
由此我想到,孝与不孝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尺和刻度,但并非完全不能衡量,关键是看子女所尽的“孝”让老人拥有的幸福指数。像上面《常回家看看》里的老母亲,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家里,即使子女在物质上对她再关心,能说她的生活是幸福的吗?
; e8 i* ^9 |/ z9 q! X 我们承认,现在很多正在职场打拼的人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的父母就提出去养老院,其实他们还是希望儿女在身边的。假如子女能常陪他们唠叨唠叨,假如生活在儿女慈孝的和睦家庭里,哪个父母愿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生活?
" j1 v; g/ s7 j% C7 e 孔子曰:“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在有条件的时候为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宁愿把大量时间放在喝酒打牌甚至在外面出轨偷情,宁愿宁愿出钱让别人照顾,也不愿守在他们的身边?当父母“主动”提出要去养老院时,做子女的难道不该感到羞愧和脸红吗? ) u8 X* G& k9 X% m6 o2 B
当然,也确实有独生子女家庭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照顾得到老人生活的,而老人又不能不顾,就应该考虑选择哪种方式能让老人更幸福,有专人照顾、有众多同龄人做伴的养老院,并非不能选择,关键是看做子女的有没有一颗“爱父母,让父母享有更多的爱”的心。如果子女是抱着希望父母的老年生活更充实、更多彩,而把他们送去养老院并且经常看望他们,就算不把他们留在家里也一样是孝顺。反之,为了顾及自己的脸面而把老人丢在家里度日如年,那就是不孝。
: n+ D5 T4 p" w0 H% _1 z.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发展。过去那种认为父母逝世后不大操大办就是不孝的观念,现在不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吗?同样,过去那些认为送父母进养老院就是不孝的观念,会随着养老院软硬件建设的提高和完善,随着对“养老服务”这一职业的认可,而改变对“把父母放到敬老院”就是不孝的看法。
( M4 \5 h7 Z' [ 问题的关键是,无论是在家养老,还是送养老院养老,做子女的要时时刻刻把父母放在心上,想着他们,爱着他们,体贴、关心并牵挂着他们。 : V" \. D' g) H! B
真正的孝是用心来尽的,不是拿来表现给别人看的。 ! G* M! k0 Q# g/ h- Z
每个人都有老人,早晚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老人。是老人,就会有反应迟缓、行动不便的那一天,因此,我们在针对老人的抚养问题上做出选择时不妨想一想,自己也会老,假如自己老了的时候,子女会怎样对待自己。【谢绝剽窃】
7 N1 o; E8 V& f/ L# [3 M+ u) v4 m# { @" ^
转载请注明来自宾语的廉政空间(http://binyu.qzone.qq.com)。
/ `3 y& i. ], j; }, }/ M0 z6 s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