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上海)9 C$ G9 `5 K$ O! n7 b6 O$ V5 |) K* @+ N, i$ {7 g) d5 i9 f
m$ G( \( {* x* K# x0 W9 ^
本报讯(记者沈轶伦)游戏能否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记者在昨天举行的第三届社工实务论坛上获得肯定答案。据了解,目前游戏疗法和艺术疗法、体育疗法一样,已成为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帮教工作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新方法。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宝山区工作站目前已开展了216次游戏活动,吸引了1万余名问题青少年参与,收到良好效果。8 K8 V q8 [. D# B, j! L
+ S; T1 V- {% C& T% t' |, k' b- \, b通过游戏,可以让广大青少年在玩乐过程中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判断力。青少年事务社工就是利用其趣味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让青少年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释放自我防御机制,轻松自在地表达真实的思想、发泄情绪,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习惯、认知方式,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6 U( P" v( ]" V+ e |18岁的小其因打架斗殴,被所在中专劝退,小其自此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每天下午两点后起床玩游戏,直至次日凌晨三四点钟才睡觉,一天只吃一顿饭。* b& Z/ D/ R4 M# }3 E: q: K
& D/ ~9 ?; }- a+ X' A2 [宝山工作站的一名社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因势利导,索性邀请小其参与游戏活动。他将网络游戏中的一些情景和现实游戏结合起来,还运用一对一的魔术“绳子套圈”等探秘式游戏吸引小其的好奇心。“如何在双手捏着绳子两端的情况下自动让该绳子中间打个结?”社工抛出的“难题”,激发了小其上网查找“谜底”的兴趣。渐渐地,小其玩网游的时间少了,上网“探秘”的时间多了。之后,他竟能自学小魔术作展示。! @' M, N( g# } ^5 U- M! X) `& p( p* B
就这样,小其将用来玩网游的电脑变成了用来学习的工具。其中在“解开人网”的游戏中,小其引领小组成员群策群力,不仅顺利解开人网,还学会了团队协作,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小其也因此感受到了难得的快乐和成就感。在最近一次的社区活动中,小其更是冒雨前来参加活动,他说做人要讲诚信,“既然答应了社工,就一定要来参加”。如今,主动要求重返校园的小其已被“阳光下展翅”中专班录取,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 s7 J( |8 ?0 L* Z2 e2 t! N& Q* d6 L9 z+ L3 v* s
据统计,宝山区工作站目前已推荐青少年就业3227人次,其中462人成功就业。昨天,宝山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核心指标体系试点工作也正式启动。
9 v) T/ A$ ]& B) ~1 K. j
. q) E; p. d0 i: o(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