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作过程回想  
# \# k  r  e. T这次在佛山工业区做志愿者,对我来说,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它是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在外进行带有一定专业色彩的实践工作。这次工作主要任务,是在机构所开设的位于佛山某个工业区的流动站进行志愿者服务---与工友访谈,了解工友目前处境。从下午5点达到服务地点到晚上8点多结束工作,短短三个小时能够做得事情是比较有限的,但是我也尽自己所能去访谈一些工友(我们俗称“打工仔”的人群)。三个多小时下来,我总共访谈了三个工友,虽然不多,但是感觉每一次访谈我都尽可能足够深入。5 b% H6 H; F' y( t, x 
说实在,我在这次访谈三个对象小徐,小郑和老李分别是青年,中年,中老年的男性,可谓我在访谈过程无意中从老中青三个年龄段去了解这个男性打工群体一些个别情况,而从他们本身个别情况也可以看得出他们所代表各自年龄群体的共同特点,以及不同年龄的工友们所具有的一些共性。下面,我就从纵向(不同年龄)和横向(男性工友群体)两个角度来谈谈我的访谈感想。 
/ E/ c" ^- b1 F* c: h- L* C$ s纵向角度分析: 
0 s9 |1 U% u) P* S7 b. a# J. y2 W8 L( ?$ K1 n9 H 
其实通过和这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工友,我发现,他们最主要区别是在于对自己所处的工人角色的想法。通过了解他们本身和通过他们讲述自己周围那些年龄相近工友,我可以大概地谈下对不同年龄的男性工友看法: 
; n) g9 T0 a" g  t+ a(一)年轻的小徐8 W+ ]6 h: }5 i5 x 
问题:小徐是我访谈的年轻工友,通过和工友小徐交流,我发现他很富有工作激情,他和我讲述自己之前在东莞的厂工作,不仅积极做好自己工作,而且还积极地向管理层,甚至老板提出一些能够提出工厂生产效率的方案,这些主动积极地去工作去展现自己的才华的表现打破了我过去狭隘地认为这个群体在工厂“只是制造而不是创造”的观念,这是他的闪光点。但是当我对他的这种激情和才华赞赏时候,他却是连续的叹息,原因是他的积极招致了工友妒忌而疏远他,招致了管理层的嫉妒而为难他,使他不得不离开这家厂,并怀疑自己这种性格和态度是否是错误的和不应该的。 
/ k& P' {$ W: E. G5 ]5 X解决:在他表达了这种藏在他心中很久的困惑之后,我运用所学和所了解的有限知识和激励手段去鼓励他,让他知道自己的表现和所作所为是合理的,只是那个环境的人和制度无法重视你和支持你的发展,通过一番鼓励,小徐表现的很振奋,并且向我很郑重般地说他会不断成长中更好去坚持自己过去的优势,并且开始考虑自己人生目标 
) |3 |" h+ k8 X% g感想:通过和他访谈,我觉得存在一批像小徐这样的年轻的打工一族,他们怀有了单纯的动机和纯真的想法,用激情去实现自我,追求理想,但是由于现实和想象的偏差,他们会因为初涉社会所遭遇的挫折而开始怀疑自己,甚至走向悲观的境地,不可否认会导致一批麻木的,混日子的年轻打工族的出现,我觉得作为一名社工,对于年轻一族的打工群体,心理抚慰,人生激励和潜能挖掘变得尤为重要,我想这也是我们面对这群群体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内容。 
. E, ~1 N3 P: `5 \(二)中年的小郑. X% I4 G* F7 |! E/ E7 r8 r& E 
问题:相对于小徐来说,已经中年的工友小郑没有那么积极工作热度和激情的想法,从他身上是看到了多年打工下来形成的比较理性处事方法和踏实的作风。小郑从前在家乡做过个体工商户,当过一阵子小老板,但是基于糊口和见见世面的需要,后来只身南闯广东,一做就很多年,他现在主要的困惑,在我感觉是一种来自中年危机的忧患意识,与其说这是进取的态度还不如说是多年来少有成就带来的急迫感。 
/ ?8 ^! i- M  Z! u( e% |9 S  N解决:虽然小郑有着这种担忧,但是小郑多年来的闯荡让他有一定的自助能力,我当时问他有什么未来打算,他平静地告诉我,可能不久就回去家乡去学点技术活,有可能会在提升自己能力后再次出来闯荡,成就一番事业。我当时尊重他的决定,衷心地祝福他。 
. W/ i) S" X) q! y- S6 S; b( j感悟:对于多年闯荡城市的中年打工族,他们身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去应对他们的问题,随着家庭的建立和生计负担,那种来自自我实现和“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困境迫使他们面对一场危机。对于我们社工,如果能够做到的,最起码是尊重案主的自决,并且鼓励和陪伴他走一段路,在必要时候,我们可以扶助他一把。2 }. x$ t0 i7 _8 M 
(三)中老年的老李 
  ?% d, a" p+ k; \问题:老李是我见到年级比较大的一名工友,来自龙川农村,家里有四个子女,三个已经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老李讲述,这是他出来打工原因。相对于前面两个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工友来说,老李工时每天是9个,工作不算累。通过和老李接触,发现他很知足,不要求太多,只想过了这几年等自己孩子毕业了找工作后就安享晚年。他告诉我,像他现在能够有一份稳定工作就可以了,能够忍受的就忍受,不过,他也强调,必要时候还会去维护自己的利益。他赞赏我们志愿者能够为工友健康安全进行义务咨询和搞活动,不过,他感觉目前问题在于自己年纪比较大,不能很好去学习维护自己权益相关知识,而机构一些手册由于字体太小之类,术语太多之类原因,不太方便了解这些知识。 
, L" P  u5 F, q- p; M+ j6 W# {解决:就这些问题,我除了当场和他做些手册资料解释外,我也在结束后的分享会向机构人员表达自己对于机构制作的知识手册的排版,涉及问题的建议,得到机构人员的重视,他们打算会在日后把手册做得更好,并考虑弄些有关这些主题影响资料,以服务年纪大的群体。 
* e# L- c% p6 u感想:其实通过老李访谈,他的问题不仅牵涉到作为工人威权,自重,也有生理因素的考虑。这让我不得不感觉到,作为社工,我们所运用手法并不是仅仅一套,有时候是多套手法和专业理论交叉使用于工作过程中,比如,面对老李的情况,我们也许要用到企业社会工作理论与手段,也需要用到老年社会工作一些理论和手段;通过和老李交谈,他代表了一群进取心淡薄,踏实工作的群体形象,由于年纪因素,这不仅需要我们去尊重他们决定,赞赏和理解他们的想法,更需要我们多加关怀。  h5 M" K  {- G. O9 l 
' E2 O2 ~$ l7 ?- g7 c 
横向角度(寻找共性): 
/ K1 J! ^& U  U  F' o0 G: ~ 
) l7 D. o3 u' H% n( W0 @虽然有着年龄上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是密集劳动力,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多也是他们的共性问题。通过有些的访谈对象,我得出了一些有些的对这群男性打工族群体认识: 
+ ^. c3 C/ h( i# J9 }第一,从他们讲述了解到,不仅他们,他们身边的工友都存在比较严重法律意识淡薄和维权意识淡薄(得过且过),原因很多,比如大家只看重赚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常上班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 p8 v$ a+ K$ ?+ a第二,具有一定忍受力,他们面对很多不公或者工友们的挑衅和纠纷,更多时候选择忍受和退让; 
8 r7 t3 }% f5 {& E. P+ i+ W第三,生计问题仍旧是他们出来打工主要动力;) c% `2 @4 {# n  R: f$ E/ N" |+ p 
第四,业余活动比较单调,比如赌博打牌之类,比较缺乏文化培养环境; 
" i2 |4 r0 K1 y) ]第五,他们以及他们周边工友多数没有什么长远打算,为了不停赚钱,过一天算一天;6 n4 K7 u% |( W 
 
7 L: q. w/ L4 |+ k) x5 [* O0 D本次工作的不足之处:+ Q6 {- }6 x" u8 X; E+ V 
 
# l, i+ m  t' O/ ~. A# T3 a! l- L0 E作为第一次去校外实践和接触群体,总体感觉还算比较顺利,但是存在些问题: 
0 D0 l2 O& _8 _9 j7 v第一,访谈对象考虑不全面,本次访谈对象,我忽略了对女工友访谈,导致这次工作总结的调查对象只针对男性; 
  W+ j2 Z- w7 _$ Z 
) D5 R& Q% V1 F3 }" }1 C第二,感觉自己专业知识欠缺,在深入去了解对方和寻找解决办法上缺乏足够能力;$ M7 Z5 k+ T- R) B! T/ G% m 
' R! v& M6 D6 f- G, Z5 b0 u4 _ 
第三,没有及时做好访谈记录,导致一些信息在事后回忆过程中丢失; 
' e: @6 y; G2 J) T' B! b1 ?7 F 
2 _6 b+ o% U, N4 W, |% q* t第四,在访谈过程存在一些不尊重对方现象,比如想当然打断别人说话,插入自己想法,而事实上和当事人所将要表达的意思不符合;) Y6 K6 y5 {- _0 p) r 
 
0 L! e3 y: W: i. f& F. i, j, |第五,访谈过程存在跑离事先设定好的访谈框架的事情发生; 
; ^* w; ^5 L$ D( h& P7 R9 f# I# k. R8 K 
结束语:8 \; X- W! P( e& e3 T9 h( | 
短短三个小时访谈,我觉得也很难表达自己全部想法,一些零碎的想法就无法一一记下了,我很高兴能够有这么一次实践机会,它让我在志愿者过程进一步真实感受到社工的重要性,无疑,再次坚定我的社工信念。 
3 `/ a: Z. X1 [6 T( f! U, ~. S& K  d$ A4 E3 p' ?, n 
转自:李彬@空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