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个故事说起吧。
; V0 W5 c5 E8 g- m0 n {/ G6 p 美国有个叫杰姆的11岁男孩,一天在玩游戏的时候,家里的门铃响了。当他正要起身去开门之刻,他妈妈大声叫他不要开门,但他偏偏开了。于是,他妈妈的男朋友走了进来,用手枪打死了他的妈妈。从此,不仅杰姆的哥哥姐姐责怪他害死了母亲,他的同伴也都回避他,他变得沉默寡言,有时会表现出一种暴怒,学习更是一落千丈。到了18岁时,一个夏日的下午,他站在街头,用手枪打死了一个人,打伤了几个人。
1 d1 l/ [$ X& o$ u9 K 在监狱里他接受了一种心理治疗:治疗者要他想像他已经死去的母亲正坐在一张“空椅子上”,并对“空椅子”谈话。尝试了几次后,他变得越来越激动。最后他突然说“是我杀死了你”,并在他妈妈死后第一次哭了。治疗者以此帮助他接触和接受自己的真实感情。后来,杰姆在社交、学习上都获得了明显的进步,在监狱外的适应也很成功。
- p* t1 O/ d8 W% Q# F6 | 这种“空椅子”疗法就是一种完形心理疗法。
: D) s) v5 |% L9 n/ h8 x2 D! n 由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皮尔斯(Fperls)首创的完形心理疗法是另一种颇具特色的心理疗法。所谓“完形(Ges talt)”,德文原意强调将事物当作完整的整体看待。而完形心理疗法主张通过增加对自己此时此地躯体状况的知觉,认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整合人格的分裂部分,从而改善不良的适应。7 e, f* }* |* l* m- ]1 W
这一学派的治疗者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往往能敏锐地察觉自己的躯体感觉、情绪和需要,从而妥当地组织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需要得到满足,身心功能得到正常运转。相反,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不但不能敏锐察觉自己的躯体感觉、情绪和需要,而且会压抑它们。他们往往将那些不希望看到的心理活动压抑到潜意识中去。长期的压抑不仅使这些感觉、情绪和需要得不到正常的表达和满足,使人变得麻木和僵化,更会引起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症状。而且,这些感觉、情绪和需要长期与意识分离,会使患者越来越丧失与周围环境积极沟通和保持建设性联系的能力。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患者难以自拔。" e7 s+ J, }& p
完形心理疗法治疗的关键在于:0 W- ?% e P5 g5 f! Y! F, B
1、强调患者此时此地的经验。治疗者要帮助患者觉察此时此地的经验,使之能充分体验种种情绪,并能作自我分析。在一个对患有心因性胃肠道症状的患者的治疗中,治疗者帮助患者注意到自己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并进而使他认识到压抑其它情绪,强装笑容与心因性胃肠道症状有关。
& k( K: ~" l9 ^/ C6 T 2、通过“感觉运动认识”,帮助患者发现和表达他们的被压抑的情绪和需要,认识到自己在逃避为自己的情绪应负的责任,并接受这一责任。上述杰姆的案例中,治疗者就是帮助他发现并表达出多年被压抑的情感,杰姆终于在他母亲死后第一次哭了。这一疗法有甚多技术与方法,诸如讲习班、小组治疗、角色扮演以及各种心理练习。
1 z! {3 t* ?; f; {. }8 `1 F h/ }5 A$ h4 \& L" K! t5 q+ l: T6 @
通过自我内心两个分裂部分的对话,使人们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较高层次的整合,即学习去接纳这种对立的存在并使之并存,而不是要去消除一个人的某些人格特质。 笔者根据平时的经验,将空椅子技术分为三种形式。0 M) m1 T8 H9 o% ^' b4 b5 v
一、空椅子技术的三种形式
$ p1 X. z- w8 \ U(一)倾诉宣泄式
4 M3 j7 l& i* Y" ~% b这种形式一般只需要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来访者的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来访者把自己内心想对他说、却没机会或者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8 v7 J* a; X* h( I* z/ d) S# U1、亲人或者朋友由于某种原因离开自己或者已经去世,来访者因他们的离去,内心非常悲伤、痛苦,甚至伤痛欲绝,却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排遣。此时,心理辅导教师可以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向空椅子进行倾诉,表达自己对空椅子所代表人物的情感,从而使自己强烈的情感得以舒缓。
0 P' [5 n K. |静和妈妈在一次外出途中遭遇了车祸,妈妈当场死亡,而静只是受了轻伤。她目睹了惨案发生的整个过程,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恐惧。自从那以后,开朗地她脸上没有了笑容,情绪也变得起伏不定。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做恶梦,梦见血淋淋的场面,梦见肢体残缺不全的妈妈,因此经常从梦中惊醒,醒来以以后呼吸急促,面色苍白。/ R! c6 W" {: L3 [' W
当她来到心理咨询室的时候,心理辅导教师利用空椅子技术,让她想象自己的母亲正坐在那张椅子上,让她向母亲倾诉。当她倾诉以后,情绪平静了许多。
5 E; O- n( a+ z. h这种形式也可以用于对失恋者的咨询,或者可以应用于危机干预失败后,对相关人员的处理。比如,某个学生自杀后,给班级其他同学带来了阴影,此时,可以采用空椅子技术,让全班同学向他集体告别,以磨平内心的创伤。7 r# s t+ |& W* _) t V
2、空椅子所代表的人曾经伤害、误解或者责怪过来访者,来访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又不能直接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郁积在内心。此时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甚至是谩骂,从而使来访者获得内心的平衡。6 u( G9 z. o" L! k( i j
曾经有位名叫小军的同学,一次他看到几个男生欺负一个男生,便打抱不平,上前劝说了几句。没想到那几个男生摩拳擦掌,对他挑衅,最后打起架来。政教主任不问青红皂白地把他批评了一顿,并且根本不听他的辩解。他感到很委屈,但是又无法向政教主任发作。因此,他来到心理辅导室求助,辅导教师利用空椅子技术,让他假设政教主任正坐在那张椅子上。然后,小军大声地对着空椅子辩解,并且批评政教主任不去了解事情的真相,经过一番宣泄后,他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5 k/ S: S8 a9 P& d" g& P
3、椅子所代表的人是来访者非常亲密或者值得来访者信赖的人,来访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者不便直接向所代表的人物倾诉。此时,可以让他向空椅子倾诉,宣泄出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某种解脱。5 @7 i" L7 W% R. b0 N
小芳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也非常信赖她。以前,一有什么烦恼或者不快,她都会向妈妈讲,讲了以后,会得到妈妈的支持或者安慰,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但是,最近妈妈到英国进修,小芳再也无法向妈妈讲这些烦心事了,因此情绪很低落。而小芳对心理辅导教师不太了解,不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心理辅导教师,此时,辅导教师选择了空椅子技术,让她单独向空椅子进行倾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r, }* e9 w6 A9 n: t8 R
(二)自我对话式
" v. q. v, Q3 e9 x$ ]# N也就是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假如来访者内心有很大的冲突,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时,可以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先让其坐在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然后再让他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这样依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
2 m8 j& A' L: |; v7 z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3 Y; V5 q- x% T. F8 u& H1、由于种种原因,来访者认为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引起了不好或者严重的后果时,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罪恶感和自责心理。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
, @. t) H5 k8 J0 w( w- t; t% J) N5 \王刚一次看到有个小孩掉进河里,他准备去救,但是自己也不会游泳,于是他就跑出去喊人,等到他把人叫来时,小孩子已经溺水而亡。从此以后,他的情绪极为低落,晚上常常做恶梦,自己也经常责怪自己,活得很不开心。心理辅导教师对他运用了空椅子技术,当他坐在一张椅子上时,让他想尽一切理由去责怪自己;而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时,让他替自己没有施救的行为进行辩解。自我的两个部分展开了激烈的对话,王刚也由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终他明白了,小孩的死责任并不在自己身上:假如自己去施救的话,没准把自己的命搭上,也救不了小孩。从此,他释然了,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1 G1 J( O2 U/ ?. @2、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很难下定决心,或者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将何去何从时,来访者忧心忡忡,不知如何进行选择,因此逃避现实,甚至通过烟酒甚至其他方式来麻醉自己。此时,可以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 V* v) b2 g& e* u) O9 Y
小云面临着即将到来的文理科分班,感到脑子一片混乱。选择文科吧,文科中历史、政治自己比较擅长,也比较喜欢,但是,她很讨厌地理,并且听说文科以后的就业面也比较窄;选择理科吧,理科中理化成绩比较好,并且父母和班主任也极力劝说她选择理科,但是她很讨厌生物。于是,一连几个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4 j& n. N' l8 Q4 W心理辅导教师让她坐在椅子上对另一把空椅子展开了心灵的对话。坐在这张椅子上,就把选择理科的好处和做选择文科所有的坏处罗列出来;坐到另外一张时,就把选择文科的好处和选择理科的所有坏处罗列出来。并且在罗列完以后,还展开激烈的质询……3 f8 d6 M0 B3 p2 h
(三)“他人”对话式
+ `2 L8 f# Q! e( `( e+ {! x+ u是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对话,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坐到一张椅子上时,就扮演自己;坐到另外一张椅子上,就扮演别人,两者展开对话,从而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别人。
$ x3 @. d# c1 X3 O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3 n# Y3 W2 N* j, a' h4 D
1、来访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者无法去体谅、理解或者宽容别人,因此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而自己却找不到原因。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自己”和“他人”之间展开对话,让来访者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产生领悟,找到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9 u+ }/ n4 x) c* ]
小娟和好朋友小梅关系非常好,但是最近有了矛盾。小娟认为所有的责任都是小梅引起的,但是听了小娟的叙述后,心理辅导教师发现问题真正的原因在于小娟太以自我为中心。此时,辅导教师便运用空椅子技术,让小娟依次扮演自己和小梅,展开对话,使她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经过一番对话后,她决定向小梅道歉,并主动和好。+ O4 w& ~, {$ E1 c3 B. K
2、来访者存在社交恐惧,不敢或者害怕和他人交往。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来访者在这种类似真实的情境当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或者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2 ?, W# Q* v* O. P5 z/ N小刚非常内向,不善于交际。因此,在寝室当中显得非常不合群。他也很想和寝室里其他几位同学打成一片,可是他害怕自己说不好会被别人笑话,或者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因此,很多时候到嘴边的话,也说不出来。心理辅导教师就摆放了六张椅子,分别代表小刚自己和其他同学,并且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小刚与他人展开对话,让他揣摩别人的心理,体会对方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小刚逐步掌握了同伴交际技巧。* ]' B, m# B) J: p" @6 g
二、运用空椅子技术的注意事项
* J1 c" ^& s e9 N! v. b(一)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应该深入地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所在,看来访者是否适合用空椅子技术或者应该运用何种形式' Y! _. ~' g6 O3 f) X3 x/ W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空椅子技术。因此,在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所在,不要轻易对来访者的问题下结论。因为,有的来访者初次进行心理咨询时,对心理辅导教师还不够信任,往往先说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来试探心理辅导教师值不值得信任或者心理辅导教师水平的高低。只有在充分、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才可决定是否采用空椅子技术;同时,辅导教师还应该认真斟酌,到底对来访者采用哪种形式的空椅子技术,效果才会更好一点。
B. K4 a! l' |8 R+ ^(二)运用空椅子技术前,首先要营造出一种气氛
! n9 P1 E4 i) X U; K% o空椅子是不会说话、不会移动、无血无肉、没有感情的物体,因此,让来访者对它讲话,来访者可能觉得很滑稽,甚至觉得很无聊。此时,如果没有营造出一种气氛,直接让来访者对空椅子讲话,来访者肯定无法投入,甚至会不知所措。, C3 y) F* [ W/ Z- D9 l
所以,在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心理辅导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空椅子所代表个体的详细情况。然后,告诉来访者,那个人就坐在这张椅子上,并且详细地描述他的表情、动作、声音等等。一句话,要让来访者感到那个人是真真实实地坐在他面前,来访者才会有话可说。$ @3 C- N- P: i% B
(三)心理辅导教师要诱导来访者全身心投入对话情境
9 U$ r% X, q; N& S! A7 D来访者在初次接触空椅子技术时,往往感觉比较滑稽,甚至无聊,或者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7 Z E& ^' \3 ~( [8 y; B
此时,心理辅导教师要诱导来访者投入对话情境,提醒他要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或者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来访者扮演“他人”的角色时,往往会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话,此时心理辅导教师要求他要用第一人称说话,并且要尽量去模仿“他人”的声音和动作。只有这样,来访者的体验才能够深入,获得的领悟也才比较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