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社会成熟的欠缺、处于青春期、学习的压力以及是独生子女等,是导致幼师生心理困惑的主要因素。新环境适应困难、异性交往障碍、个性问题等是幼师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幼师学校多层面的教育以及专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是疏导幼师生心理困惑的主要途径。* a( g" v8 F1 i, M# b
6 p% V3 w9 `4 ] l" a9 v0 n[关键词]幼师生;心理困惑;心理疏导
0 w: p1 T# B) f3 r! ~! z( V7 H! L0 C$ G( E+ j- K
幼师生是指就读于普通中等师范学校(或高等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因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幼师生在心理和行为上会产生包括个性心理、人际交往、性心理等方面的;中突及障碍(在有关青少年包括幼师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人们往往把这些心理和行为上的;中突、障碍称之为心理问题,笔者认为称之为问题过于严重,故本文将这些;中突和障碍统称为心理困惑)。这些心理困惑如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则有助于幼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容易导致幼师生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她们会感到焦虑、抑郁和恐惧,感到孤独无助,会怨天尤人,生理上也会伴有失眠、头痛等反应,严重者会觉得精神上没有支撑点,甚至产生悲观无望的念头。
1 X) @) \/ z, _5 s* x+ ^+ k
# v. L8 r" I+ X8 d1 }在此,笔者想就幼师生心理困惑产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及其疏导谈几点认识。7 L2 Y1 N3 B) s* B
$ c- `+ W0 K# l4 v7 n" [- `一、导致幼师生心理困惑的主要因素% p+ d! y( E! u* H
! c+ Z2 ?+ m7 U: l! z) b
幼师生大多毕业于普通初级中学,年龄约在14-20岁之间,女生比率占98%以上,相对而言,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幼师生产生心理困惑的原因主要有:+ [" w. G8 C( I- O2 q1 i- c! N: b
8 k$ k8 G) z ~首先,此年龄阶段的幼师生,一方面自我意识迅速增长,“成人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心理上尚处于“断乳期”,社会成熟相对欠缺,难免会产生许多矛盾。3 B* S0 L( w' L& ^( @; Q. I
' B' M1 T* m" _其次,正处于青春期的幼师生,性心理随着巨大的生理变化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在性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青春期问题。特别是长时间处于一个女性占绝对多数比例的成长环境,尤其缺乏与异性交往。7 N( T- j2 s3 y; b* m7 L5 G
& H5 M* f" G# B m1 M第三,幼师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职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幼师生入校时一般只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基础知识普遍比较差,绝大部分在入校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技能技巧指导和训练,综合素质不高。再加上此年龄阶段的幼师生,正处于少年期与青年初期的交替关头,心理发展正经历重大的转折。思维方面,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即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心理认知受到一定的限制;情绪情感方面,常表现出稳定性差、容易激动等特点。因此幼师生主动积极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比较弱,社会责任感不强,承担角色的能力弱,尚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而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则要求幼师生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从课程设置来看,幼师生除学习文化课程外,还要学习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技能技巧课程,课程门类多,设置集中,课程量大,并且不同课程类型之间缺少联系;从课程内容来看,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课程,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技能技巧课程则要求达到一定的专业要求和标准;从学前教育职业本身来看,是时刻要与人打交道的行业,要直接为幼儿以及各行各业的家长服务。因此,她们除了具有较高较全面的文化素养外,还必须具备乐于助人、乐观进取、善与人际交往、合作意识强、责任感强、自制力强等品质。
4 `1 c# f6 y0 E! s
# ^. C: J! J5 H V/ A! P5 I/ J所以幼师生在面对新的学习生活、职业训练时不可避免会遇到重重困难。
! s7 V- Q9 x) A& b( o5 f# o9 i" @& v6 q3 @; M9 f) ]
第四,现在的幼师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同伴交往,过早与成人交往,这些使得她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特别是部分来自破裂家庭的幼师生,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承受更多的压力。8 ~: n9 K- [9 h7 X$ `6 k0 t
1 `9 P. C$ D7 U, p; i6 m此外,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面对目前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的状况,幼师生在人生价值的衡量和取舍上,也会有一些冲突。5 D! d' Z% j+ h$ I( V
% l- B5 j2 Y* q; L1 H: o0 ~4 n8 ~8 Z
二、幼师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 B& E& r4 q1 a a
f+ j3 F# ^7 L: C) E2 Z
幼师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丰富,面对来自生活、学习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困难和不愉快时,往往不能自我决策、自我排解,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并且,幼师生心理困惑的表现通常带有综合性和相互关联性。4 m1 K6 g6 S" D/ H% b
5 `) P+ j0 W6 f$ K$ X) f
目前幼师生的心理困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N2 Z5 G+ `* P( X, l/ t7 j' B/ Q& Y- ]# F7 k) a
(一)适应新环境方面4 E) N; k: G T2 k/ {. X% N+ [: m% i8 i
- Q3 K' _" z& J2 ~" W* B0 j- U1.生活上的不适应。大多幼师生因是独生子女,所以她们在入校之前几乎没有什么需要自己操心,全由父母包办代替,严重缺乏独立自理能力。可入校后她们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衣食住行都要自己负责,尤其是要自己管理经济,做到合理开支。于是幼师生常常面对这样的尴尬:一件衣服泡上好几天,不知道怎么洗,又不愿向他人请教;一个月的生活费,时间只过了一半就用完了,可又不好意思跟父母说。5 Y3 M% B3 m: |: d
! _$ X# ? T* Q6 K W, {. {* y2.学习上的迷茫。幼教专业样样都要学,且要学好,而幼师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方法单一、老套,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利用时间,害怕自己拣了这门,丢了那门,把自己弄得很紧张,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好。部分对学前教育专业认识不足,或认为学前教育与自己职业理想相冲突的幼师生,学习缺乏乐趣和动力,很被动,情绪波动大,厌学。( R1 T& r1 h, ]& ?) H U. x2 H3 n) [
- r: X7 E' i7 z! v' U: o3.校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具体表现在师生交往上,一方面不愿意受教师的约束和管制,凡事都想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尤其是班主任和技能技巧课教师的关注。由于师生缺乏正常的交流沟通,幼师生在情感和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如学生汪某因身体长期患病,老师数次陪她去医院,坚持给她补课。汪某对老师感激不尽,但又觉得老师这样做是应该做的,或是假装的、做给别人看的,甚至怀疑老师有个人目的,心理上十分矛盾。在同学交往上,一方面渴望真诚的友谊,与同伴和睦共处;另一方面各自的成长环境千差万别,家庭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差异很大,相互之间还不熟悉,同学之间缺少情感交流,喜欢相互比较、相互猜疑,彼此之间难以接受,缺少真诚。
7 ]( ?. j) j r( Y) j& Z) @) H9 e
( P1 t( f8 n9 Y) T" o( U* _" w9 H! K因此,在新环境中,幼师生的快乐没有人一起分享,悲伤没有人共同分担,情感的发泄得不到他人的同情、理解和支持;她们也不能客观地评估自己和他人,不知道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喜欢,不知道怎样发展和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融入到新的集体之中去。在这种状态下,幼师生就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焦虑、恐慌。6 T8 r" P4 k4 V1 r7 t3 a
+ z. ?7 d% A1 j6 l
(二)异性交往方面
% f/ z, t9 W% z# f: M/ X/ |% E
: w @% U2 o& C2 S/ f幼师生的异性交往面对两个现实矛盾:一是原来男女共校,且比例相差不大,而现在女性占绝大多数,男性少得可怜;二是长时间生活在单一的女性群体中,而社会是两性共处的。于是幼师生怀恋过去的异性朋友,尤其是在单一女性群体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可克服的弱点暴露出来的时候,随着自身性心理进一步成熟,更加渴望异性交往,但受到现有生活环境的限制,她们缺少与异性交往的机会,性心理得不到满足。
" l: B0 l# G- _& G: M
* g# @/ A+ c/ o3 F/ @当幼师生一旦有机会与异性交往,往往缺少技巧,常常不知道怎样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尤其不知道怎样把握友谊与爱情的区别,不知道怎样拒绝异性的一些过分要求,容易上当受骗,严重者对异性产生恐惧焦虑。加上幼师生怕父母兄长、老师同伴取笑,怕说心思没放在学习上,更怕无端猜疑,有烦扰也无处诉说。如学生黄某从小与表哥一起长大,表哥对其生活学习百般关心,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每次相见,不时有亲吻、拥抱、抚摸等亲昵动作,黄某觉得不好,拒绝又担心会破坏两人的情谊,不知如何是好。2 k1 X: E- e1 H6 B! A4 F" O
; ]! ?" \. w C(三)个性方面* u$ C3 z8 U" ~8 g
# o- z B8 o' q6 H* n
现在的幼师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常处于中心地位,性格上普遍带有自私、任性、固执、不合群、惟我独尊等特征,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照顾,从不或很少考虑别人的需要,不愿关心和安慰别人、不愿为他人服务。部分来自破裂家庭的幼师生悲观、怨恨、退缩等消极性格特征则更为明显。这部分幼师生由于自我认知、人际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偏差,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难以相处,不能很好地相互分工与协作,一般容易表现出:中动和反社会行为,而真正遇到困难时,却往往不知所措。如学生李某父亲以前在外地工作,父亲的收入支撑着全家的生活,后来李某母亲发现丈夫有外遇,让丈夫调回本地。但其父调回本地后一直待业,全家的重担压在母亲的身上,母亲不堪重负,赌气不回家,终于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并离婚,母亲重组家庭。李某无法接受母亲离家的现实,更无法接受母亲重建的新家庭,于是离校出走。* n3 K0 Q" y% {, n" c3 E1 |' }
; }/ x; x! O! g. `; D1 a/ X
三、幼师生心理困惑的疏导途径与方式' K5 T$ b" F, O! p0 }3 W
0 [( u3 L1 T( ^" D% Q! @" W. J学校要分析导致幼师生产生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对其存在的心理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可以通过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的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为幼师生提供更多的疏导机会,使其心理困惑得到及时疏导,确保其身心健康成长。
2 U ~5 ^4 S/ f! R- o: v2 O: ?7 { [$ z+ ~ ^" I$ ~
(一)土要的疏导途径! T* E( t/ f$ P( ?+ r
1 K4 y7 o) b7 P8 K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增强幼师生自我疏导的能力。
, Y$ ]2 O2 F! \2 y: i/ M
; W2 y- `5 Y+ A! b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幼师生获得有关心理素质培养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以应付来自学习、生活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挑战,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0 W3 Y" F& }" o! P( C; m7 [- \
! h3 I3 c* ~; |4 ~3 B* i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和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结合学校及社会的实际状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有意识地训练幼师生的心理素质。如让幼师生明白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培养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 r* U$ ^- y* Y" m5 _ l; @1 c5 w
5 ^7 K- g; |* G. X针对女生比例大的特点,定期开展女生教育;围绕某个时期较为突出的特点,请相关成功人士举办专题讲座、播放心理健康教育录像。及时解答幼师生各个阶段在学习、情感、交友、性成熟以及就业等方面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让幼师生自觉、有意识地使用升华、幽默等积极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我心理调节和保护能力,防患于未然。
, Y9 V* F, u( ~% A; d4 `" r$ @- z& Z% p$ @/ H: M" r5 [& F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如在资科室、阅览室购置一定数量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书籍、杂志和报刊,以备借阅;在学校的橱窗、黑板报中,介绍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校园周围环境加强管理,使幼师生成长在一个轻松、温暖、健康的环境中。) o z9 a+ I& ?# d. `+ r
! s2 S4 L% K4 w0 S/ h1 H) F2.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为幼师生提供他人帮助心理疏导。# N* _1 r/ \+ r1 s
1 \; R- e. _% ?9 C
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测验学、咨询心理学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操作技能包括心理诊断、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三大块。心理咨询人员还必须取得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6 m7 L7 \. `4 Z H
5 z" x1 e( Q& D3 W0 J! L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运用大、中专学生人格自陈量表、比奈——西蒙量表等对幼师生进行心理测评,通过全面的调查统计分析,揭示幼师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制定实施有效的疏导方案。如为每个幼师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对其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态度、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方面做详细的描述和评价,并将其每一阶段的新信息不断存入档案,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 Z$ x( J6 X- G& |* M' f
" o [0 J. ^: d9 A4 v1 J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帮助幼师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并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心理咨询机构人员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要本着理解支持、保密、疏导抚慰、非指导性的启发教育等原则逐个接待来访者;要重视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必要时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合作,将来访者的个人情况、心理困惑作好个案记录,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要有耐心,循序渐进;要定期整理总结经验,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真正做到为幼师生排忧解难。
& f7 h9 Z3 N& Y2 }, B: Q6 k' b
7 |+ I) A- D- O3 E;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咨询人员遇到有焦虑症、强迫症等神经症以及人格障碍、心身疾病患者时,可以建议来访者去看心理医生,让其及时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o3 o% U% T j% G+ R! O a' q
. L c1 C+ {# A( Y3 a( i6 M(二)常用的疏导方式7 f) c5 E' J& s! Y
+ o; ]1 g( `( Y6 v1.适当的情绪宣泄。
& E# E2 r @1 q. j: K8 O1 \4 o$ F$ S$ W1 Q9 V
即幼师生通过自己或他人帮助,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以维持生理、心理的平衡和心理健康。譬如大哭一场;写信、写日记;找亲人、知己诉说;进行体育锻炼;千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甚至可以找一个象征物、替代品,痛骂一场,揍个痛快。
3 A0 P/ l" ?5 D* j' k1 n# H3 n2 @3 Z$ K/ b5 H! R( J" M
2.恰当的“自我”暴露。
" o) T) [! r) D6 T7 _
! g0 v: W% @/ p) s2 g/ Y即幼师生通过自己主动地、有意识地向他人剖析、表白自己,向他人显示、告知自己能力、欲望、性格等方面;准确的、他人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得的真实信息,以便帮助他人和自己更好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
, K8 C' z3 s P6 M' g2 S0 k _; `3 l
3.格式塔式的心理防治。
# |8 v! i8 M* \& l* G# k& J# v- ]' y9 q6 g
即幼师生通过自己或他人帮助,对自身进行觉察,获得正确的自我认知。其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原则:“生活在现在”,不要对昨天、明天有太多的惦念和顾虑;“生活在这里”,不要杞人忧天;“停止猜想,面向实际”,不要胡思乱想,俗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暂停思考,多去感受”,感受是思想的基础,没有感受的思考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有不愉快的情感准备”,凡事都是相对的,是同时存在,且可以相互转化;“不要先下判断,要发表意见”,以防止和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冲突,避免无谓的烦扰和苦闷;“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我就是我”,脚踏实地,竭尽全力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要怨天尤人;“要对自己负责”,不要逃避责任,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责任。, q- i4 ?; a6 c, \$ R5 W
2 |; p- F: j7 I& {4.积极的心理暗示。
) X9 p2 M( j/ x% _4 i+ s9 L$ d3 ?7 v0 g
即幼师生通过自我或他人帮助,向消极的心理暗示挑战,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象,增强自信。如自我内心对话,选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对自己施加影响,促使自己的观念、心境、情绪、意志等向好的方面转变,鼓舞斗志,稳定情绪。也可以是他人凭借其社会声望、特殊地位,运用鼓励等积极暗示,使幼师生更为乐观,更为自信。此外,即使面对失败、面对挫折,也要有点阿Q精神,坦然面对,一笑置之,以从自我安慰中获得轻松感、解脱感以及积极的自我暗示。哲人说过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只要敢于正确面对,没有过不去的槛。
; E1 x8 ?0 P8 P4 R( S5 j: S3 J& [' m/ P, P+ X# n9 A% U
在现实生活中,幼师生心理困惑的疏导,往往需要多种方式方法相结合。
" {; m. S4 x7 r, B( v+ W
# L7 d, v' x. L W `, A, X其实,幼师生的绝大多数心理困惑属成长性问题,并不可怕。幼师生正确面对心理困惑并使之得以疏导的过程,是对自我、他人及周围事物重新认识的过程。通过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幼师生的心理困惑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疏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