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那些慷慨投身公益事业的企业相比,农夫山泉过去每年几百万元的投入似乎并不算多,但留给外界的慈善形象却是非常深刻。尤其是那“喝一瓶水捐一分钱”广告所引起的公众效应更是轰动一时。有人评价:农夫山泉用一分钱布局公益。5 h4 ?! ]4 }: J3 ?3 _' e7 O
" L: M# v' i0 k& S4 g4 U 然而,随着这个格局的扩大化,农夫山泉却上演着一场“借爱心名义蒙蔽”消费者的戏码。
# v3 V$ u' T- G6 s5 s* X9 ?, k
5 |) @; c2 s2 z7 I8 j 农夫山泉“一分钱”捐赠受质疑
# W" J: t- G( K) ]& T
/ M5 d# _) h- _& [6 Y 近日,农夫山泉“水质事件”缠身,正遭遇着一场信任危机。为挽回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的形象,农夫山泉策划了“千岛湖寻源”活动,让消费者亲历水源以此来解除危机。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农夫山泉另一场危机却在悄悄降临。
1 C. e+ z$ I$ I
$ p9 M6 O5 w: O3 X! ^ [# Y- U “农夫山泉,喝一瓶水捐一分钱”被广大消费者所熟悉。而2006年在央视热播的这条广告,更是引发了公众对“喝水助学”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近日,有知情人向《公益时报》透露,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并未如广告所言,当消费者每喝完一瓶农夫山泉,就为水源地的贫困孩子捐出一分钱。
& y& j) P7 j2 h$ O& q) B4 G
; M" F* l7 l( e3 m% h$ M3 a 据了解,2006年是农夫山泉“一分钱”项目启动第四年,当年6月5日,农夫山泉“一分钱”项目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注入500万成立“饮水思源”助学基金,帮助长白山、千岛湖、丹江口、万绿湖等四个水源地的贫困孩子。此期间,“饮水思源”的广告也开始大面积介入消费者视野。
; ]- `! \8 Z# s: p+ f8 m/ Q9 E. F! |
该知情人透露,从2005年开始,农夫山泉饮用水的市场销售量每年大致是15亿瓶到20亿瓶左右的规模,如此算来,农夫山泉应该每年至少拿出1500万元注入助学基金,而不是500万。2 D1 U% }& [5 e% l$ A
: R7 V+ D& ~- r0 R
“一分钱”广告涉嫌欺诈; ]! J5 J. s7 _ i' k5 B
2 i8 {1 }6 [* l, k' z R2 N “一瓶水,一分钱。每喝一瓶农夫山泉,你就为水源地的贫困孩子捐出了一分钱。饮水思源,农夫山泉。”2006年,这条“饮水思源”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地方台等多家媒体上发布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r& t0 B/ E( C6 n
# H4 E9 ]9 c: O, b/ s" f
时至今日,在记者采访中发现,仍有95%得公众对这则广告记忆犹新,甚至有80%的人记得广告中的画面以及台词。“当年这个广告太感人了,从那以后每次买水都会买农夫山泉。”家住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北里的张阿姨说,“全当做善事了。”
( B% [0 `! O( N3 ~
- x$ v5 G+ }2 t, k1 l- c “一分钱”广告不仅在当年赢得了满堂彩,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一分钱”的广告效应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时过不久,很多细心的消费者却对这则 广告起了疑心。“广告中,没有透露更多活动的细节,而且活动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哪些地域展开,钱是不是都到了贫困地区孩子手里,作为消费者,我们都一无所知。”山东寿光一位网友留言说。
8 ]0 w) u0 y$ c
7 F, `; C; b! k4 w3 S0 X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基金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宋基会与农夫山泉合作,仅限于2006年,据透露,双方约定的活动时间是2006年1月到7月。: U6 c! z5 `- v0 d b
3 a9 c9 p" B# c5 a' a) ?0 x! I8 R+ D 据记者调查,在合作期间,农夫山泉没有定期向基金会公布销售量,在捐赠协议中,对捐赠人和销量统计进行监督的内容也没有涉及。“企业的销售量属于商业机密,企业肯定不愿透露,作为公益机构,如果对企业条件限制太多,也会打击企业的积极性。”宋庆龄基金会宣传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表示。8 B( R& Z4 X+ B1 L( ?9 _5 k# i# m
8 B0 a: l7 {! J0 }2 Y8 z 据知情人透露,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曾透露,2008年,农夫山泉饮用水的市场销售量大致是15亿瓶到20亿瓶左右的规模,“2005年以来也基本保持了这样的销量”。6 O1 K+ D9 b2 S) n
1 x' A: S/ U( U! y* w
由于广告中,农夫山泉并没有说明活动的具体期限以及日期,所以造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 如果按照实际计算,农夫山泉应该每年至少拿出1500万元注入助学基金,而不是500万元。”业内一位人士表示。! K) m2 g9 e6 ^; L8 e
3 R! v2 @5 q" r _: x3 S. L “农夫山泉这些年卖了多少水,捐了多少钱,钱到底有没有救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消费者很难分辨,”河南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林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企业都这样敷衍了事的利用公众的爱心做公益,那将对国内的公益事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 h9 c6 \3 z8 _
0 Q- H# T8 Z2 \6 d s# I# d |9 H “一分钱”公益项目的虚与实
: K8 I# j; ` \/ ?- S& X
* X/ `: B- q1 {# a9 ? 据记者调查,农夫山泉“一分钱”项目从2001年便开始启动。“喝农夫山泉为奥运捐一分钱”——每卖一瓶水即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捐赠一分钱,当时,首届“一分钱”行动支持了北京申办奥运会。当年,农夫山泉倡导的“聚沙成塔”宣传理念被评为十大成功营销案例。
T# _) i+ B2 Z; }, j2 I3 c1 E; }5 m' |1 \1 o( v' f& Q
2002年,“一分钱”行动的主题更换为“阳光工程”,据公开资料显示,农夫山泉共向全国24个省的395所学校捐赠了价值500万元的体育器材。而这500万的体育器材通过何种方式捐赠无从参考。
5 Z) c0 y& I- f; R7 y. `* D' c0 x/ u C- \$ W3 |/ g% o
之后,2004年,第三届“一分钱”行动与雅典奥运会同行,以支持“中国体育事业”。 ^/ m' N8 J% K' f) r
5 Q4 Z% J( m$ c T6 n A/ W
据另一份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农夫山泉启动”农夫山泉阳光工程”后,曾表示,此活动将延续到2008年,为期7年。而记者从公开渠道没有查到“一分钱”公益项目在2007,2008两年有任何的捐赠活动。0 Z2 E% d8 l1 k1 Q) n
, a2 d m7 U. n( _ 近日,农夫山泉北京分公司负责媒体的刘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分钱”项目已经不做了。”而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超超告诉记者说,一分钱项目一两年作一次活动,他记忆中比较大的一次活动就是2006年与宋庆龄基金会的合作,并表示,公司会以其他的方式做很多公益活动,比如2008年地震捐赠,最终以“刚到单位不久为由,拒绝透露相关信息”。
% ?; e* m5 q. l
$ I1 T7 n$ ?% v2 G% N1 n* A 从公开资料获悉,汶川地震发生后,农夫山泉先后捐赠了价值约1700万元的矿泉水、果汁等物资,没有查到现金捐赠。1 M* O7 _' X4 T$ T2 @1 M
- W6 V+ F5 H3 h" l
“喝一瓶水,捐一分钱。从这个项目开始,农夫山泉就没有公开透露过具体捐赠的资金额,几乎都是一笔代过,这样的企业很不负责任。似乎在欺骗消费者的爱心。”一位长年关注农夫山泉的营销专家表示。% ]7 F# `% ]& q: ]
+ P5 {) N( V9 K5 s
林彬也强调说,农夫山泉“一分钱”项目唯一能查到的现金就是2006年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这种信息不透明,不公开的做法也促使了很多消费者怀疑农夫山泉的真正动机。”8 N, D9 j' z. n: F5 Y3 l* Q
4 q4 s6 |; \; n& ~) x' h [3 Y: A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能查到农夫山泉最大的现金捐赠是2003年,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为预祝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向中国航天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而农夫山泉那次的捐赠与一分钱公益活动是否相关,无从考证。
8 A/ K/ n# U, H7 C- _
% ~4 u$ Q1 {+ g7 a3 c 拿消费者的钱进行免税?' f. c9 M2 ?$ w. h) l6 j, ~
1 v6 x! b6 A1 f7 E! W
根据农夫山泉官方的解释,每瓶水的一分钱都是通过公众消费捐出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消费者是捐赠的主体,而实际上,每次捐赠都是以农夫山泉的名义进行捐赠。! {" ^# v$ F' s3 T& `
' ?5 P; d& C: t9 g8 c) s* A3 ?
记者从宋庆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农夫山泉在2006年成立助学基金时,在基金会开出的收据上,捐赠者为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据介绍,按照企业捐赠获得免税等法律规定,500万元的捐赠可为农夫山泉减免相应的税收。
$ R8 D( t5 i! X2 x) N `2 y+ l! S6 @* s1 S: q& n9 q6 m3 Q9 E4 h
事实上,早在2002年农夫山泉发起“阳光工程”之时,就有消费者对此提出类似质疑。当时农夫山泉有关负责人强调说:“在成本、税收都不发生变化的同时,阳光工程的‘一分钱’是从企业利润这一块挤出来的。”; Y4 R# x9 m; @7 x- r x
0 n6 c8 ?2 O5 c9 W. k; d$ ^( j
但随后农夫山泉有关负责人又表示,这笔钱以消费者的名义捐献。他们也一直认为,阳光工程的捐献人应该是千千万万的消费者,他们只是“收集”了消费者的爱心而已。
2 ]4 k# G5 P: _ L4 i7 x$ X7 l- O' r/ J4 H/ r) J1 T$ N
既然是收集了消费者爱心,又以公司名义进行免税,这不免让人产生怀疑。很多司法界人士也表示了无奈,目前,慈善事业在中国处于发展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搞公益性活动,必然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尤其是面对慈善促销这种方式。
3 S- K% O7 m6 x/ q' l& O" }
# I( E) \ ~8 }" Y' V0 u9 _7 E) N “企业通过公益营销的方式来做慈善,这无可厚非,但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商业道德和伦理。”四川省红十字会赈济部副部长周百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 ^/ y! L+ J d4 J 于佳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