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11|回复: 0

三成“海归”存在就业问题 大学毕业生对薪酬不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问题,一多半大学毕业生对薪水不满意,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2006就业论坛日前举行,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 n8 o) s$ @: m3 M! Z! e

! S9 d. k) z1 z  o0 ^  4成海归认为职业方向出错 2 p1 b  R: M6 h

  |9 ]  D: U3 E  ●案例:留学后薪水不如出国前 ; w% V! U8 q1 k/ [5 e  o
+ Z& z% W& N, V0 V8 t. x
  曾在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工作的吴小姐三年前去英国留学。吴小姐说,“当时就是希望换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在花费60万留学两年回国后,吴小姐却傻眼了:“国内就业形势和两年前大不相同,现在海归一大把,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了。”半年之内,吴小姐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找工作,但几个公司给她的薪水还不如她出国前的。“我真有点后悔当时出国的选择。”
. y3 o& y6 a0 G2 m2 ~" \6 I& b: Y3 a1 K% X; h) y: R
  ●数据:三成“海归”存在就业问题 " I3 v2 c1 n6 X0 ~

9 M% e7 r! z* e! _- v' h& ~" d9 |- K  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就业论坛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林泽炎博士透露,近期一项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P& W% Y# i1 y0 M7 ~# Q' I' ?

& e' Q  z& w( G9 _  
分析:出国学习应该“有的放矢”
* S1 o8 g' O. h8 }

' x/ b8 `& a8 f- s2 W" y$ Z9 q  “大多数中国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不明确,在国外学习中,不知道如何把学业和就业联系起来,造成了回国后对就业的茫然。”林泽炎建议,高校应设置目标明确的就业教育,让高端人才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此外,计算留学成本使得海归们心理期望过高,使得他们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 Q1 p; H3 y3 w8 u. g: m& {- o; a

- I8 q1 ^& C. H1 z  一多半毕业生对薪水不满意
$ g. Z5 K6 D3 _) k# E* J5 q3 M: }) I. {
  ●
案例:大学生工资底线为1600元 ! g$ Q0 C+ o3 Z  F7 r
6 E* r) v  [" @1 ^
  “在北京一个月生活成本到底是多少?”这是时下部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底线”。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生李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要在北京生活,就算和别人合租,每月房租水电至少800元钱,吃饭至少500元钱,交通费电话费一个月至少300元钱。“1600元是底线,工资不能再比这个低了。”但记者了解,很多本科生毕业第一年的工资达不到这个“最低成本”。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只好租地下室、吃街头小吃,他们戏称自己是“高知识贫民”。 & l/ [! z. |2 J8 a

! n2 V; O) s. _( \2 p- _  ●
数据:多半大学生对薪水不满意
! g9 {0 N( N  `/ \

9 J  A7 [2 d; F; M4 d' S7 a# [" }  2006年就业论坛上的一项数据表示:2005年大学生就业满意率60%,8成大学生认为工作中的发展空间比薪酬重要,近6成学生对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感到满意,不到一半的大学生对薪水表示满意。这些情况与2004年基本相同。尽管对薪水不满意,很多的大学生就业心态已普遍改变了。与前几年求职一味追求高薪相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就业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数据显示,75.5%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薪水普通但发展稳定的企业,仅有9%的学生愿意选择高薪但发展不稳定的工作。
/ z( r2 j+ C5 w0 R) a2 L4 V0 d1 ~5 U: i
  分析:上大学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 X0 n) A! H' g! L) ]9 h. O
- }  B- l' f3 T/ D4 ^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教授认为,目前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上大学不一定都能毕业,毕业后不一定都能就业,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上大学不是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所以学生们要有风险意识,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不能就业”,有可能“薪水不高”。大学生对薪水不满意,关键还是因为学生们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著名教育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说,大学生要首先知道自己都会什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上,仅仅会读书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生存、学习和就业能力,与他毕业后能不能就业有密切的联系。” & u9 H" d7 C9 ]0 I

' g( q: I9 e0 P, [- X; _# X  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
0 z3 g  x6 A" ^- N
9 o7 Q" N1 b  P/ A- |  ●
案例:民办大学称就业率100% % g& `, D6 }9 D7 A4 D
' l6 ]+ r4 {6 r. J) R  Y' [9 d
  去年,一项民办大学就业率排行榜在媒体上公布,北京吉利大学就业率显示为100%。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校方表示:“我们人人成才,学生个个能就业!”很多学生却表示,曾经找到“挂靠”单位或临时找到工作,而目前处于失业状态。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告诉记者,目前高校的就业率是由“高校自己向教委申报的”。
% b8 ]$ J7 [- F( u" o' f+ j$ X7 o' U7 Q) k1 a& J
  ●
数据:一项就业率三个数字
9 Z( l! [) f' F; z( j
3 [: Q+ ]( _5 N" ?
  关于2005年的高校就业率,记者拿到了几个不同数字:教育部公布,截至2005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率72.6%,本科生82.7%;国家人事部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7%;而今年7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未找到工作的占27.25%。 + i, `1 [  n3 k. D6 i6 X

5 j8 |# z' M+ _5 i1 b- K  
分析:高校就业率要由第三方统计 % a7 \8 ~) L; |% h

$ c9 k: r* K2 h) @5 t  杨东平认为,目前统计毕业时候的实际签约率是毫无价值的。“还没有离开学校,就让学生和单位签约,所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毕业时候签约率大面积作假。”国外通行的指标是调查一年后的就业结果。 ' M! Y, a% a0 \0 W" o8 m

' z* D+ V6 Y- @; O0 z; O  另外,目前高校自报就业率的统计方式,使得汇总的统计可信度很低。“我认为应该由第三方建立国家教育信息系统,把大学生就业信息统计建立在一个科学可测的基础上,从制度上矫治就业率统计的虚假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6 21:01 , Processed in 0.07556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