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 S$ I6 J, c. ]. q k- r; d: [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 m6 I9 A. [7 X3 k% G在此案例中,假设该鸡的最终价格为11元。那么从生产该鸡的单位来说其产值=11元-成本9 M, n. V! Z" f3 U1 p( l. ]1 d: z+ H: x
而对于投资者B来说其产值=(9-8)+(11—10)=2元
2 s V, Z1 t1 b" g6 a) f, ^0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归根到底其实是利润的平均化。作为生产部门的原始生产者A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鸡以快速资金回笼,而中间商B,C则分享了本应由A独享的利润共3元。对于3者来说都有好处。表面上A损失了3元的利润,但是由于出售价格较低,由B,C分担了A的销售环节的资金与时间消耗,因而A从而能使资金快速运转。在生产部门中,利润与资金运转速度成正比,A节省了资金运转时间,在单位时间内能生产更多的商品,利润总量也就提高了。而B,C转销商品,分担了A的销售环节,作为回报获取了商品的部分利润。这其实就是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轮回。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将引起市场的动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