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33|回复: 0

[李越专栏] 公益组织财务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是2016年写的一篇博客,3年过去了,情况应该没有太多变化,这里我再把文章内容进行优化修订。本文谈到的社会组织主要指公益类的社会组织,有盈利能力的民办非企业不再此列。
7 k7 Z  s$ ]' S/ p公益组织0成本?NO!NO!NO!

有关公益组织管理是否是0成本的问题,其实一直都是公益界争论的焦点,但看过很多争论的帖子,争论的重点都在于是否是零成本,反而很少有帖子关注到,公益机构究竟有哪些运作成本!

今天我我们就来个大起底,看看公益组织的成本究竟在哪里!

总的来说,公益组织的成本包含了四大项成本:分别是人员成本、服务成本、行政成本和税费成本。我们一项一项来看:


一、人员成本:

公益组织的人员成本,指的不是归属到项目服务的人员,而是一个组织得以存续的基本的人员支出。包括:

1、负责人/总干事/秘书长的薪酬

这个不难解释,一个组织至少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领头人,而且这个领头人还得三头六臂,最好什么都会一点,上得了厅堂,下的了厨房,干得了销售,做到了财务帐。

2、行政人事的薪酬

这个也是组织必备。负责人在前面冲锋陷阵,得有个人在大本营看家,一个组织的杂七杂八的事务处理,行政,人事上的一大堆事务也够行政忙一阵子了。

3、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包括了出纳和会计。根据财务原则,负责人、出纳和会计不可以是同一个人,也不可以有亲属关系。那么,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至少都得有2个人,在做账时,才不会违反。会计可以找外面的公司代理记账和做账。但外面的会计公司可不一定懂为啥机构只有一个账,还得专账专做,每个项目都得有一个账呢。总之,即便是委托给外部人员,公益组织的内部也必然得有一个人懂一点财务的基本原则。如果再碰上不同的资助方有不同的要求,偶尔再来几个特别变态的资助方。那公益组织可自己得掂量掂量了。

4、其他相关人员

以上三项是必备,还有服务管理人员、机构法律顾问、品牌和传播专员等这些,只好等组织壮大到一定程度再去想这些高配置的人员吧!

5、人员空档风险

从事公益行业的女性占了不少,产假,痛经假,一个都少不了。开放二胎之后,一个女性大概会有2年的时间在怀孕休产假。这期间,公益组织要么就得另外招聘人员顶上,要么,把工作量分给大家来做。遇上资助方资助的是全额的人员工资,那么公益组织就必须得另请人了。目前大部分的资助项目都是一年期,估计资助方也耗不起。

所以,公益组织,你有多少预算来弥补这个空缺?

6、从业人员成本切割

有一些地方,为了显示重视社工人才,或者感觉听起来社工显得高大上,会以助理或中级社工师职称作为补贴依据,发放人员成本。

但这种补贴是参照了志愿者的活动补贴形式,以公益项目中的活动场次作为发放社工补贴的数量,即,一个公益项目,假设有10场活动,就发放10次社工人员的补贴,每次100元。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一个社工人员,一个月30天天天有活动,一个月累计下来也才3000元补贴,其他什么都没有了。而实际上这些100元累计的补贴一半也会由机构根据综合薪资来统筹了。

这样的做法不但加剧了公益组织人才成本问题,也进一步割裂了项目活动之间的系统性和关联性。

目前除了极少数的大型组织可以有总部概念,总部负责管理、财务、行政、人资、宣传、研发等工作,很多的组织实际上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目前的购买还是以项目为导向,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也是以项目为导向。多数是把现有的人员培养成综合性的人员。


二、服务成本

这里的服务成本不是分列到每个受资助的项目当中的费用,和人员成本一样,是组织承担的成本。

1、服务研发成本

一项好的服务推出,必然要对专业的知识、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对目前的市场(姑且称之为市场吧)和市场上的同类服务有一定的调查,对服务的受众能够有基本的需求摸底,对服务相关的利益相关方的不同诉求也需要有基础的了解。

但往往这个部分的费用也是被排斥在资助或者购买的项目之外的。资助方有时会要求需要有需求报告,但在经费部分却不肯资助。常识来看,在成熟的商业市场上,有哪个产品卖出去的时候说,我不需要产品的研发成本?

2、服务包装和升级优化的成本

服务推出后,必然面临市场的瞬息万变,也需要及时对服务进行优化调整和升级。正如成熟的商业市场上对一项产品一直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一样。资助方一方面要求着公益组织不断的去创新、不断的要和过往的服务不一样,有特色,有亮点,但在成本上,却总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行政成本

这里的行政成本指的是公益组织正常运作所需要的必然成本。主要有

1、场租费用。

这里涵盖的比较广泛,包括了场租、水电费、物业费、垃圾费、电话费、上网费、邮递快递费等等费用。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掀起一股公益组织培育孵化的浪潮,把散落在民间的公益组织圈在一起,为其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和水电网络服务,也算是解决了公益组织的一大燃眉之急。

但圈养管理也随之产生,有些培育中心孵化基地要求打卡上班,每日出勤,开早会。有的培育基地摆放了前台,要求组织每天派人坐班;有的基地周六天不开放,公益组织的活动都挪到工作日。俨然变成了一家大组织的不同的部门。组织自身的运作和灵活性也受到约束,正所谓,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呀!

总结一句话,希望把组织按照一个模子刻出来,管理职能多于服务职能。

2、固定资产。

这也是公益组织最为尴尬的费用之一。至今没有见过有哪个资助项目支持固定资产的购置(公办公益组织除外)。但组织运作所需要的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会议桌椅、投影、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音响扩音器、办公柜等等设备却必不可少。

3、宣传费用。

公益组织需要公信力,品牌营造及宣传必不可少。一个网站是公益组织最起码的标配,如果再差一点,至少用博客、微博来糊弄过去。年报要出,定制纪念品要出,机构简介的单张要出,服务的介绍宣传册要出,海报展架也要出。

什么?成本放到项目里?你太小看某些资助方了!他们恨不得跟组织有关的一切费用,都剔除掉。你放进去机构年报的费用进去,恐怕第二年资助是不想继续要了。

4、组织凝聚费用。

包括了培训费用,团建费用,会议费用等等。不然,你的公益小伙伴们就等着看同行刷朋友圈的时候暗自神伤吧:为啥,我们组织没有年度聚会?为啥没有外出旅游?为啥每次团建就是去公园草坪聊聊天?为啥明明是和业务相关的培训,还得自己全额出钱?

5、日常办公费用。

本子、笔、文件夹、剪刀、打印纸等等,别看这些小东小西的。每年下来也花费不少费用。积少成多,积小成大。

6、业务拓展费用。

比如外出交通、招待接待,外出参访交流,高端研讨会等等。有时外出运点活动物资,背个展架之类的,再挤上公交车,下了车,再步行很远,夏天,户外,下雨,想死的心都有了。外出谈点事,喝了杯咖啡,就给盯上了,公益组织的小伙伴,还是去沙县弄个馄饨吃吃就好了。


四、税费成本

这里的税费成本有以下几种:

1、银行费用

公益组织到银行开个户,每年也得孝敬银行不少费用,转账转来转去,手续费也花费不少。有人说,公益组织不要吝啬那一点点费用吧,殊不知,这里用一点,哪里用一点。这些都是真金白金呀!现在,越来越多的资助方要求超过1000元的必须走银行转账。这里其实就需要用到网银。

2、投标、中标服务费

现在流行招投标了,投之前,不管中不中,报名费先拿来。中标了,先割一块肉给招投标公司,你还不能说什么。

3、国家要收的税费

什么残疾人保障金、教育附加费、提围费之类的,组织最好还不能有结余,每年都得把钱花的光光的(要说败家,公益组织最败家),不然,你又得交一笔不菲的企业所得税(到现在不能明白,明明是民办非企业,怎么还是得交企业所得税,到底是企业,还是非企业?)

4、社保公积金成本

这个也归国家收,可以归到人员成本。也可以放到这里来一起说了。公益组织的员工能缴纳社保就谢天谢地了,有个公积金算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只要别拖欠薪,就谢天谢地了。赶上某些不良资助方,资助款一拖再拖走流程。组织可真得悠着点,账上留点钱,万一员工的医保没扣成,万一再出那么一点事儿,那组织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社保局之前就定期对社会组织缴纳情况进行抽查,某些组织被稽查到,需要补缴,10几万,二十几万就出去了。我不知道社会组织如弥补上这个亏空。划归税局统一征收之后,按照全额工资缴纳社保,公积金,人力成本又要上升了。

5、审计费

花了资助方一点钱,审来审去,最后指不定审计费还得自己出。

+ ?, R( [; ]' x% E: \2 z* `

五、悖论

1、政府购买服务,按理是买卖双方,实质上变成了以低于成本价,或者市场价的方式来购买服务。如果说,这些提供的服务是公益性的,需要低于成本价和市场价值。那么,政府其他的购买开支不知道是否也同样低于市场价值呢?比如政府大楼购买的安保服务、保洁服务?

2、政府一方面希望社会组织能够自我造血,但一方面又恐惧社会组织自我造血。比如服务性收费,恐怕在内地少有听说哪个地区真正开放。对比香港的社会组织,运营一个中心,其中依靠会员费用也有不少收入,单次的培训费也有不少费用。在内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大量的被赢利性的民办教育机构垄断。而在香港,大量的这些培训也由社会服务机构提供。

对自我造血的定义和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不尽统一。自我造血是社会组织要有盈利吗?如果有盈利,那么盈利从哪儿来。自我造血还是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如果资金多元化,目前的主体仍旧是政府购买。

3、政府对标国际,希望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是市场上成熟的服务项目。但实际上,购买的价格和提供的服务品质是否对等。专家和学者想像的是专业的社工做专业的服务,事实上,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没有资质的人员开展服务。

4、税收。国外依靠税收杠杆对社会财富实现了二次分配,企业宁愿捐赠出去给更多的社会组织。内地,捐赠的去向主要流向了大型的政府背景的基金会,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也有自己的基金会。本来应该形成上游基金会筹款,中游枢纽型组织发包监测评估培育,下游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现在变成了,国内少有资助性为主的基金会。基金会既筹款,也服务。社会组织也筹款也服务。还好感谢99公益日,让社会组织多了一个筹款的渠道。

' D( j9 D5 r# q0 J/ M- A* s( {

结语

所以,亲,看了上述的费用,你觉得我们再讨论公益组织是不是零成本管理这个问题还有意义吗?醒醒吧,现在要讨论的不是零不零成本的问题,而是莫名其妙被设计出来的10%的管理费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

当我们苛求公益组织的成效问题、公信力问题、组织能力问题、品牌建设问题、财务规范问题、人才流失的问题时候,我们能不能想想,我们为公益组织提供了什么?

我们带着道德的优越感,挥舞着资助方的大棒要求公益组织不能这个不能那个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想想,如果公益组织都不能有尊严的生存,那么公益人哪里有一个安定的后方家园?那么公益从业者哪里能够有尊严的提供高效的服务?那么,到头来,损害的是谁?

其实,最后,不仅是资助方自食其果,损害的还有服务对象和整个公益形象。

想想那些曾经接受公益组织服务,最后不欢而散,对公益组织从此留下负面印象,心存芥蒂的服务对象吧!


* E, x+ `% X0 z%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4 04:34 , Processed in 0.04269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