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的尴尬 你知道多少?
# s6 U% N/ k8 w5 m: r
0 J- p6 p' H- s6 q h8 i% M; U深圳社工流失率逐年攀升,而近六成受访者对社工这个职业不了解
2 \; ]$ E2 ^; D1 N q, S: ]/ h0 F" ?: L# q% w6 [3 ~" J! s& U4 M6 y) y# f
9 N. N' o6 b% h% }
. Y) t C* k+ X% O5 i9 H3 }
% m# E/ [( ]$ G/ |3 h: O" o) \# x; V, s. C" H0 `* U
/ [+ }4 e: o y: i% q3 u* R' q8 R i- h: k0 E9 `- O
2 E6 b$ e7 Y8 C2 l# x/ Z2 V5 h在前不久召开的罗湖区2015年度政府财政预算草案预审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对购买社工服务这项预算提出质疑,社工流动性大、居民对社工服务不认可等成为会上讨论的焦点。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在全市普遍存在。南都民调中心联合大粤网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深圳近六成受访者对社工这个职业不了解,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从来未享受过社工提供的服务。 据了解,罗湖区民政局2015年购买社工服务的预算为1072万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0万元,占该局2015年总支出的1/8。 协会 社工流失率逐年攀升 深圳市从2007年起实施社工试点,建立了全国首个较为系统的社工制度,曾被称为社工的“黄埔军校”。如今,这道光环逐渐褪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深圳已有社工总数近5000人,社工服务机构115家,社区服务中心500余家。由于专业认同度和待遇低,深圳社工流失率逐年攀升,从2008年的8.2%上升到2013年的19.8%。 在深圳市社工协会看来,深圳社工流向非社工领域的根本原因在于,深圳社工人才配套优惠政策远远跟不上社工服务的发展,社会工作人才仍未真正纳入“人才”系列;此外,深圳社工薪酬总体偏低,高昂的生活成本、其他城市的吸引都加剧了深圳社工的流失。 针对当前存在的社工职业路径不够完整的问题,深圳市民政局近日表示,我市拟形成完整的纵向职业发展路径。具体而言,拟将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技术职称分为5级13档,探索开展“社会工作员”的职业资格认证,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深圳市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评价,将取得《深圳市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员纳入专业社会工作者管理范围,形成“社会工作员-初级社工师-中级社工师-高级社工师”的职称体系。 据了解,深圳市民政局牵头制定了一部有关社会工作者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实施办法,已提交给市委组织部,正在报批阶段。 社工 工资低且晋升空间有限 不少社工认为,除了专业认同感和待遇低之外,晋升空间有限也是深圳社工人才不断流失的一大原因。 “每个月工资拿到手的只有4000元左右,在深圳这座高消费城市几乎是入不敷出。再加上晋升空间有限,让我们看不到前途。”宝安富华社区的一名社工称。西乡彩虹社区的一名社工表示,其入职以来,身边已有1/3的同事离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待遇和晋升空间受限。 据了解,深圳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标准是每人每年7.5万元,其中机构管理费占15%,业务活动经费占6%,剩下的79%包括了工资、社保和绩效。最终,社工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3500元左右。“硕士毕业生加上补贴可能有4000元,这个工资水平依然偏低。”有社工表示。 “大学学的就是社工这个专业,毕业后发现这份工作和自己当初设想的并不一致。”彩虹社区一社工称,由于居民对社工的关注度和认可程度不高,开展活动时很多社工面临自说自话的尴尬,让整个社工团队颇有挫败感。 居民 大多不了解社工职业 知道社工是干什么的吗?前日,南都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罗湖、南山、宝安、龙华等片区多个住宅小区,大部分居民给出的答案是“不清楚”。 “社工大概就是对于问题青少年做一些心理健康辅导的义工吧!”家住南山西丽的大学生小赵表示,自己常在香港电视剧中看到社工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则从未接触过社工。宝安区的一位居民则认为“社工应该和义工差不多,只不过社工有工资拿,而义工是免费提供服务。” 居民对社工职业的不理解,让社工服务者倍感失落。“社工如何与社区更好地融合,这确实是一个问题。”龙华三联社区的一名社工说,不少居民不了解社工性质,部分居民甚至对社工提供的服务有抵触心理,以至于有些活动很难在社区持续开展下去。 “关键是需要居民转变观念,信息的有效沟通也很重要,不应该是社工提供什么服务居民就享受什么,而应该是居民需要什么,社工想办法帮忙实现。”宝安鹏锦社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称。前不久,罗湖区文锦社区就开展这样的探索。 “与义工以及其他公益从业者相比,社工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其接受报酬,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专业化、职业性。”宝安一社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称,社工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缓冲器”,将成为未来整个社会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建议 社工服务应转向项目化运作 “昔日曾令社会工作与政府服务有效对接的‘岗位购买’制度已不再适应当下需求,建议政府改变‘岗位购买’社工的模式,以‘项目购买’的方式直接将社会组织的服务与政府需求对接,使社工的服务更持久和可积累。”2013年两会期间,罗湖区人大代表、区妇联副主席彭丹瑜递交了这样一份建议案。 彭丹瑜认为,政府以项目形式购买服务,将定期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估,可以促使社工机构加强社工的专业培训,亦保证社工服务的专业性、独立性和持续性,减少行政干预,最终减少社工多头管理、身份确认、价值认可的困扰。 “目前的运行机制存在一定缺陷,如何破题需要慎重考虑。”宝安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单纯提高待遇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关键,需要借鉴先进机制或是不断创新,才能保证社工团队的稳定。 0 B! g3 o7 c) K' _- d2 h
来源:http://news.swchina.org/industrynews/2015/0122/20280.shtml ) t3 W! B8 ~0 e9 T2 @$ Z
& G: z- c+ l; \+ K$ z {
; x2 c8 N" ?+ G ^& W5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