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桂城督导培育 于 2014-10-17 16:31 编辑
2 |: E7 [# j4 G* m1 [7 T2 Z3 a7 Q- b" `
你和公益有太多误会 十位公益大佬释义公益十大误区 6 b% s T4 M6 @& M& ?0 V5 q
凤凰公益 2014年10月15日 记者 颜霜霜
- {+ v W+ o9 @: T% |; D7 K
公益人不能拿高薪、公益都是用苦难换取同情、公益里儿童都是被帮助对象、公益不能商业化……但是你知道么,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优秀公益人值得拿高薪、公益也越来越好玩、中国出现“小爱也温暖”儿童慈善启蒙公益基金、国际上已有慈善债券发行……公益,对很多人来说触手可及却不甚了解,知道的不多,误区倒是不少。专访十位知名公益人、公益学者,让他们讲述他们了解到的公众对公益的误区,你会发现,你和公益有太多误会。 8 |+ ~% @: L0 ~4 |7 x
公益误区一:公益人=低薪 ' O* V% e$ K/ q" }+ a; l' g) l
邓飞:优秀公益人值得拿高薪 (《凤凰周刊》知名记者,“免费午餐”主要发起人) 大家能接受做好事留名了,能接受公益人在出差时睡卧铺而不是硬卧了,接受做公益可以领薪水了,但是还不能够接受公益人有较高的收入。据我了解公益界普遍的工资才四千多,几乎靠近北京市最低工资的标准,我觉得不对。公益界需要人才各方面的能力不比一个企业低。公益以后会慢慢变成职业化和产业化,我认为是中国未来很多年最有价值的一个行业。 ! U) p# e+ X; P" a
公益误区二:公益人=高尚
7 U5 B4 _ e* [" z2 w
王凯:公益不能被高尚毁了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爱心衣橱”主要发起人) 外界现在还是觉得公益是苦逼的代名词,但是我一直强调,我不能让做公益的人活得不好。《论语》里边记载:鲁国承诺,救一个鲁国的奴隶,政府会给你一笔钱。孔子的弟子子贡就说我不要钱,孔子把他臭骂了一顿,说我们来做这件事目的是什么?是来救人,一旦你救人不要钱,就让其他救人的人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我拿钱,可是相对于你子贡的高尚,我反而不道德;其二,我像你子贡一样不要钱,也就是说我不但要承担做好事的精力、时间付出,我还要承担经济成本。没有几个人像你子贡一样承担得起。结果就是这件事就没有人做,很好的一个公益事业,被你子贡的道德、高尚给毁了。 ; E8 h2 A) z7 z. S) k s
公益误区三:公益=苦难+同情
8 ~1 K6 n+ c, Z' Z
毛毛虫:公益也有阳光型的 (原名霍小雷,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被小朋友称为“毛毛虫哥哥”,中国扶贫基金会“小爱也温暖”基金主要发起人) 大家一提到公益,就会想到苦难、同情,其实并非如此。有大量研究表明,分享和帮助他人能带来幸福感,长期做公益的人身体更好,对生活满意度更高……现在社会上发展出越来越多的阳光型公益。比如“小爱也温暖”基金,号召小朋友捐玩具、参与小额月捐等等,获得慈善启蒙,培养分享习惯。比如路走族,只要参与他们的健走活动,就有赞助方捐赠10元钱给孩子买鞋,让公益和健康结合……另外,作为公益人,我也曾有不少误区,比如以前觉得只要有热心就可以,现在发现还需要专业。越做,越觉得它由爱心引发,却需要耐力和创造力去延续。
( r0 S. I/ k% w, X) x) G
公益误区四:公益=大人参与 ; i, l+ m5 k. |* J
杜明辉:培育小孩爱的种子更重要 (安洁公司总裁、中国扶贫基金会“小爱也温暖”基金理事长、主要发起人) 很多人认为公益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往往作为被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其实公益只是一个平台,不只是大人,小孩子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奉献一份力。尤其在中国,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参与公益,学会分享,受到公益启蒙。比如2014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孙一先就是一名月捐者,在她看来参与公益受益良多。很多参加完“小爱也温暖”组织的玩具捐赠后,更愿意分享和帮助他人了。近期“小爱”在邯郸安琪儿幼儿园设立了爱心实践基地,除了捐玩具之外,孩子能参与清洗、消毒、包装玩具,还有机会亲自送到贫困地区。奉献爱心很重要,培养更多小爱的种子更有意义。
9 s% _# G* N/ A3 P1 a1 e% ]& U; q
公益误区五:公益宣传=炒作 * n1 v6 X& K+ I: m/ M' `& X
王国祺:扩大影响力是公益人的义务 (中国少年报社宣传策划部主任、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校园文化专项基金副主任) 现在全民公益,但很多人会质疑说“公益形式大于内容”,比如说冰桶挑战。其实这是大家对公益宣传的误区。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做好事不留名。但是,现代公益不只是要帮助别人,公益人还应当担负起呼吁大家参与公益、关注弱势群体的义务。公益本身就是一个搭建平台,让公众参与其中,宣传其实是公益很重要的一部分。 0 `9 p" Q5 t' E; C6 U
公益误区六:公益零物流 ' F% n, y, l" R9 Y, x
王孝华:每次物资运输背后都有物流人 (前阿里巴巴副总裁、中国公益物流联盟的创始人) 捐赠实物是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公益项目,但是捐物的人并不会将物流费用算在其中。“我都已经捐东西了,难道还需要我捐运费?”这是很多人的心理。但真正了解公益的人就知道,物资捐赠其中很大一部分成本都来自于物流费用,甚至有时候比新买一些物品费用更高。在灾难来临时,很多临时参与公益的人也有相同的心理,认为物流公司提供公益物资的免费运送是理所应当的。其实并非如此,物流公司背后承担着大量的风险和成本,很多时候灾区生命线同样也是死亡线,很多物流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运送物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公益背后物流做出的支持。 ; h9 W& m5 V* _+ T& l" R
公益误区七:公益=捐赠 4 i. h' N/ \* o. t
郭鹏:做公益也要有互联网思维 (爱萌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公益记步APP“行善”创始人) 很多人设立公益项目,都因爱而起,却失望而归。会发现做公益单纯靠爱心号召人们捐赠是很难成功,现在做公益也需要互联网思维,需要有设计、有意思,受众才愿意参与进来。我之前尝试过“公益超市”,就遇到所有线上平台的流量问题,做了监管平台,但是主要还是提供给公益组织使用。一个项目可能知名度、美誉度都有了,但是没有受众参与,过了就过了,就成了自己和自己玩。所以一定要在参与度上花心思。
# Z+ J* g6 C& q" l# k6 ~; @3 i+ `
公益误区八:公益=土豪 1 b3 D/ E' v' E
刘克丽:公益不在钱,在于价值观 (ZDNET(中国)授权媒体总编、知名博主) 公益都是有钱人做的事,通过这些年我做的公益和慈善过程中,我感悟到,公益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是认识问题,是价值观认同的问题。在5•12汶川地震时,拍出最多的不是大企业,也不是大款,而是一个靠收废品为生的贫民。我认识一个猫友,她每月的收入只有2500元,可她每月用500元买猫粮来救助流浪猫,还用一些钱给流浪猫做绝育手术。如果我现在有存款100元,我也会用10元去做慈善,这是我现在的价值观,可过去我不是,我认为慈善只是大款所为。同样,公益事业还表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例如:节水。每个人,即使再穷的人也可以节水,不是吗? ' q' H7 ?( x- [( r# w8 D% i0 O* P2 h
公益误区九:公益=福利补充
/ m' G' Z" }! G0 w' b1 D: e7 {* l
王振耀:公益并非可有可无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公众认为公益慈善是社会福利的补充,可有可无。以此推断公益慈善不需要专业人员、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不需要政府购买,这些都是误解。全世界公益慈善事业具有共同的特点:都在为满足社会服务担当着重要角色,都在为解决社会福利承担着主导作用。相较于目前美国就业人口中10%的从业者,即上千万人员从事与公益慈善相关的各项工作,中国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知与社会实际需求和实际定位间的差距依然巨大。从业人员的素养、从业人员的缺乏、从业人员的待遇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改变目前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知,就需要明确公益慈善事业在社会福利中起到的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就需要公益界行动起来,通过组织多样性的公益慈善活动项目,推动公益慈善在社会问题解决过程中展现力量并释放能量。
( w5 E9 V4 b# b3 f* ]. o) W- W
公益误区十:公益=零商业
# O0 E3 k* I% H4 w: }
邓国胜:国际已经出现了慈善债券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目前国内还是一谈到公益慈善就不能与商业有关联、不能有盈余等等,但是国外已经开始倡导:公益组织不能完全依赖于外界捐赠,还要通过一些方式能让自身运转起来。举个例子,印度的亚拉文眼科关爱中心,通过赚取富人的医疗费,来补贴穷人的医疗费,并维持医院自身的运营,这种模式,既能让慈善事业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又能不断扩大规模、造福更多穷人。不只如此,公益组织还应该勇于创新,提升自身可持续、可复制性,能像一种商业模式一样可以扩散、扩张。比如台湾的喜憨儿烘焙坊,它已经有30多家连锁店、年收入近5亿台币,并且带动了大量喜憨儿的就业问题。再比如残友集团,这些都是可以连锁经营的,是一种可复制的模式。而且在国际已经出现了慈善债券。Scope是英国一家服务于残疾人的大型慈善组织,2011至2012年,Scope通过发行三年期的债券筹集了200万英镑。
3 T2 ?7 F/ b4 V; B( f
; `# P, A0 d( Q! F( V5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