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98|回复: 0

[交流分享] 马蔚华:7个步骤办好公益组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6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义工领袖培育 于 2014-9-26 19:37 编辑

    ●相关数字:373.45亿
    2013年捐赠者仍主要选择基金会和慈善会作为捐赠的主要对象和重要渠道,对这两类组织的捐赠总和超过捐赠总额的七成。其中,基金会接收捐赠约373.45亿元。2010年至2013年,我国基金会数量从2200家增长到3549家,捐赠收入每年均超过300亿。历年来,在有较大自然灾害的年份,民政系统接受捐赠总量会有大幅增长,2013年政府进一步退出募捐市场。芦山地震后接受公众捐赠的社会组织中,壹基金表现抢眼。——《2013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在当下的中国做慈善,我有两点体会:一个是正逢其时,一个是任重道远。
    说它正逢其时,一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第二,中国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代价也很大,中国连续十年基尼系数超过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慈善作为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对于和谐社会,对于社会的稳定都是很有意义的。第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从许多“他组织”变为“自组织”,就是由政府管理逐渐变成自治,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应该是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力量。第四,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家成长起来了,在西方,慈善往往是由宗教演变的,而中国众多的企业家是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把公益慈善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所以我觉得中国到了大力发展慈善的时候。
    说任重道远,就是我们刚刚起步,郭美美把这个行业搅和了一阵,大家产生很多争论。但是我把它看为慈善公益思想解放的运动,因为不变不前、不争不前,通过这场争论,大家对慈善关心得越来越多。
    在美国,慈善已经成为第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2%,吸纳美国的就业人数也高达10%。而在中国,我们现在仅仅是占GDP的0.2%,我不知道这个数字准不准,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一个慈善的完整的权威统计体系,但是我看也差不多。当下,我们最缺少一个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我觉得,按照企业化的思维办好公益组织是可行的。
    怎么办呢?我觉得就像当初办商业银行,必须要创新。首先是要创新公益的理念。壹基金的理念我很赞成,它叫“尽我所能,人人公益”,当时正是这个理念吸引了我。我在招商银行与李连杰的第一次合作,就是我们共同发一张联名卡,普通的客户刷一张卡可以自愿捐1毛、1块钱。这就是要公益行为从过去政府办的转变成社会老百姓办的;从过去是富豪精英办的,转变成普通民众办的;从过去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的,变成互相帮助、相互支持型的;这是伴随社会转型的一个伟大的公益慈善的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我觉得公益的创新也应该跟上,转型的成功就在于创新的延伸。
    另外,公益机构要像企业一样有清晰的治理结构。社会的质疑也好、批评也好、责骂也好,更多的是要你透明。一个公益慈善组织,像壹基金这样必须要有非常高的透明度,让每一个捐款人都知道钱的去向,哪怕1块钱、1分钱,他都有责任知道去向。那么你要有一个清晰的治理结构,企业是董事长领导下的CEO负责制,这里就是理事会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要有一个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有考核机制,要有像上市公司那样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有内审外审制度,要有风险管理制度,一套企业的办法。像我们上市银行,每年都有很多的向社会披露信息的形式,关键是在于制约、制衡,让你的信息被公众越来越多地知道。
    第三,一个好的公益机构,一定要像企业那样有一个好的战略。什么叫战略?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是什么样子。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将会给慈善公益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每一个公益人都应该考虑的课题。
    第四,内部的管理。一个公益组织的内部管理非常重要:一个是内控和风险管理。干银行的每天都在注意风险管理,但是银行风险出来以后损失的只是你的资金,一个公益组织如果出了风险,损失的是你的信誉。一个公益组织没了信誉,你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觉得它比银行要更注意风险。
    第五,服务。为什么很多客户选择招行?是因为招行的理念是“因您而变”,就是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要做的。不管是捐几百万、几个亿和捐1分钱、1块钱,他们都是你的客户,你都要全心全意地服务他,他想知道什么你一定要他知道,这才能够让组织的存在有社会基础。
    第六,真正的科学管理。比如第三方托管制度,其实商业银行早就引进了这个信托机制,就是把收益权、管理权分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利于相互制衡、控制风险。这个制度我曾经向全国两会提案。
    第七,品牌的宣传。因为品牌是信任凝聚的结晶体,为什么大家相信品牌?因为信任。公益机构比企业更需要大家的信任。
最后,机构文化。来到壹基金以后,我每天都被我的员工感动,他们都是名校毕业的,毕业以后拿着非常低的薪水。他们在雅安抗震第一线和老百姓同住同吃,他们默默无闻,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就是机构文化的力量,当机构文化深入人心的时候,这个行动就会变成他们自觉的行动。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木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2 12:23 , Processed in 0.040718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