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設愛心大舞台 廈門思明區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 来源:东南网
" U/ B$ {/ L0 C% t% f社區志願者讓陌生人成為“一家人” “現在,我的微博名改成了‘城市義工許幸福’,希望能夠‘許’大家以‘幸福’。”在分享自己的義工故事時,許幸福動情地說道。許幸福是一名“法庭義工”,常年為到法院辦事的市民提供指路帶路、端茶倒水、情緒疏導等便民服務,他說,奉獻他人,也是在提升自己。在首屆思明城市義工故事匯的舞台上,義工們用簡單的話語和朴素的情懷,訴說著那些幫助他人,親身歷經的動人故事。 在屬於他們的舞台上,感動的淚水和經久不息的掌聲,不僅是送給堅持不懈參與活動的志願者們,同時也是對思明區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成果的充分肯定。 周六做義工 倡導志願服務新風尚 “義工們都是我們的‘最美廈門人’”,原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馬照南在思明城市義工協會的成立大會上說。作為群眾自發參與形成的志願服務組織,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由社會骨干義工組成,在思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的引導下,實現了創新式的自主運行模式。 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實踐,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工作流程。協會形成了成熟的項目征集制度和信息發布制度。面向社區、面向街道征集志願服務項目﹔每周六固定開展不同主題的志願服務,提前在報媒和互聯網上刊發及時的活動預告,征募廣大的市民自願參與。目前,活動已成功開展98期,吸納了全市共10000多人次參與其中。“周六做義工”成為了廈門市民的習慣和期待。 在廈門輪渡碼頭固定旅游服務點(簡稱輪渡服務點),有一個特殊的三人團被親切地稱為輪渡“鐵三角”——藍永生、於泓和尤素英。每周六,這幾位老人總是風雨無阻的出現在廈門輪渡碼頭公交車站,為游客們指路解難。 在義工藍永生看來,輪渡服務點就是集“良言善行”的綜合服務體,也是義工服務鏈的延伸。 有一次,一個外地游客急著吃藥,找不到熱水而向義工們求助。藍永生跑遍了周圍所有的地方,也沒有找到水。還有一次,因為沒有零鈔幫助游客進行兌換,藍永生遭到了“不熱心”的誤解……在義工服務中遇見的這幾件小事都像針一樣扎在了老人心裡。自此,每周六,從家中帶來熱開水,提前准備好足額的零鈔、體溫計、充電器、感冒藥……如今的輪渡服務點更像一個便民超市,逐漸將便民服務措施發展到位。 現在,輪渡“鐵三角”的熱心行動還感召了一批90后學子加入到服務游客的隊伍中,輪渡服務點多了一群童真無邪、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一年多來,不管是嚴冬酷暑還是風雨飄搖,孩子們的堅持成為了服務點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在藍永生老人看來,“正是這個行善送愛的平台,讓孩子們有了施展機會,他們才能堅持下來,我們的隊伍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98期如火如荼的義工行動,在廈門引領了一股志願服務新風。在街道路口疏導交通、引導游客﹔在養老院與老人們聊天解悶﹔在環島路上撿拾垃圾﹔走進校園關愛貧困學子及自閉症兒童……思明城市義工志願行動成了政府搭台、社會參與、多方受益的學雷鋒平台,義工們的紅色身影無處不在。 出台辦法 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 為了打破志願服務的臨時性和零碎化,今年3月,思明區出台了《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管理辦法(試行)》(簡稱辦法),明確規定了義工注冊管理的細則,同時實行了義工試用制度。 協會設立義工數據庫,對每一位義工的個人信息進行分類登記,義工們可以根據特長和愛好自行申報崗位。 在曾厝垵社區義工服務點,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導游班的阮宏偉和他的同學們就成了義務導游,為游客們提供著各種服務。“我們是學導游的,曾厝垵游客多,我們可以在義工服務點,把所學的知識用上,做公益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 辦法中還規定,新加入的義工半年內必須服務12小時以上,通過試用期考核后,才能獲得協會的注冊認証。而三個月內,無正當理由未參加任何一次志願服務工作的,視為自動退出。下一步,思明區將依托中國志願者網和東南網《思明城市義工》志願服務專題網站雙平台,發布活動信息,義工網上注冊報名,志願組織核實認定,不斷推廣志願者網絡注冊、招募制度。 志願者服務社會,社會回饋志願者。辦法中還規定,當注冊義工年暮、患病和有困難時,可以優先享受相應的志願服務,義工們相當於為自己在“愛心銀行”裡辦了“儲蓄”服務,這實質上也是對志願服務的一種精神嘉許或社會禮遇。 “把對志願者的回報制度化固定下來,這是跟國際接軌的先進做法,有助於維系並激勵更多人加入義工隊伍。”思明區委文明辦主任王一青表示。 除了日常的榮譽評定、表彰獎勵外,思明區還建立起了義工們的星級、培訓制度。在義工數據庫中,將服務時數(或突出貢獻)、相應成長技能課程、幫帶質量三項綜合統計與星級義工評定實現挂鉤。服務時間累計達到30小時以上的,為“一星級義工”,服務時間累計達到60小時以上的,為“二星級義工”,以此類推。目前,協會的星級義工已經達到60人。 深入社區 發動更多力量參與志願服務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現在,“周末做義工”逐漸成為越來越多廈門人參與其中的生活方式,而這正是廈門市思明區志願服務制度化的一個縮影。 早在2008年,思明區就率先全市成立了志願者聯合會,志願者人數達9.56萬人﹔社區志願服務站建設覆蓋96個社區,組建起176支社區學雷鋒志願服務隊,常態化地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逐漸形成了志願服務功能與區域統分結合的組織格局。志願者們立足在社區,從小事做起,從房前屋后做起,不斷培育志願服務精神,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構建起了新型的城市人際關系。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社區是社會的基礎,是人們生活的基本單元。鄰裡之間互幫互助互愛,是和諧社區、和諧社會最基礎的情感元素。去年1月,思明區啟動了以“鄰裡守望,情暖廈門”為主題的“身邊好鄰居”行動,之后正式發布了《關於開展思明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志願服務進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搭建起了志願力量和社區居民之間的橋梁紐帶。 出租車司機和老人結對子,接送老人看病、觀光游覽風景﹔學生、文明單位、黨員們和社區裡的孤寡老人結成對子,走進老人家裡,了解老人的生活情況,為老人清潔衛生……根據實施意見,為了發動社會各類成員參與到社區共建,思明區採取項目運作、菜單運作、靈活運作等模式,引導學生、文明單位、在職黨員、團員、義工等各類志願服務力量服務社區。 文明單位首先做出了表率。緊扣社區居民需求,思明區各級文明單位繼續定期走進社區開展結對幫扶、文明引導、潔淨家園等各類主題服務。 思明區的在職黨員則把志願服務進社區活動作為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抓手,按照居住區域、挂鉤聯系、工作職業、興趣愛好等情況到社區黨組織報到,共同投入所在社區開展“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行動的生動實踐。 帶著蓬勃的朝氣,團員青年將深入社區,圍繞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社會教育、愛心學堂、社會實踐、成長關懷、助弱維權等七個方面的志願服務。 去年春節前的一天,廈門海關公務員楊冬梅帶著她的孩子,一如往常來到了溪岸社區居民老程的家中。老程今年60多歲,獨自照顧著腦癱的兒子30年。在得知老程家的情況后,楊冬梅和幾位熱心人士與老程結成了對子。每逢傳統假日,他們都要上門看看老程,為老人打掃衛生、整理房間,並將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籌集的捐款,購買一些愛心物品送給老程。 在外籍人士聚集的思明區官任社區,則活躍著一群“洋媽媽”志願者。這些“洋媽媽”來自意大利、澳大利亞、荷蘭等十多個國家,Chantal是她們中的一員。今年3月,在官任社區舉行物物交換的活動,所得的款項將捐獻給街道的愛心超市。Chantal和她的伙伴聽說后,提前把家裡閑置的衣物、文具收拾好,裝進行李箱裡拉到了現場,進行義賣或者物物交換。平時,“洋媽媽”志願隊在社區裡為其他的外國人提供生活、就醫、就學以及休閑等方面的幫助,並為社區居民提供義務翻譯。“廈門人很友好,我們也希望為這個大家庭做些事。”“洋媽媽”們說。 2011年以來,思明區不斷探索推行“社工+義工”的志願服務模式。前埔南社區是目前廈門市最早設立專職社工崗位的社區,在整合社會資源的基礎上,精心打造了“社區兩委指導、專家教授專業督導、專業社工引領、志願者共同參與”的社區“關愛中心”項目。該項目為居民提供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心靈撫慰、文體活動、能力建設、個案服務等專業社工服務,真正滿足社區居民多元需求。 點燃熱忱 搭建志願服務大舞台 良好的機制和多樣化的志願服務平台讓愛心行動時時可為、處處可為、人人可為,也讓志願者們找尋到了實現價值的現實舞台。 “我終於找到真正的志願服務的廣闊天地,”在“全能志願者”王忠武看來,過去的志願活動,有些時候必須犧牲和家人相聚的時間。但思明區志願服務活動的持續開展,已經逐漸“變成了與朋友們聚會的一個方式”。而最讓人欣喜的是,一同參與其中的女兒變得文明禮貌、孝順懂事。王忠武說,或許這就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回報吧! 現在,思明區搭建的眾多志願服務平台,將這些有愛之人聚集在一起。而這股來自民間的力量也推動著思明區志願服務的持續發展。《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管理辦法(試行)》和《關於開展思明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志願服務進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的相繼出台,使保障志願服務常態化、長期化、規范化方面,顯示出越來越明顯的效果。 一系列制度規范和機制創新,將志願服務的點滴努力,聚沙成塔,積土成山,讓已經“落地生根”的志願服務理念在思明區的每一處“開花結果”。正如藍永生老人所說的,“志願服務是思明區‘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幸福思明 創新引領’等理念深入人心的真實寫照!”,廣大的志願者們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為“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注入了新的活力。
* ]" p$ r# M1 l# y7 l1 N% i, h9 g/ j% y& S. i3 T# e- @6 w-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