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编号:TP005 课程名称:使用自我及敏感度训练工作坊(2学分课程)
4 h, d/ b4 }7 W2 A- {课程目标:深入了解并掌握 “使用自我及敏感度训练”的知识技巧 s1 L. Q8 Z2 R& u8 h2 y1 P( z
课程对象:欢迎对「自我认识」及「使用自我」有兴趣的社工、教师及助人行业的人事参加。, d+ G6 h+ i! T* N3 j5 I
课程时间:2014年4月26日(周六)10:00-12:00、13:00-17:00+ `$ j+ N5 @0 p! `
课程简介:
2 x" q7 w4 @" Z8 ?7 ]/ w' eA.自我的认识
$ b9 H; \0 j& L3 z0 `) B- U" oB.视觉、听觉及感觉的微观
3 [5 r, T$ {2 K9 ~. jC.情绪反映的练习+ z, j, @# A9 Z" e
D.敏感度的提升
: _% t/ ]1 D0 b# Y- GE.社会距离的观照2 A% r/ h1 V9 @& o* N% w. \
F.自我暗示的体验9 R" J# X* L; ]0 t: y* v( S/ I
本工作坊上午主要透过游戏和小组讨论去认识自己;下午的课程大部分是非语言的体验活动。需留意:请穿轻便服装(避免裙子和高跟鞋)上课。' Q" ^7 v8 o9 u3 Q1 D& @
课程导师:. ]4 d+ d. H- @" W
邝杰英先生
7 B8 O5 M* E- Y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硕士、香港大学佛学研究硕士、香港教育学院教师文凭。拥有两年教学经验,曾经于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工作十七年,大部分时间任行为矫正的院舍和感化工作。94-96年移民澳洲。回港后兼任各大专院校的社工督导和讲师。退休前九年任香港戒毒会的青少年院舍及辅导工作。主要兴趣包括「使用自我」、「敏感度训练」、NPL及「佛家与心理辅导的关系」的研究和培训。
h* ]4 {7 H' ^授课语言:粤语(附以英文专有名词)
* n9 }+ P0 W4 I- O课程嘉许
. E' M9 y3 Q2 q5 p& H------参加者完成6小时课时,可获取得【使用自我及敏感度训练工作坊】听课证书;2 M/ V! ^/ w0 @! n6 F! b$ c, y4 B/ C
-------所有参加者,凭本课程听课证书,可免费参与“使用自我及敏感度训练”的实操反思工作坊一次,由香港督导或本机构资深一线社工主任带领。
7 P. n) v2 R: r' j6 H! S" W报名方式:中心会员100元/人,非会员200元/人,! t! I ], z4 D1 D3 `& y
同单位/机构三人同行或以上,享受非会员八折优惠。) |0 L/ k* U# m6 k0 @7 e4 G
名额30人,额满即止;若因报名人数未达到最低开课人数,课程或将延期举行。3 O6 S( \" i- b: ^8 h# w
(若您非本中心会员,想申请加入会员,请您登录中心网站下载会员申请表打印,填写完成交到本中心)4 F$ }4 `. @9 {/ ^( h) I9 }+ o# u
报名截止时间:
) ~1 R" |7 F7 \* n. v6 o9 X2014年04月23日8:00pm (因课程报名人数踊跃,请于截止报名时间前交费以预留上课资格。). o- t9 T4 e5 G3 b `2 i
报名方法:# C* W+ A0 A5 d+ \. X
(1)到成长动力中心填表报名及交费& J, i- i) l% ?: D! U
(2)银行转帐方式:下载报名表(请点击下载2014_4_26课程报名表),填妥后,以电子版方式发送到邮箱gdbgca@gmail.com或1912015053@qq.com后,再致电本中心确认是否收到您的报名表;费用可以转帐到本中心账户(建议可用网上转帐方式)! V8 k0 _- N. p0 l. e/ m+ f
注意事项:7 P( q% ?1 L8 n
1)转帐前请先致电确认您所需交纳的金额;, Y4 O& a5 U8 i6 s& ?3 {
2)转帐时务必在备注中写上“姓名+04月26日工作坊”;! `" x2 w. h) ~
3)转帐后请及时致电本中心,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查账到款。, B9 j/ E c: l% e$ S
账户信息如下:
, Y8 T; h" J1 E: I( F1 W% ?开户名:广州市成长动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m5 c* F; c; x) E% d' e9 ^开户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路支行& [) `/ x5 C5 b
银行账号:3602 0009 0920 0189 954
0 \% U! x- D3 @& X9 _上课地点: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68号广州市社区服务中心大楼5楼 (西村地铁站B出口)
O1 l0 y5 ?$ s3 t 如有疑问可以致电020-81970694 或15915736142 (关姑娘、刘姑娘)了解3 H; M, I3 C$ \$ c0 R
引言:
& ]8 {1 ?6 C( r 常用辅导工作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这句话很华丽和震撼,但什么是“生命”?说的人和听的人都各有不同意思, 甚或不大明白。 较为贴近的说法有“使用自我”(use of self)影响案主。 这是一个“泛辅导技巧”(pan-counseling skill),意思即是各辅导门派有广泛使用的技巧, 也是心理辅导的基本功。 可惜的是在大学课程或坊间的训练, 很少触及“自我”,遑论“使用自我”。 “我”是谁?这不但是一个心理学, 也是哲学和宗教学所热切讨论的话题。 不同的理论, 有不同的看法,有时甚至南辕北辙。 单一个“我”子的概念在战国后才开始形成, “自我”(self)更是后期才出现的词,近代再细分“小我”(self)和“大我”(Self)。5 [( i1 E+ J; G, h4 @7 J
“自我”是一个载体,载满了过往经验(佛家讲“无”,然而唯识宗用“第八识”,即“阿赖耶识”来说明承载多生的“业力”)、期望、看法、信念、情绪和思想。 这个工作坊的设计是希望参加者能初步透过习作,小组讨论,开始接触一下“我是谁”。通过“五根”(佛家语,即眼、耳、鼻、舌、身),亦即NLP归纳的视、听和感觉。 去察觉自己及别人的微细变化,从而步向知己知彼,助己助人,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境界。 ; R7 D3 i1 X! z* C, t6 r. O
工作坊的下午是“离言”(离开了语言的框架)综合地感受自己当下的呼吸、体温、脉搏。 微细地审视自己的舒适度(comforbability)和人与人之间的舒适区域(comfortable zone)。
! [' B$ s0 \6 {, B f' o这个工作坊的特色是没有用投影和冗长的“排排坐“讲座。 参加者亦无须埋首于笔记和思考。 只要带一颗开放的心灵,随着小组的互相认识、接纳、信任和支持,轻松地学习,自我寻找和自我发现。 最重要的事希望这个工作坊能带给参加者乐趣, 在快乐中学习。 预祝每一位在成长的旅途上满怀喜悦!5 J, a: p4 q$ k( i6 C
+ ^; \" @+ t' X9 i; a
. x) N7 q* a m- o% ?9 l* \3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