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导知识之 综合青少年服务:怎样综合?怎样工作? 4 [* ]' m; u; _8 r* R
0 M0 ^3 M3 x0 m, F+ @7 T. }8 I& i; Q r2 O3 l3 u0 S: T
问:综合青年服务的精粹是什么? * {/ c) t" D- q- b, Q0 a
李:以香港为例,综合青年服务源于 1994 所发表之《儿童及青年中心服务检讨 报告书》的建议,取代由七十年代所发展出来的儿童中心、青年中心、青少年中心各自为政的服务模式。简单而言,综合青年服务尝试以一站式,结合不同专业 背景及工作经验的同事,全方位地在同一社区中向青少年提供服务,兼具发展性 服务及补救性服务,减少不必要的服务重叠和服务对象的转介流程,并相信?终 能提升服务的整体效益。 + [# Z6 O2 I; A% m6 E- K& \; u/ F
2 U# k6 y L# s% z* O问:那综合青少年服务具体的模式是怎样的? $ x0 _$ ^( W) X! j, K
李:原则上综合服务队应有规划标准,例如按某青少年人口数目成立一支服务队。香港的例子是合并原有的青少年中心、学校社工、外展队资源的形式,以中心为基地,配以外展手法,与学校、家庭及社区紧密合作。国内应有自己的模式。 7 Z8 U: s# S; p+ b3 R: z& W- E, Q
香港的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服务对象是 6 至 24 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服务 内容包括四项核心活动: (i) 专业辅导、(ii) 特别支持、(iii) 社群化活动及 (iv)培养其公民责任。服务队主要由专业社工组成,提供中心服务,外展服务及 驻校服务。此外,亦提供一些所谓“非核心”活动,如兴趣小组、青少年暑期活 动及自习室服务,协助青少年善用余暇,也作为接触的手段。总的而言,这模式 期望藉灵活调配人手及其他资源,采用多元的服务模式运作。
; G( `! o& ^5 b T" L8 ^! X; V) O9 Y
问:香港发展综合青少年服务的过程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 D' c6 s; S R; e& H- v% i
李:若剔除当时外围环境,资源等因素,理想地讨论,综合服务队的构思是可取的,原因有三点:
( n7 H2 c/ w- W8 n# L(1) 以社区为本服务设计 ) K5 E* t/ M q9 n1 o
由于服务队面向一个较大范围的社区 (其中包括地域及人口), 虽然所兼顾 的东西较多,但视野却较大,对区内青少年状况应该是有较全面的理解,而 不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回应问题时不只是短期及实时的补救工作 (这 工作及技术介入是重要的),而是有前瞻性的、有长中期的服务设计及工作 计划的,其中需要有定期调研及良好社区沟通以配合,要了解社区状况,以 具体服务回应需要及长远带动社区及个人改变。 5 _8 x6 O7 W* X/ G; W* \/ i
(2) 减少资源浪费 0 s2 U7 v& v! ^# h$ Z% P7 \
由于结合不同工作背景及技能的工作员,并以一站式提供服务,是较有效率的服务模式。这也能让服务对象不用跑来跑去申请不同的服务,把问题重复多遍。 $ ?% M" t/ a% K5 b( F. v& D
(3) 专业发展
- c5 W- W: A3 D- c 除了员工数量上,亦因有不同专长的同事在同一队伍中,而有所交流,藉同 侪互动带动整体进步,其中包括技术及思维。 3 `& W! w" w5 n9 o
8 n/ R- t4 A2 P8 x" V# l; q' n
问:根据您的观察,您觉得"青年地带"有哪些地方有待提高呢?
; S. Z- t9 i* c% g李:国内社工专业在起动阶段,而“青年地带”模式亦知发展了半年,从正面看, 在没有任何既定框框下,实在有很大的空间发挥尝试,是极富挑战性及创造性的。在实务层面而言,我提几个观察:
2 D0 b2 y, n3 t$ U) c (1) 人力: 受制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滞后发展,现时大多数同事都是新毕业员工,个人技术仍在发展中,需要时间发展个人强项及特色,服务管理及专业督导都要两下兼顾,促进服务系统的建立。
2 c' P: x$ E5 ^+ F$ Q& {+ G2 a& y7 F (2) 服务:由于是尝试购买服务形式,但暂时承接的机构仍算新设,资金要比较充足,要待整体社会服务机构体系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在“控制资源投入”上考虑。服务内容及产出量应规范,但在数量上要小心,以免在工作产出量上构成机构及员工太大压力,影响核心能力的发展及人员转动频繁,知识及经验难以累积。 1 c! v' O" A" \
(3) 机构形象:社工服务在国内仍是新事物,区内居民及组织对青年地带仍是印象模糊,似乎不掌握“青年地带”是什么。形象推广是重要的。
2 M8 a W0 c3 y U (4) 管理:管理层亦是刚起步,管理系统尚未完善架设,但这方面的工作是重要的,包括人事、财务、督导、培训、激励机制,服务评估等,都要花心思建立,保证工作质量及厘定标准供前线工作员跟随。 ! m" s/ U% |; t6 _
3 b6 P$ r" `5 J
问:您会给“青年地带”哪些改进的建议呢?
: \' M+ c# [ r李:“青年地带”在摸索阶段及早期资源尚未到位,还有点力不从心是可以理解 的。但发展需要时间,需要在探索中多花时间补偿前期工作的漏洞。短期策略可 能是更集中资源在其几项工作上取得具体和可量化的效果,以建立"青年地带" 在社区内提供服务的形象。另外开拓社区关系及资源,加强员工培训及建立服务 共识,因为人力及技术是 “青年地带” 唯一的生产资料,再配合调研发挥知识 的力量,突出社工的专业性及科学化管理的优势。 , i- m) L; T( ^6 ^9 t
C' P, H- X1 h+ ^(答疑者:李昌隆 )% `7 A3 o' P: C% L2 H$ l5 o0 G
% ^) {& y- @% }
! p9 ?+ W Y! u( v6 z
( @' R; C: U0 I& o/ [$ A# d
原文链接: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0910104144434/* Z; E' i. N: R% F% Q
$ i, {$ p% S" K8 @# E7 r/ t6 P6 F/ f z) W" h9 }2 w* b2 p h. k
2 Q. a( i1 b2 X9 K
+ ?+ J$ {3 l v- F; K" z& B
! L; F. M# L- `' C1 `;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