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粤清流社 于 2013-12-16 10:18 编辑
: Y6 `' S' j8 W- C- t( a6 k0 D
1 D7 \) \ {' S! h0 {4 l督导知识之社工督导案例:
+ {; f( P. p) g1 {- p$ V# U1 H# Y L* V: s学校社工如何增进校方对社工专业的认知( u: y# `. _4 } G1 [6 b2 S# I* e
8 e8 d* w8 P' D1 m# I
社工A问:学校社工如何在与老师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增进校方对社工专业的认知,并逐渐提升社工专业在学校的认受性?0 N2 T; {+ j; O/ U) T+ ?
答:我一开始就强调学校是既有的组织,在教育系统中拥有主体性的权威。也就是说,社工专业在进入学校这个服务提供的载体时,本身只是作为这个主体所界定的第二专业去辅助教育专业的工作。所以,任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学校合作推动学生工作时,社工都必须掌握以下三点:一是学校的特性和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二是学校社工的处境;三是社工如何与学校老师建立工作关系。 对这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社工在开展工作前和开展工作过程中充分理解学校整体的教育理念、行政结构、权力层级、学生特性以及学校推动学生发展工作的历史和经验。在此基础上,社工才能明白进入学校这个载体推动服务时自身可能承担的角色及职能,并在努力与学校老师建立伙伴工作关系的基础上,使学校社会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9 p4 _1 ?, j7 I! R$ N 那么,社工在工作过程中如何使校方增进对社工专业的认识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社工在学校开展服务时必然面对几个重要的对象群体:学校领导及行政人员、教学老师团队、学生、学生家长等。社工在日常服务中都会接触到他们,要增进他们对社工专业的认识,社工在工作策略上就要动脑筋。 ——对于学校领导及行政人员,社工在策略上要常设沟通机制、展示服务成果。社工应定期向其汇报工作进展,并掌握学校最新动态,促进双方的合作协商和沟通了解。此策略的产出期望是:提升学校领导及行政人员对社工的信任度;让校方高层参与服务工作上的咨询;借服务成果的展示确立社工的位置。 ——对于教学老师团队,社工在策略上要争取他们的共识和支持,巩固协作关系。社工应主动联系老师,就老师对学生发展需要的关注提供协作,尽可能就社工服务向老师征求意见。其产出期望是:协作成果要有针对性(特别是班主任、团委老师、心理咨询老师等关键人物);让老师们参与服务工作上的咨询;借服务成果的展示确立社工的位置。 ——对于学生,社工在策略上要提供到位的服务和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社会的关怀。社工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丰富活动的内涵,把学生个人成长和外在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跳出传统的学习框框。其产出期望是:以另类方式促进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趣味性和社会性;通过服务过程树立社工服务的鲜明形象;通过接触,让学生体会到人和社会关怀的可贵之处。 ——对于学生家长,社工应采取的策略是促进学校、家长和社工之间的沟通,展示服务成果,加强互信。社工可以尝试与学校合作开展家长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校、家长和社工之间的关系。其产出期望是:让家长参与活动,鼓励他们承担子女成长过程中家庭的责任;让家长参与服务工作上的咨询;借服务成果的展示确立社工的位置。 举例来说,面对学校领导和行政人员,社工若能安排定时的会面是最好不过的。会面时带上近期的工作简报,附上活动照片,讲讲校领导关注的学生个案的进展,一般是最有效的方法。切记,不要为了表现自己的工作成果而一股脑儿地把所有工作内容不加重点地表达出来。这样做不仅不会给学校领导和行政人员以深刻的印象,还容易给他们造成社工工作不专业、不细致的负面印象。 面对教学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最容易入手的是介入那些班级集体事件。例如,一次运动会中,某班一个同学拖累了集体的成绩,班里的同学都排斥那个同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负责老师有责任调解,但身份又有些尴尬,深浅不好把握;又如,某班出现了校园暴力事件,除了批评施暴者外,还要考虑怎样改变班级纵容暴力行为的风气;再如,班里某个同学因精神原因自杀,等等。这类危机事件很需要一个较为公平的第三方出现,以引导而非灌输的方式做班级整体的思想及道德教育工作。社工这时若能与老师积极配合,就很容易取得老师的信任和接纳,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另外,现在老师的教学压力都比较大,面对家庭贫穷、困难或家庭关系复杂的学生,他们未必有时间、有精力做个别的关怀与指导。他们在信任社工的基础上,都会期望社工帮助他们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等,这也是社工开展工作的良好契机。 面对学生,社工可以通过在学校升旗仪式上讲话、利用学校宣传板报、派发传单、校园广播等途径,推介社工服务活动。常设一个社工活动室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固定空间、固定开放时间,会给学生建立一个固定、正面的社工形象。另外,学校里学生都是不断升级至毕业离校的,因此,社工若能抓住新生入校的契机,在低年级新生中开展学校适应活动或班级课程,往往能迅速使学生形成对社工的认识。学校放暑假、寒假时,社工设定一些假期活动,甚至把活动纳入学生假期作业中,也是使学生对社工服务保持兴趣的良好策略。 在学校社工的各项工作中,家长工作是难度最大的。现代的家长,大多是双职工,忙于生计,很难有时间关顾孩子的学习成长,再加上目前不断升高的离婚率、单亲率,很多老师也都对家长工作感到头疼。因此,社工若能在家长工作中有所建树,便非常容易在老师中树立积极正面的专业形象,一扫老师对社工能力的怀疑。比较有效的家长工作方式是开设家长讲座、亲职工作坊等,这些工作需要社工有比较多的实务经验,年轻的社工往往望而却步。但实际上,若社工能建立一个家长经验分享的平台,自己不必充当专家来讲教子心得,也可以有很好的成效。 " E$ N$ m* _" N! ~# l; s6 w
社工如何逐渐提升社工专业在学校的认受性呢?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对社工在工作过程中履行职责,借服务成果及协作状况树立社工形象,从而逐渐提升社工专业在学校的认受性都可以有所启发。 第一,认清学校设置社工服务的理念和期望。目前学校社工在内地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校未必清楚什么是社工;设置社工服务也未必是出于学校的本意,而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试点工作。因此,让学校理清设置社工服务理念和期望,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实际上,学校方面需要在社工工作过程中逐步理解什么是社工,逐步澄清设置社工服务的理念和期望。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校社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任务,而是可以主动建立自己的形象,引导学校的期待,澄清学校方面不合理的或过高的期待。 第二,对学校整体发展、管治、学习风气和学生特性要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学校社工进入学校时都会开展服务前期的需求调查。这种调查可以采取问卷、访谈等社会调查方法,也可以是参与式调查,也就是在服务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老师、领导的接触而不断地作评估和调整。实际上,学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小社会,因此,社工需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和对服务需求的敏锐度,这样才能对学校的各方面情况作具体而实际的分析。 第三,无论是“校外支援式”社工还是“驻校式”社工,都要有自知之明,切忌喧宾夺主。处在学校这个“第二环境”之下的社工,需要时刻记住社工始终是辅助、协助、促进的角色,而不是领导、决定的角色。因此,社工在开展各种工作时,都需要尊重学校的领导及权威,需要配合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 第四,社工要采取各种形式接触学校领导及行政人员、教学老师团队、学生、学生家长等对象,按自身对学校整体的分析,设计一个有策略的服务计划。 第五,学生是社工的第一线工作对象,他们在社工服务过程中越投入,就越有机会认同社工服务。当学生对社工服务有广泛支持时,会对学校领导及行政人员、教学老师团队和家长等对象产生正面影向。 第六,要确保学校、家长和社工的沟通机制是可以建立和完善的,因为它保障了社工工作的问责渠道和透明度,有利于社工服务的推行。 长远来说,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是被肯定的,但社工必须争取学校支持,在更宏观的层面配合政府教育政策发展,把社工专业放到社会结构中来分折看待,将自身工作的努力基于一种更祟高的使命感。这样,社工专业的认受性便指日可待。
& ^5 Q- C [ W" |7 y1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