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27|回复: 0

[交流] 硕士生是“研究生”还是“求职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8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高校200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和调剂工作正在进行。在很多学子为了成为09级硕士生做最后冲刺时,将要毕业的09届硕士生正在求职路上奋力前行。     “我们的招聘条件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现在收到的近千份简历中硕士研究生占了七成。”这让某公司负责校园招聘工作的潘先生感到欣慰,但是他也感到,近几年的硕士生越来越重视实践,学术味儿越来越淡。“他们的简历上都会用很大篇幅叙述实习经历,很少有人能列出自己的专业成绩和科研成果。”
% L# I4 z& M4 z" X! D& D    实习、兼职的时间多了,做学问、搞研究的时间自然就少了。硕士生应该是“研究生”还是“求职生”?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搜狐网就此话题对1800人的调查显示,61.6%的人认为硕士生首先是研究生,只有38.4%的人赞同硕士生是求职生。
: v8 [+ d+ F5 D' p& d; t3 e    找不到工作才考研?
" ^9 e; n7 {; W1 l/ o( u2 ]/ _' T    谢玲玲和王文英都是北京某高校新闻学专业研二学生,现在玲玲在北京某电视台实习,每天都外出采访,文英则每天去某出版科学研究所跟着导师做课题。
4 ?+ n+ r$ g! t1 Q# Q7 r  D    “我们是硕士生典型的两派代表,我走的是工作路线,文英是走学术路线。虽然我们师出同门,但是导师尊重我们的不同选择。”谢玲玲说。 - `5 E* q0 r3 O1 y( z
    北京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赵春祥相比之下则有些郁闷,“我们选择外出实习还是留在实验室,完全决定于跟哪位导师。我舍友肖飞,在普天集团实习快半年了,也有了签约意向,每个月还能拿到两千元的实习工资。我的导师不允许学生出去实习,我们只能每天都在实验室,跟着他做项目。” ' g2 g4 Y6 d+ S7 ]* ~! X, W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张亚群教授认为,“研究”和“求职”不是截然对立的。“现在很少硕士生毕业后会去研究所做研究,大多数人还是要到社会上找工作,但是工作能力在研究中也能得到提高。比如研究高等教育招生考试问题,首先要知道国家有关教育的一系列政策,然后到学校、省市考试院等相关部门去实习,才能了解招生等政策的实际操作是怎样的,才能写出好论文,研究必须和实践相结合。”虽然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向应用型转变,但是“研究”二字放在前面,应该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提高能力。
; l' ~2 V5 t$ w4 O- s    云南大学法律专业在读硕士周磊磊今年36岁,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他坦言是找工作屡屡受挫的经历让他下决心考研。“那时候很多公司一看我的学历是专科,根本就不看其他内容。后来我通过了专升本考试,本科毕业后很想去某法制日报,一起竞争的大部分人是硕士学历,虽然进入了笔试,但是最后我连一个实习机会也没有争取到。我想,高学历是不是就代表工作机会呢?我让妻子在老家照看一岁的儿子,自己在云南拼命学习了一年,终于考上了研究生。现在我给一些单位投简历,他们都表示很欢迎。” - }! g: W2 E& W
    对于目前很多人考研的原因,调查显示,58.2%的人首选找不到工作;46.8%的人认为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21.0%的人认为现在用人单位需要高学历。接下来公众给出的排序为:不想过早进入社会(15.9%)、跟风(14.1%)、提升学术水平(9.0%)、国家扩招(7.2%)。
4 O& p+ R1 }6 U) _+ y0 r( ]5 e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正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张亚群说,比如有人希望留在经济条件好的城市,本科毕业时没有合适职位,就想也许硕士毕业后就可以留下来了。现在名校研究生的生源大部分来自高考大省,他们在高考时选择学校的机会少,就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因为这是全国重新洗牌,机会更均等。
! Z$ H0 K# R$ J8 S6 o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项贤明教授认为,现在社会的人才观念还没完全转变,还是崇尚高学历。很少有人纯粹为了提高学术水平考研,很多硕士生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也完全不对口。“一些有学术追求的学生对未来也很担忧,今年面试的时候就说,我不知道将来能找到什么工作,甚至有的在职考生也提到将来我这个岗位还能不能找回来?”
9 s; k; X7 B( _' ], V1 x1 d    硕士生的优势在哪里? $ x6 `7 c1 G$ @, q+ w
    “高学历并不代表好工作,更不能代表高能力。”山东大学大四学生陶宝华目前正在求职,在很多应聘中都与硕士生竞争,“我认为自己并不比硕士生差,我的思维更为活跃,学的知识更实用。”
0 H4 o& x$ c% U- B    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与本科生相比优势在哪里?调查中,45.1%的人首选学历;23.7%的人认为硕士生并没有优势,二者平等竞争;20.3%的人表示硕士生思想更成熟;18.4%的人认为硕士生的优势在于研究实践;15.9%认为是专业训练;还有14.2%的人认为现在用人单位更青睐本科生。
2 `! Z0 ]' u0 |- \( Y' x    中国建设银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崔先生说:“我们是根据岗位的性质决定应聘者的学历,有的岗位对于研究能力有明显倾向性,一般就会选择博士或者是硕士。但是像客服、营销等没有太强研究能力要求的,则会灵活选择。本科生入职后身上有更强的活力,硕士则更沉稳,同样条件下我们更想要硕士,因为从长远考虑,硕士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综合能力。” 3 Y$ s1 [" l- v8 m2 P, T6 Y
    调查显示,仅有17.6%的人认为硕士生的个人能力比本科生强,10.7%的人持相反态度,71.7%的人选择因人而异。
' N+ b6 y( I6 g- \8 ]5 q    “经过几年课程、科研训练和导师的辅导,合格的硕士生应该比本科生的能力更强,但不能一刀切。现在不少人考研只为文凭,只挑热门专业,这就出现了很多本科不是学本专业的硕士生。跨学科本是好事,但是基础本来就薄弱,研究生又来混,大半时间都在找工作,能学到什么呢?”张亚群说,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会做出选择,公司是会算成本的,雇一个硕士能做什么,能带来多大效益。“现在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反而比较俏,不就说明社会的选择了吗?” 5 ^2 V0 p- I2 g$ G" G
    项贤明对近年来硕士生质量下降很忧虑,“我不想扩招,一是觉得很多学生不适合做学术,另外招了之后跟我学习三年,拼命训练他们,倘若将来还是找不到工作,我觉得愧对学生。” 9 [7 f  m. L% L! z- F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6 z, Y) T7 l- L% \4 [- G" ]3 H    据了解,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去年增长5%,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将增加5万个。
/ ^7 p+ Y# T4 t9 t    对于研究生扩招政策,调查显示,53.3%的人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17.4%的人认为此举有助于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 Y/ W! H4 Q8 ]) N/ E    有网友留言说:“教育部应该本着对社会、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负责的精神,认真调查了解各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对于难以就业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应该弄清楚,社会上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类型的人才,数量分别有多少,安排招生计划和名额要做到有的放矢。” # A7 Q1 ]2 z6 Z5 L' T
    项贤明认为,扩招本身并没有错误,问题是如何扩。“如果我们现在扩招的硕士三年之后,还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国整个学位体系还很不完善,比如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建设都没有跟上,名义上是专业硕士,整个培养模式还是学术性的。这会造成专业硕士出来,又做不了专业的工作。现在MBA、EMBA为什么没有前几年那么热了?教的东西太纸上谈兵,教课老师都没办过公司,他怎么教?西方商学院教课的老师很多都是公司的老总,亲身经历最有说服力。 ' W; P* Z/ [8 Y
    在项贤明看来,金融危机是调整教育结构的契机,我们总体要向美国看齐,做出调研和规划,尽快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美国的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得很清楚,课程和专业训练完全不一样。大学里拿专业学位的教授须与有学术博士学位的教授合作才能带攻读学术学位的博士生。 1 c9 u/ s% N' g6 d3 ~5 H( a
    调查中,17.2%的人认为研究生扩招会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9.5%的人感觉这是在为国家储备人才。 ; S, k0 C- O- Y0 t& X" X! z6 U# T( b
    张亚群认为,今年硕士生大规模扩招和大学生整体就业的难度加大有关,研究生招生也应有长远规划,无论是专业硕士生还是学术学位的硕士生,都是为了提高我国人才的层次和能力,过一段时间,经济复苏了,人才需要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
. u5 Z, ]( v# W% ]    “但是很多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效果不是政策和文件下达了,就能够立即达到预期目标,需要相应地改革培养方案,提升师资水平,转变教育观念。现在有学生博士毕业找工作,公司不买账,会问你硕士在哪读的,本科在哪读的,就是因为公司觉得博士、硕士含金量下降了。所以,人才不仅是量的问题,还亟待解决质的问题和各方面的协调配套问题。”张亚群说
( B: ]) d/ |: [  q8 X来源:盐城人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2-24 04:56 , Processed in 0.06013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