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61|回复: 0

[[城市商报的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4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位病友的情况她心里都有一本账
王良玉:57位病友的特殊妈妈




  说起精神病患者,不少人心中不免产生恐惧,然而在桃花坞街道精神卫生日间康复站站长王良玉眼中,病友就像孩子一样,需要用爱心和真心去呵护。17年来,每一位病友的情况在她心里都有一本账,王良玉尽可能地为他们做更多事,争取更多的福利,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安心、静心地在工疗站接受治疗。所以,在工疗站精神病人心目中,王良玉就是这个特殊家庭的“妈妈”。

  □商报记者 王骏  

  A

  从恐惧到一个也放不下温文尔雅的淑女变成大嗓门

  工疗站里的病人,随时都有可能发病,而一旦发病,如果处置稍微不当,就有可能酿成危险。作为站长,王良玉也多次遭遇了这样的危险。
  一年冬天,康复站驻站医生的父亲去世,医生请了三天丧假,配药的工作交代给了王良玉。那天早上,王良玉正在专心致志地低头配药,一个精神残障伴有癫痫的康复员毫无征兆地突然发病。他发病时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扔东西,不管手上是什么。当时他刚打好一暖瓶开水,手上拿着热水瓶,人要倒下的时候,本能地把装满开水的热水瓶直对着王站长扔了过来。王站长正对着这个康复员,身后是一面墙,后退都没地方。开水瓶呼啸过来的时候,王良玉余光瞄到,本能地歪头躲开,开水瓶砸到墙上轰的一声炸开了,热水当场溅了她一身。王良玉顾不上自己,连忙去照看病人,掐住他的人中。近一刻钟后,病人才清醒过来。
  与病人十几年相处下来,王良玉和病人之间,已经从一开始的恐惧、不了解到现在有了感情。“他们是弱者,需要更多的呵护。他们就像我的孩子,我一个也放不下了!”
  王良玉笑言,为了这群大孩子,她是既当爹又当妈,既唱白脸又唱红脸,为的就是保证大家的安全。因为很多时候,精神病患者是无意识、不受控制的。一旦发作,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或者及时制止,很容易伤到周围的人。有一次,一个一米八几的大个精神障碍癫痫康复员,发病时蹦了起来。王良玉当时以为所有人发病都是倒下去的,便去拉他,不想激怒了他,差点把王良玉整个人甩出去,所幸她马上撒手。
  2011年,一个精神障碍伴智障康复员发病,一拳把门给打个洞,一直疯闹,谁也不敢靠近,来了4个警察都不行,最后没办法,连辣椒水都用上了……
  王良玉开玩笑说,“我们这里的康复员都很厉害的,不少都赫赫有名。”因为他们“狠”,她得比他们更“狠”,苗头不对,马上制止。来康复站之前,她温文尔雅,轻声细语,现在,她俨然一个中气十足的“大嗓门儿”,在长廊这头喊一声,那头都听得清清楚楚。

  B

  十七年来从未请过公休假她用脚步拉近和病友的距离

  工疗站步入正常轨道后,王良玉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病人更好地康复。十多年来,她每天上班的头一件事,就是观察每个病人的表情、神态和行为,练就了观察对方眼神、言行就能辨别“今天不对劲”的“第三只眼”。而照顾病人、监督病人吃药,更是不在话下。在她的带动下,工疗站形成了给病人按时服药、心理疏导、做工间操等制度,有效保证病人们的治疗和监护。
  “辛苦一点没什么,如果因为一次放松、疏忽,而造成不良后果,前面的所有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十七年来,王良玉从未请过一次公休假。桃花坞街道范围内登记在册的精神病人有400多名,每次假期前,王良玉都要排好一张走访表,和同事一起专门走访那些单身的或是家人不在身边的病人,“虽然尽力走访,可这么多人总归不能全部走访到,又生怕病人在家不按时服药、不听话,出点事情。担心呀。”王良玉从不说身累,虽然她自己也身有残疾,不能骑车,完全依靠步行,在2002年之前,桃坞范围内没有一辆公交车,王良玉就用脚步一步步拉近了和每一个病人的距离。去年,一位病人因家属看护疏忽,离家出走。王良玉获悉后,一边联系警方寻找,一边自己也出去四处寻找。找了两天两夜,终于找到病人,看着他安然无恙,她这才松了口气。
  精神病人特殊,所以对待的时候总要特别小心,“他们是病人,要像小孩子一样要去哄,也要当他是正常人一样去尊重。”在工疗站里,王良玉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呵护着每一个病人,教育他们做事、懂事,也鼓励他们主动去关心别人。除了常规的工疗、娱疗和药疗外,王良玉还在工疗站开设了“心疗”,请广济医院的心理医生定期给病人上心理课,教授精神康复的知识,进行心理疏导。精神病人不懂事,王良玉就请派出所的民警来上法制课,引导他们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行为是不应该的。在她和同事的呵护下,不少病人,病情开始稳中转好。

  C

  希望建一个24小时照料中心
  只要有力气就要为大家服务下去

  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让病友们最感动的就是王站长对他们的关心。她努力让病人在工疗站体会到家的温暖,有了困难有地方倾诉,有人能伸手援助。过年了,放假了,王良玉都不会闲着。病人放假了,她就忙着一家家走访。哪个容易忘记按时服药,哪个最近感冒还没有好,哪个家里出了麻烦,哪一个可以替他申请困难补助,哪个家属对病人产生了厌弃心理,哪个单位改制了需要重新确定生活保障……每一个病人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并时时放在心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做更多事,争取更多的福利,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安心、静心地在工疗站接受治疗。所以,在工疗站精神病人心目中,她是他们的“特殊家长”。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王良玉赢得病人信赖的“法宝”。去年春节零点整,她收到了工疗站一个一级精神病病友的短信,短信里祝她新年快乐。“当时真的很感动,我立马回打过去,让他赶紧睡觉,他却对我说,马上就睡了,他就是为了等到新年钟声敲响,第一个给我发短信祝福。”说到这,王良玉满脸是幸福。
  王良玉说,自己在工疗站工作开展得能够如此顺利,这得感谢她的“贤内助”,这么多年来,丈夫和儿子对她的工作都是全力支持。
  这些年,工疗站收治的病人从最初的不足10人增加到现在57人,无论是智障、精神分裂还是癫痫病患者,王良玉都像家长照顾小孩一样,倾注满腔热情。
  病友岑庭孝根据自身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工疗站出了个平民作家》。他深情地回顾道:“工疗站王良玉站长看到我有写文章的爱好后,便鼓励我,还主动审阅我写的每一篇文章,并在核实我所写内容后盖上工疗站的公章,让我坚持写作投稿。在这些帮助和鼓励下,我在全国7家报纸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
  还有一年,王良玉就要到退休年龄了。回顾17年的“妈妈”生涯,她牵挂的,还是那些“孩子们”。“精神病患者,不仅要家人的关心,更需要全社会的包容。”她说,精神残障人士不少都是老弱病残,离开了工疗站的照料,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现在的工疗站仅限于日间照料,她有一个梦想:“希望退休后,能筹建一处精神残障人士的24小时照料中心,只要我还有力气,就要一直为他们服务下去。”
岑庭孝抄摘2013年12月3日城市商报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6 00:41 , Processed in 0.06098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