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44|回复: 0

[[民生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文明网联盟(苏州站)首页 > 文明播报
[江苏] 苏州市平江区桃花坞街道“民生工程年”服务纪实发布时间:2011-12-19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url=]大[/url][url=]中[/url][url=]小[/url]
  民情日记体察民情
  “改厕”工程惠及桃花坞居民
    桃花坞街道,一个有着特殊“人文地理”资源的区域。
    地处苏州古城区西北的桃花坞街道,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辖区内有环秀山庄、艺圃园林两座世界文化遗产; 还有唐寅故居、清代名医曹沧洲古宅等重要遗址,控制保护建筑数十处。
    然而,与闪耀的文化名片不相适应的是,这里的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尴尬的环境面貌。各类老弱病残困群体数量均占到平江区三分之一左右; 基础设施落后,街道背街小巷多,道路狭窄,地势低洼,一到下雨天经常有居民家中发生雨水倒灌; 木质房屋结构多,有很多大杂院的居住方式,存在安全隐患……
    一场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这片土地上“喷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城区居民家庭“改厕”、古城墙保护修缮、街巷综合整治、老新村改造等诸多工程“遍地开花”……
    抢抓机遇,桃花坞街道积极配合各项政府重点工程,做好前期调查摸底,为实事工程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做好群众工作,架设沟通桥梁,为实事工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写就了“桃花坞街道工程年”的民生服务印记。
    安老抚幼助残济困 ———桃花坞工程有很多好“管家”“保姆”
    【镜头】
    50多岁的精神病员沈志强(化名),原来一个人住在大营弄的一间30平方米的破房子里,居住条件很差。沈志强一开始对桃花坞工程并不配合。
     “我住得好好的,干吗要搬啊,要我搬也行,必须满足我这些条件。”他一口气提出了不少要求:“我要好地段的,还要有阳光房……”沈志强的脾气很古怪,一般人连他的门都别想敲开,更别说沟通了。这时,桃花坞街道工疗站自告奋勇,发挥了关键作用。站长王良玉几次上门沟通下来,心里有了安排。她从寻找适配房源入手,开始一项项解决。王良玉不辞辛劳,大热天里奔波于各家大小中介帮沈志强找房源……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沈志强喜滋滋地搬到新房子里。由于工疗站的工作到位,此次涉及拆迁的精神残疾家庭90%以上已顺利搬迁。
    【延伸】
    “桃花坞工程”实施的难点在拆迁,拆迁的难点在弱势群体。除了精神病人,桃花坞地区老年人数量也很多。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桃花坞街道在帮扶老年人、帮助弱势群众上动了很多脑筋。
    为充分发挥各类志愿者服务片区工程、服务片区居民的作用,桃花坞街道抽出街道、社区的党员、团员组建成了十支志愿服务团队。每支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都在10人以上,主要由党员、团员(包括进社区服务登记在册的机关在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社区工作者等组成。在片区工程开展中,志愿者深入基层、融入群众、积极主动,及时服务好涉及拆迁居民,做好拆迁政策宣传、老、弱、病、残、困群众的帮扶等各项服务工作。在去年12月28日桃花坞老年公寓搬迁工作中,志愿服务应急队的10多名志愿者首先表率,积极参与,搀扶老人,帮忙搬被褥、搬家什。2011年1月20日大雪过后,志愿者们想到林机新村老年人多,大雪给老人出行带来安全隐患。怀揣着对老人安全的担忧,桃花坞街道的青年党员、团员拿起扫帚、铁锹就来到林机新村,短短两小时为居民清扫出一条平安路,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称赞。
    “绿马甲”居家养老服务是桃花坞的特色品牌。在拆迁过程中,有一部分老人担心搬到别的地方以后就享受不到桃花坞“绿马甲”服务了,有所顾虑,不愿意搬迁。原居住在阊门内下塘街的孤老顾阿爹今年87岁了,就是其中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想方设法打消老人的顾虑。在街道、拆迁工作组的关心下,社区书记找到了一直为老人服务的“绿马甲”马国强,继续为老人服务,让老人持续享受着政府的关爱和“家”的温暖。
    在服务老人的同时,街道、社区也很关心搬迁的孩子们。考虑到搬迁的孩子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有的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小伙伴圈子,假期在家难免会感到枯燥,所以街道、社区无论组织什么活动,都特意召集这些孩子们一起来参加。在今年的“七彩夏日”活动中,有一位妈妈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来参加活动,一家人对社区还想到她们感到非常感激,“搬迁的时候社区就帮了很大的忙,现在开展活动还想到我们的孩子,太感谢社区了。”
    “民情日记”是桃花坞街道党工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新载体之一,其目的是为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在工程开始,街道就为抽调到拆迁一线的工作人员每人发放了一本“情暖桃花坞———民情日记”,记录下每天的工作内容和百姓诉求。通过上门走访、座谈、接待群众来访等方式,发现群众的难事、急事,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街道党工委共发放了130多本“民情日记”,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通过走访涉迁居民,记下 1200余篇“民情日记”,做到了信息到一线去采集,群众呼声到一线去倾听,问题到一线去发现,通过为民解忧推动拆迁工作。
    今年以来,平江区以“民生动迁”为品牌,在动迁工作中开展了“百日攻坚行动”和“民生动迁百日行”,桃花坞街道在前期抽调大批精干力量投入拆迁一线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以党政领导人负总责,综治办主任、各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10个工作组,进一步深入群众,了解涉迁居民的真实想法,通过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推进动迁,通过动迁根本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努力当好拆迁公司和老百姓之间的“中间人”。真诚付出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街道直接服务的20户中,有18户已完成搬迁。
    调查员、调解员、监理员 ———扮好推进“改厕”工程的三种“角色”
    【镜头】“2.5米,就2.5米吧。”
    经过街道、社区的多次协调,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居民家庭“改厕”工程又前进了一步,尽管这一步是那么艰难。
    石幢新村“改厕”工程推进到6幢、7幢时,问题出现了。由于楼房户型不适合内隔卫生间,只能外接卫生间,而且只能从北面外接。住户同意了,但是住在楼房北面的居民坚决反对。由于老城区居住密度高,住房间距小,他们担心外接卫生间后会影响他们的采光。
    怎么办?社区调解。第一次调解,“改厕”的住户同意作出让步,将新卫生间层高降低为1.9米。但没过几天,两幢楼房的住户意见出现反复,认为层高过低影响其生活。第二次调解,难度可想而知。街道、社区对周边居民及6幢、7幢住户反复做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上门解释、劝导、协调,最终双方终于同意,将卫生间层高定为2.5米。至此,工程又得以进行。
    【延伸】
    城区居民家庭“改厕”工程是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古城保护水平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古城三区一共有21013只马桶,其中平江区有 9321只,而桃花坞地区就有4459户使用马桶,占全区总量的近一半。涉及石幢、阊门、西街、桃花坞四个社区,量大面广,人居密度大,住宅空间小,弱势困难群体多。
    任务光荣而艰巨,自改厕工程启动以来,桃花坞街道上下十分重视,积极发挥属地职责,配合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这一民生重点工程。
    深入调查摸底,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街道积极配合住建部门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以便更好地为“改厕”这项实事工程提供决策。在区住建局的指导下,街道、社区通过全覆盖、分地段、分小组地入户调查,在短时间内对辖区所有马桶摸清、摸透、摸熟。
    面对不断关注新出现的问题,及时为民解忧。在工程启动后,原本就很拥挤的新村内到处都是脚手架,部分居民停车出现困难,对工程产生抵触情绪。街道、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平江交警大队协调,在平四路惠济桥堍的已划停车线外南北各60米的地方,设立了老新村临时停车点,东西两侧各设立临时停车点标记,解决了居民的停车问题,受到居民的赞赏,为“改厕”工程及老新村改造工作排除了干扰因素。
    家住缸甏河头的张先生(化名),家中面积十分小,只能隔出小小的一间,标准码的马桶难以放进去。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协调,测量好尺寸后,在市场内找到了合适的特殊小马桶。
    石幢弄的沈阿姨(化名),家中面积狭小,找不到可以排水的位置,执意要在房屋外搭一间卫生间。社区多次劝解,告诉他们违章建筑里装卫生间是政策不允许的。经过调解后,帮助她一起想办法,找到了合适的出水口,终于得以在房间内隔出一间卫生间。
    古城区住宅密度大,外接卫生间不免会影响部分居民的采光。有些楼房的一层住户已经自行隔出了卫生间,反对施工,因此往往一整幢都没法实施。社区的同志不厌其烦地上门宣传、解释、协调,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工程开始,有居民担心工程质量不过关。街道、社区就聘请平时关心、支持社区工作的居民小组长为义务监理员。为使其及时掌握信息,保障辖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切实做好群众沟通工作。街道联合区住建局、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为社区“监理员”志愿者进行老新村改造监理知识的培训,明确“监理员”职责。同时,在石幢新村15幢外接卫生间完工后,街道组织其他社区的部分居民参观成效,消除居民疑虑,以利于社区进一步做通居民思想工作。
    社区还定期召开工程进展通报会,在会上请施工方负责人对居民的质疑一一作出解释,让居民满意。通过努力,居民对“改厕”工程越来越支持。截至今年12月6日,桃花坞街道居民家庭改厕内隔卫生间签订确认书647户,达到89%,已竣工626户,达到86%。外接卫生间达120户。
    搬迁不搬关系 服务不走样 ———古城墙保护流行“人文关怀”
    【镜头】
    “我撤诉。”随着江涛(化名)和小胡(化名)握手言和,一场邻里纠纷终于得到圆满解决。在场的西街社区和阊门社区的工作人员终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江涛原来住在阊门北码头,因为实施古城墙保护修缮工程,搬到了西街社区长弄,前不久因为安装外墙防盗窗,与楼上的住户小胡发生纠纷,小胡一纸诉状就将江涛告上了法庭。
    平生第一次当被告,江涛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街道、社区。在搬迁之前,只要有什么困难,街道、社区总是二话不说,立即伸出援手帮助解决,现在自己已经搬迁完毕,估计他们不会再管我的事了。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江涛找到了阊门社区居委会。了解事情原由后,阊门社区和西街社区立即派人去法院说明了情况,法院也很重视,派人一起来帮助调解。
    经过街道、社区、法院等各方的一齐努力,最终使两位邻居相互谅解,化干戈为玉帛。江涛激动地说:“原本以为你们帮助我是为了讨好我,让我早点搬迁。没想到你们现在还是尽心帮助我,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延伸】
    古城墙是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2011年9月1日,平江区政府决定对北码头城墙修复工程房屋征收范围内的29户居民进行房屋征收工作。自房屋征收工作开展以来,桃花坞街道积极落实政府关注民生要求,要求一线工作人员服务至上,将老百姓在房屋征收中遇到的困难放在第一位,做到百姓有难事,能帮则帮,能办则办。征收工作组面对征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无证建筑面积大、特殊人群多等诸多困难,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优良传统,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化解,不管白天黑夜,不顾节日假日,起早贪黑办理各种手续,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在前、做上门、做到家、做到位,尽力帮助解决征收户的困难和问题。谁家电路出故障,谁家下水道不通,谁家搬家缺人手,工作人员都会出手相帮。中秋节前夕,街道工作人员还为涉及搬迁的特困户送去节日的问候。
    对征收户的人文关怀,敲开了他们紧闭的心扉,融化了他们内心的坚冰,老百姓也慢慢理解古城保护、古城墙修复和建设美好苏州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居民们舍小家顾大家。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征收范围内的29户居民已经成功签约搬迁18户,占总户数百分之六十二!岑庭孝抄摘于苏州日报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23 18:49 , Processed in 0.07231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