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非常多的电影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对于关注奥斯卡的电影发烧友们来说,最佳外语片要提供的绝不仅仅是电影主题那么简单,神秘复杂的异国文化,大大小小的社会问题,陌生的异国面孔……而今年的最佳外语片花落日本,对于日本电影圈来说确实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我最初也非常惊讶,因为最近的日本电影届拍的电影确实让人不敢恭维。从《蛇舌》、《柏拉图式性爱》这样名字相当露骨的SM电影,到充满俊男美女、走学院派路线的小众电影,几乎没有几部能拿的出手冲击全球的。《入殓师》的出现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 u3 [) w5 d& \) n; A* e 西方世界一直对穷讲礼仪的东方世界非常感兴趣,而其神秘的面纱始终是忽隐忽现。日本作为一个与欧美世界联系紧密的国家,中西文化长期并存,而在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日本传统文化显示了它极其顽强的一面。《入殓师》中对入殓仪式和葬礼仪式的描述,就真实的再现了一个传统的日本。
+ w$ R- O% Q. p9 X' T, J 男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本是东京一家乐队的大提琴手,技艺不精,乐队解散后他非常沮丧的和妻子回到老家,阴差阳错的找到了一份入殓的职业。为了入殓丰厚的报酬,大悟一直隐瞒妻子和朋友,跟随社长学习入殓仪式。而就在不断的为死者入殓的过程中,大悟逐渐改变了起初对入殓的恐惧与厌弃,而此时妻子和朋友也知道了他的职业。面对朋友和妻子的指责和离开,大悟想要辞职,然而在面对一场场告别的入殓式,生者泪流满面的感激之词,听社长讲述他做入殓师原因的时候,大悟放弃了辞职的想法,而就在妻子终于理解他,回到家中之时,他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2 t5 v1 Y$ \, p2 w! v2 k
日本的传统丧葬礼仪中,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入棺。入殓师主要负责入殓仪式中的“小殓”部分,兼有“大殓”的职责。由于日本人大多信佛教或者神道教,所以相当多的人选择传统的丧葬方式安葬死者。影片中有也多处对入殓仪式的仔细描绘:
8 P8 H5 L8 _6 a, O/ N3 D 注意不要让家属看到死者的皮肤;% N; E( m& p$ I0 B8 T% C ]" f) g3 d
用酒精消毒后的布为死者擦拭身体;
( e! K, l) ~$ t+ @9 ^ 小心的擦拭是为了保护死者的尊严;
: u" S- C8 l- x8 y, F 在化妆前为死者整理仪容;, m4 q( A; ?- Z7 i( M) S) Z
……
% W( @# y2 C5 N0 k: g; t+ N9 Y* Z 而此外,我注意到了一个反复重复的镜头:死者的姿态都是十指交叉,放在胸前,而且用佛珠缚着双手。据豆瓣上对比研究中日丧葬文化的学者说,从中国习俗上来说,如果不用线拴住手、脚,死者便会在回老家的途中,被其他的野鬼招引走,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如果不这样安置死者,那么死者的灵魂就会出来扰乱活着的家人,如果捆好了再埋,死者就会保佑家人平安。而这一举动在日本文化中的意义是否一样,目前尚未有相关研究证明,仅供参考。
6 S( U5 h \7 l* |/ J' Y% Z$ m 让我好奇的另一点是,日本的棺材盖上有个可开合的小窗户。在中国,棺材盖被钉上钉子就意味着和死者永别,所谓“盖阖棺”。而影片中,入殓师为死者盖上棺材盖后,还将棺材上面的小窗户打开,使得死者的头部能被看到。据我猜测,这可能和日本人的性格有关。日本的丧葬仪式分为吊唁仪式和入殓仪式。吊唁仪式一般分两天在家中举行,主要是为死者通夜(守夜)和举行告别仪式。告别仪式上常有和尚念经,这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吊唁仪式完毕后即是入殓仪式,当入殓师为死者整理好仪容,主人"奉尸敛于棺"的时候,是最能表现也最需要抒发子女们的孝心的时候,是亲人孝思形式化的最佳场合。中国人吊唁讲究对棺而哭,棺材盖一合,来者不知道里面埋的是不是死者,就昏天黑地的一通嚎啕大哭。所以常常有装鬼弄神的诈尸还魂传说,而日本人不同,棺材盖盖上了还透出个小窗户来,那是告诉你,里面埋的确实是这个人,所以送到火葬场前,你想诈尸也没用了。+ k6 x+ J9 y$ v4 r( Q# u
《入殓师》的主题并不特殊,它试图告诉人们死亡是一个接受的过程,它并不恐怖,正如电影中的大悟对入殓的态度转变一样。人们应当正式死亡,而不是厌弃和逃避。众所周知,日本人具有非常浓厚的悲剧情节,他们常常感叹世事无常。“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如此敏感悲观的内心也造就了日本人的生死观--对死亡无比的敬畏。不同于中国人敬神的传统,日本人敬重一切的灵,包括神也包括鬼。在日本的历史上,常发生天皇给鬼魂修神社的情况。在影片中,当大悟给死者做入殓仪式的时候,死者家属突然发生争吵,一名家属指着大悟对另外一个人说:“你不想赎罪吗?你要像那个人做的工作一样赎罪吗?”可见,日本人非常恐惧靠近死亡的一切,日本的自杀率非常低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9 v' O! s! U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特写挂在墙上的汉字书法。可以说,这样的镜头在许多日文电影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特别是日本的大河剧(相当于中国的历史剧)。汉字在日文中不算是外来字,而且相比起平假名片假名来说,日本人认为汉字更加严谨正式。平安时代直至江户时代的日本,汉字一直是男人学习的内容,女人们只能用平假名写写和歌之类。而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中,关于死生的探讨,关于死亡对生者的意义,无处不显示了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思想。特别的,在影片中主要提到了入殓师给死者化妆的场景,通过社长和大悟的对话告诉我们:敬重死者,就是要尽量的按照他活着的样子供奉他,而这正是儒家思想观念中对于葬礼的理解。在网上搜索为数不多的关于日本丧礼文化的资料时,很多人都表示了对《入殓师》这部片子的赞赏,它通过还原日本的传统礼仪告诉我们,现代的中国社会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们的儒家礼仪已经失却很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