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579|回复: 0

[其他影视] 【记我的母亲 わが母の記】温情、治愈、母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5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剧情简介】
  20世纪50年代末,已成为畅销作家的伊上洪作(役所广司 饰)百忙之中回到汤岛老家探望年迈的双亲。远在东京的家中,妻子美津(赤间麻里子 饰)、长女郁子(ミムラ 饰)和次女纪子(菊池亚希子 饰)正马不停蹄地帮他做着辅助工作,正值叛逆期的小女儿琴子(宫崎葵 饰)则有意无意反抗着父亲的强权。回到东京不久,老父亲隼人(三国连太郎 饰)的噩耗传来,留给洪作的是无法参透的万千情感。岁月流转,伊上一家时聚时散,女孩们渐渐长大,有着彼此的生活与心事,一向强势的洪作也渐渐尝到初老的孤独况味。与此同时,母亲八重(树木希林 饰)随着年岁的增长,记忆力逐渐衰退。一方面履行着身为人子的义务,一方面又因童年被母亲“抛弃”而心存芥蒂。万千情感之下,是永生无割舍的羁绊……                                    
  本片根据日本作家井上靖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我的母亲(わが母の記)》(分“花下”、“月光”、“雪面”三部)改编。

【影评】
                                             《记我的母亲》:点点滴滴在心头
  原田真人导演的《记我的母亲》是2012年日影的一大惊喜。事实上,在整个2012年,日本电影界整体沉寂,恰与一海之隔的韩国电影大爆发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处境颇显尴尬。在这种状况下,原田真人拿出的《记我的母亲》则以典型的日式亲情打动观众,堪称年度日影的一大“正能量”。  
  《记我的母亲》为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原作。一个亲人间“和解”的主题,看似平淡,但情感暗涌,对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的把握颇见导演功力与技巧。原田真人拍出了纯正的日本味,同时也不乏个人风格:情感内敛,哀而不伤,甚至连“哭戏”也没几幕,往往是点到即止。这与中国国产电影电视剧一提到亲情电影就往苦情戏上面靠,哭得肝肠寸断的主流创作模板恰好走了两个极端。《记我的母亲》给人的感觉更接近自然,不造作也不刻意煽情,然而通过情感酝酿与氛围营造带给观众的感动与震撼却是实打实的、水到渠成的,这样的感动往往更持久,也更教人铭心刻骨。这也是这部电影(当然也包括主打温情牌的一类优秀日影)的精妙之处:过往与现实相交织,苦涩与甜蜜相媾和,悲恸与欢欣相融合,留给观众更多想象与回味的空间,恰似无数教人温暖的小细节点点滴滴在心头。这样的电影即使不去过分强调情感冲击力,到了一定阶段,也自然而然地能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思绪翻腾。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温婉的叙事技巧还可以在2011年的一部香港电影《桃姐》中见到,许鞍华导演作了一次成功的“本土化”尝试。
  在日本电影中,以母亲为创作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经典的如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描写一对老人到东京探访儿女的经历,由山田洋次于2013年翻拍)。近年来比较出色的几部有松冈锭司的《东京塔》(2007)、大导演山田洋次的《母亲》(2008)。这类电影都或多或少带有自传的性质,用情颇深,在总体风格和细节调度上则有不同程度的相通之处。细腻动人的风格一以贯之,带有浓浓人情味。但即使这种“温情诉求”快用成套路了(有观影经验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日本人拍的电影”),但往往都能成功击中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赚取热泪无数。再次证明这种直抵“人之常情”的技巧仍然具有极为强大的“杀伤力”。其中,松冈锭司导演的《东京塔》中扮演母亲一角的恰好又是《记我的母亲》一片中母亲的扮演者树木希林,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在这两部电影中都奉献了极具说服力的表演。而山田洋次的《母亲》一片则具有更为宏大的主题,既表现了危乱世道下母亲的善良与隐忍,也反思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对尊严的践踏。
  而在这类电影中,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1983)(原作由木下惠介于1958年拍成,今村版为翻拍)算是个异类。这部作品异常残酷,同时充斥着强烈的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关怀。故事描写日本信州深山中由于贫困而沿袭下来的一个传统,活到70岁的老人要被长子背到楢山上丢弃。而片中的母亲阿玲婆离上楢山的日子已经不远,在她了却心头挂虑后,要背母亲上山的长子辰平却面临着痛苦抉择。今村(当然还有木下)在电影中直面贫困所带来的屈辱,还有其对伦常的破坏,展现了深沉的道德勇气。  
  在《记我的母亲》一片中,也用了一小部分篇幅来探讨“弃母山”的传说。那出现在母亲的失忆症逐渐加深的过程中。这成了一种隐喻,一种潜意识的投射。由于母亲八重对儿子伊上在童年时候的遗弃(尽管是有苦衷的),这成了她一生的罪责,也成了伊上难以排解的苦闷。在母亲的记忆中,她把自己的行为定义为“残忍”,等同于旧时代不得已的、不人道的“遗弃”(同理心),因此,即使在逐渐丧失记忆的过程中,这种心理上的负担也难以放下。她会半夜拿着手电筒在儿子的屋里徘徊,寻找那个仍然停留在童年阶段的可怜的“儿子”;她会情不自禁地背诵儿子幼年时由于孤独写下的诗句,尽管那些诗句儿子早已忘记;她会不顾危险凭着零散的印象追寻到儿子童年时游过泳的那片海边,只为了多见他一面···这些看似徒劳的举动隐藏着的含蓄的细微的心思,令观者无不心酸。  
  在接近片尾的镜头中,在沼津的海边,儿子伊上露出了片中为数不多的会心的笑容。那代表着母子间隔阂的消弭、误会的冰释。在这片海边,伊上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原来母亲对自己的愧疚从未放下。此时,镜头巧妙地切回十数年前母子分离时那个下着滂沱大雨的日子,往事仿佛历历在目,万千情感,点点滴滴在心头···  
  电影以母亲的逝世作结。全长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技术上的处理可谓一流,而情感方面的斟酌则更显匠心。即使有山田洋次等大师珠玉在前,原田真人和一众演职人员的诚意与投入使这部电影仍然充满亮色,可圈可点。因此,我把这部电影列为2012年的电影佳作之一,它呈现了情感举重若轻的力量,用真挚的表演再现了五味杂陈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5-1 21:33 , Processed in 0.104342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