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3 06:56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7 h, u, q' Z ]. ]( a6 O ◎时间:2月12日上午11点半 ◎地点:水磨镇灯草坪村1组残疾妇女马小英家 正月初三上午,水磨镇上空的太阳躲了起来,高半山开始飘起了雪花。 灯草坪村1组的残疾妇女马小英怎么也没有想到,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赵文艳、欧阳海兵这对夫妻社工,会冒雪赶到她家送年货,送温暖。 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灾后重建中在广东与四川共同支持下建立的专业服务组织。目前,在汶川共建立了5个社工站,基本实现服务村村全覆盖,“社工”一词在映秀、水磨等地家喻户晓。 临近中午,记者跟随赵文艳、欧阳海兵,从海拔800米的水磨羌城赶到1400多米的灯草坪。路并不好走,汽车沿着刚修通的8公里盘山公路,足足开了半个小时。“今天幸亏赶上了顺风车,平时只能走小路去马小英家,单边都要走近两个小时。”大同社工水磨站站长赵文艳说。 马小英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右手和右脚都残疾,失去了劳动力,家里依靠其丈夫打临工为生。雪上加霜的是,汶川地震时,她被家里一面垮塌的墙砸断了左腿。 由于家庭困难,手术后的钢板一直留在她大腿上,没有取下。这两年,社工把服务重点从城镇社区转向了高半山农村。在服务中,发现了一些像马小英这样的困难户。“社工机构缺少资金,主要通过发挥专业技能和协调社会资源来服务困难群众。”赵文艳说。社工们收集整理马小英的家庭资料,向政府和群团组织提供信息并受到重视。县交通局为她家送去了80只鸡,希望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社工们还在县卫生部门为其申请了来自香港的医疗救助项目,将免费实施后续手术。 汶川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为了让专业社工在汶川扎根,汶川大同开始培养本土籍的社工。现在的10名社工中,一半是汶川本地人。前去看望马小英的社工赵文艳就是汶川本地羌族女孩,在她的影响下,男朋友欧阳海兵也从大城市来到汶川做起了社工,两人在去年结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夫妻社工。“社工本土化增强了队伍的稳定性,而且发挥了熟悉本地文化的优势。”欧阳海兵说。
# W9 E& H* ]! l/ J0 J$ o2 K- Q0 v- t: y; i3 w/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