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9 { N* Q) u作者 吴惠贞 香港注册社工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P& ?9 M+ x- W: X9 O1 ]
- @4 c n' G+ n4 u9 w. y9 E! D
$ x1 i& ~, r3 r0 j6 d9 z ~
- s# j* g( `" A$ ~" M/ @4 H: H8 N
& U& D+ S& t- F+ F' ^; S
+ X# N. F+ [( Q U5 i- @9 ~5 F9 X" D8 _4 K, w
问:在小组活动一开始,小组组员在社工的引导下制定了小组契约。可是在此后的小组活动中,大多数组员都违反了小组契约里的不少条款,社工即使多次强调也没用。后来,社工在征求了组员的意见后增加了对违反契约行为的相应惩罚,但大多数组员依旧违反契约。此时,社工应该怎么办?是严格执行惩罚还是采取其他的办法?
! \, ^5 x) |5 E% P% [
+ t& f3 A) M- U2 X. D5 k& o 答:这位同工提出了小组契约实施时出现的问题。这类问题在小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特别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小组中更常见。至于如何处理,我想,先要看问题出在哪里。
) _* ~% q9 K. q1 d; D. e, l% R# w
7 I& ~; m% X, W& X 从小组理念出发,小组契约对于一个小组及组员有什么功用呢?从小组契约的制定目标看,我们可以这样比喻:如果把小组看作一个小区(社群),那么小组契约就相当于小区的法律,它是一些用以保障小区健康运作的基本规范,亦是为了保护小区中每个人的权利。从小组目标看,组员制定﹑挑战﹑奉行、维护契约的过程,也是组员社交化的发展历程,即组员由争取自己的需要开始,到学习尊重其他人的需要,再到倡导大众共同利益的情操,也是个人在小组中人格的自我探索及发展过程。- P# K) I" M: L9 V+ F0 o" g
' M4 W* m! T/ s2 J0 S* H6 Y' f 当然,有法律,便会有法律缝隙;有人守法,则亦会有人想挑战法律,这都是很正常的。值得思考的是,既然契约是由社工与组员一起制定的,那又为什么“大多数组员”都“违反了小组契约里的不少条款”呢?为什么大家都不维护一起制定的契约呢?第一时间我就会想,是不是大家对小组契约的不少条款都有意见?是不是契约的制定过程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是契约内容本身就有问题?" D6 p6 h4 C& _9 P0 V* _+ g! w, X3 s
/ h7 W+ j! ^% u) m. h 契约本身是要维护组员权利及促使小组稳定操作的,小组中这么多的违规行为应该对组员及小组都有一定的影响。可是社工没有提出什么不良影响,而是注意到“即使多次强调也没用”。那我就有疑问了:为什么只有社工提出违规的问题呢?其他组员没有感到有问题吗?组员与社工好像处在对垒的位置,这是小组的权力与控制阶段的关口吗?或者是组员都随心所欲,不重视小组的运作及发展?他们是看不到违规的后果,对小组没有责任感,还是缺乏归属感?或者小组仍未建立起有效的决策或处理冲突的模式,这些违规行为都是组员间的竞争方式?5 p' B: N8 J h) u, c
2 k7 F$ m2 r& z. h, _
面对组员违反契约的状况,社工的反应是“在征求了组员意见后增加了对违反契约行为的相应惩罚”,但“大多数组员依旧违反契约”,似乎社工并没有反思小组契约本身是否有问题、“大多数组员”出了什么状况。小组契约是群体的一种默契,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当有人违反契约时,先不必感到被冒犯。特别是当“大多数组员”都“违反不少条款”时,已经很明显地反映出这不是个别组员不遵守契约的问题,而是大多数组员都未能做到的现象。
+ m; p! c* _3 l1 o3 n6 a
; T1 J* O7 X( R 这位同工问:是严格执行惩罚还是采取其他的办法?但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同工对于“大多数组员违反不少条款”的现象有怎样的分析,因为,不同的分析就有不同的应对。同时,同工的问题还反映出,似乎小组契约没有贯彻“按法执行”,这亦可能是问题所在。# ^3 M$ G! C& w: v) E: S% J! N" @
" |% C" t1 k: \+ K2 H
制定﹑实践及奉行小组契约的过程,是促进小组组员成长的重要过程。如果惩罚方法的目的只是压抑组员的反应,那倒不如利用这个不协调的状况,与组员开放地讨论他们怎样看待小组的状况,因为毕竟小组是为组员而组织起来的,而不是为社工而存在的。讨论的目的不在于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内容,而是在讨论过程中让组员看到不同行为的后果、权与责的相互关系,让他们学习怎样更有效地表达自己,在不同的意见中协商,提升他们的社会意识。讨论中就让大家好好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个人与社群生活的磨合底线,鼓励大家为共同的需要和利益而努力吧。
9 d b$ y. m2 n v/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