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77|回复: 0

[案例|期刊|心得] 社会学专家眼中的社工发展三大瓶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12月16日 10:04:37
   生活报12月16日讯 在“哈市首招648名社区专职工作者”消息发布的第二天,手拿报纸的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兴奋地打电话给在哈市民政局工作的一位朋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组织的这个招聘太好了!”
   和普通读者不同,作为社会学专家和我省12所社工学专业高校联盟的理事长,曲文勇看到了一份希望,“终于开始大规模招聘专职社工了,这对今后哈尔滨社工工作的发展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而,在欣喜之余,曲教授也有一丝忧虑,作为一名社会学领域的专家,他更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工”,以及当下社工工作所面临的瓶颈。  
    瓶颈一——

  认识误区:社工等于居委会大妈?
  社工究竟是干什么的?尽管大学毕业后,魏琳(化名)已经在哈市道里某社区当了两年的社保员,但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她,也同样困扰着很多想要在社区里有所作为的年轻社工。
  2010年夏天,魏琳从哈商大会计专业毕业,最初进入社区工作时,她的工作热情就像那个炎夏一样火热,工作优势也十分明显。“全社区只有两个大学生,我的电脑操作最熟练,大妈们好几天才能敲完的资料,我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可是后来,魏琳发现除了经常要做一些常规的社区行政事务外,她基本上不参与社区其他事务的管理。她在网上看到,南方一些发达省份的社工经常会接一些服务社区百姓的“项目”,但她来到社区快两年了,连项目书的影儿都没看见。大多数时间里,她的工作内容除了在电脑上弄材料,就是等待社区居民找上门来办低保。就这样工作了两年,魏琳自嘲像个升级版的“居委会大妈”,她坦言,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就像现在身处的这个严冬一样,早已降至冰点。
  人们很轻易就能将社工与义工区分开,因为一个领工资,一个零工资。但社工与“居委会大妈”似乎就没那么容易界定了,很多人在心里给二者画上了等号。“从专业角度讲,社工并不等同于居委会大妈,社工的工作职能,其实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曲文勇教授口中的社工职能,对很多非专业的人士而言,还只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乌托邦”,即便是已经工作多年的社区工作者也很少有人了解。
  外界对于社工职能的误读,以及社工对自身职业缺乏全面的认知,让曲文勇教授有点儿着急。“真正意义上的社工,不但要参与社区行政事务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工作对象,他们打交道的对象,不仅仅是文件、材料,更多的还应该是活生生的人。那才是社工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社工都忽视了这一点。”
  解决之道:很多社工并未将之当成一份事业,而仅仅是一份工作。这样低的专业认同和专业态度,在处理琐碎的社区事务时,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曲教授建议,“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社工,其实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一个社工学专业学生要用四年的时间,去学习社区工作、社会心理学等十多门专业课,社工培训千万不能走过场,至少,要让社工们学到一些先进的工作方法。”
  瓶颈二——
  人才外流:有的“南飞”有的转行
  在此次哈市专职社工招聘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部分的报名者来自各行各业,学医的、学农的、学商的,就是少见“对口的”社工专业毕业生。
  其实,社工学专业已经不算是一个新兴专业,该专业已在我省高校中开设近十年,相继有12所省内高校设置了社工学专业,培养了近万名社工专业人才。那么,这些专业化人才究竟流向了哪里?
  “我们学院今年刚毕业的本科生就很有代表性,他们和之前的师兄师姐们的选择差不多,基本上大部分都去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考研,还有一些不想出省工作的,干脆直接转行了。”曲文勇教授无奈地说。
  北方的社工工作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滞后的,很多社工专业的人才,学成后纷纷“南飞”,去往北京、深圳、广州和上海等地。究其原因,那些城市不但有很多专业的社工机构,还有大量需求社工的市场,而且工资待遇也普遍比北方要高。
  当下,很多社工都处在较为尴尬的夹缝里生存。一位社工的QQ签名状态是“我想要的只不过是不后悔现在,不害怕将来”,看上去让人颇感心酸。社工们一方面在丰满的理想中体验助人的快乐,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骨感的现实中寒酸度日。
  哈市香坊区某社区的王文(化名),大学毕业后已经当了三年的劳保协理员,扣完保险,每月开到手的工资1100元,“我心里挺喜欢社工这个工作的,但目前,我处于半啃老状态,就算再怎么省着花,每个月还是得当月光族!”
  解决之道:在一个越来越现实的社会中,除了理想,社工究竟要拿什么坚守,除了稳定,社区又要靠什么留人?要吸引社工并留住人才,首先必须要提高工资待遇。另外,还需要探索社工向上发展的稳定机制,比如上海建立了社工督导制度,督导的作用不仅仅是监督社工工作,还有鼓励作用。做得好的社工会有更多提职和加薪的机会,让他们觉得工作有奔头儿。
  瓶颈三——
  社工机构稀缺:
  黑大社工服务中心是第一次试水
  今年6月,哈市南岗区与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成立了全省首个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南岗区黑大社工服务中心。该社工服务中心的成立,是探索社区服务乃至社会建设发展新模式的一次尝试。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有不少社工服务站和公益服务中心等专业的社工机构,当政府的某个部门需要社工服务时,通常会把需求项目拿出来,面向社工机构招标,这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政府花钱买社工服务”。社工机构根据招标项目,制定计划书并投标,中标后的社工机构根据计划派遣社工,到需要社工的单位进行专业的社会服务。
  而这样专业的社工机构,在今年6月,黑大社工服务中心成立后,在我省仅有一家。黑大社工服务中心被南岗区政府称为社会组织的“孵化器”,南岗区政府每年将投入不少于100万元资金,向其购买专业的社工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临终关怀、法律维权、紧急救助、居家养老等菜单式社工服务和专业组织服务。黑大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孙志丽告诉记者,“这相当于一次试水,如果这探索性的一步取得成功,将对哈市社工机构的发展有很大借鉴意义。”
  建立社工机构,其实就是在政府指导和推动下,整合各种资源,向专业机构购买专业社工服务,为市民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性公益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孙志丽说,“专业社工带来的家庭服务目标与社会资源联系在一起,通过个案处理及辅导服务实现并促使市民由单位人到社区人转变,社区与政府之间由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转变,由简单粗放型服务到多元化精细型服务转变”。
  解决之道:曲文勇教授认为,社工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需要政府来花钱买服务,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可是当前,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北方城市,政府对于花钱买社工服务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南方一些城市,政府会出资购买社区服务,比如,今年广州政府就拿出2.64亿元购买社工服务,打造132个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原文链接:http://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2/12/16/054447343.shtml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5 19:03 , Processed in 0.06377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