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530|回复: 0

[华南] (佛山)工作不如意 宁愿呆在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8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工作不如意 宁愿呆在家?
4 t% V# l0 d6 R! W& @4 O+ ~" s
                                                                   2012年10月18日06:54 来源:佛山日报
! m& i0 G$ Q0 Q7 r; q+ ?9 S; f

1 r3 k6 A. u4 ?  g" a  近4成的本地青年处于未就业状况,沦为“食红族”。昨日,佛山希望社工中心公布的《桂城青年就业需求调研报告》显示,39.49%的桂城本地青年宁可宅在家中坐吃分红,也不愿出去工作。昨日,佛山日报记者走进桂城村居,探寻深层次原因,并邀请青年研究专家一同探讨这个不止发生在桂城的“食红族”就业问题。! `/ S. |3 f! Z9 {/ b: Z3 T
- K& Y' a9 R- J" z/ i
  个案:
7 t; w" t6 X0 {
" n, D+ q/ c( G* B# T6 b. w! L; C  30岁还要妈妈带着求职7 {* n6 b% U, F) ]7 b
+ F0 H0 _! N! T- H4 K* J. [3 a' Z
  “一名30岁的男青年阿华,居然还要妈妈带着到招聘会现场找工作!”昨日,佛山希望社工中心社工李季说起上个月在虫雷岗公园举行的招聘会上的一幕,感慨连连。8 [( ~- X& h! S1 {0 p) {. i
: O3 a1 |- U0 A
  当时有40多家企业连续两天到场招人,共吸引232人到场参与应聘,但仅有62人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占26%。 “这个结果在我们预料之中。”李季说。李季是今年4月从深圳转到桂城,专职从事辅助青年就业工作,“与本地青年接触后我们发现,他们的就业态度完全不同于普通外地求职者。”
. C+ s7 ]3 Z& ]. F1 i- A: n1 s# \
" Z5 t; ^& G6 {" P. a) w6 E  昨日,记者来到桂城西约社区随机采访了多位当地青年。今年26岁的阿丽4年前大学毕业后,至今仍待业在家,“我毕业后至少做过10份工,但没一份适合自己的,要么钱太少,要么离家太远,要么工作太累。”, \5 x! U% M% K' l
8 M5 m+ g# k8 s9 s3 D
  经过一连串跳槽折腾后,阿丽在父母建议下干脆放弃找工作的念头,全身心在家休息,经济来源就靠每年的“分红”,“这些钱基本够我开销的,而且这个年纪主要想尽快把自己嫁出去,也不想再找工作了。”
5 I: ^( A, a4 A! D* h5 ^! z9 [; L+ I4 n% X' b
  而念过职高的阿兵就业难度更大,“并不是没人愿意要我,只是我实在不想为了一两千元工钱把自己搞得很累,反正家里也不缺这几个钱。”至今,毕业已6年的阿兵成天除了出去会朋友,其余时间基本宅在家里打电游、网购。据调查得知,这些未就业青年每人一年能得到分红几万至十几万不等。" ~' ?' P9 N% y' \/ ~0 y
9 F2 W6 T1 y* O9 f
  “要想让本地年轻人同外地人一样地去吃苦做工,不太现实。”西约社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笑言,“没有经济压力,也是他们不愿出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老是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 [- B: B* u) A; [

2 ?0 g  L& b* Z% _6 P  调查:1 O6 j( K$ _# o/ l, `3 Q

# g% R( t: P* q  4成本地青年未就业: J: a) c6 u+ h0 l
5 ~6 q$ \/ F7 Z/ Y7 [
  “桂城青年就业项目”从今年3月3日启动以来,截至8月25日,已建立278个求职应聘者的“人才库”,102家用人单位的企业库。但仅有50个推荐就业成功的案例,成功率不足20%。而截至昨日,仍在岗就业的人数仅剩38人。
( x3 u" y" J' u+ |, F3 l5 `; O! q
+ {( l  t$ a4 `* z  “对不少青年推荐了6次以上,仍未能配对成功。”曾在深圳工作过的李季觉得,与深圳青年相比,桂城本地青年似乎有点“懒”,“深圳本地青年肯放下身段,与外来求职者竞争;桂城本地待业青年很多是毕业好几年,嫌工资低、工作环境不如意就不愿就业,久而久之,便甘愿在家做一个"食红族"。”( ]2 [2 t" c7 y% C$ A0 l5 g

" P' u8 E5 n2 M/ [, h* Z8 w  昨日正式公布的《桂城青年就业需求调研报告》结果显示:30.25%受访者在家待业,有工作意向;另有9.24%的受访者在家待业,无工作意向。
; H6 U3 ]/ h- O/ J) ?- W' D! P7 p: R1 e% f
  该报告是由佛山希望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们先后走进桂城东约、西约、南约、北约、平北和三山6个试点村,再从6个试点村中随即抽取各50名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
5 E* |1 g& i3 H/ m; m+ p9 X+ U
' ~$ C/ ~1 C- F( S. s8 ^  社工中心负责人张博瑜介绍,“报告”把未就业青年类型主要分为6种:1、毕业后择业态度不正确待业在家的青年;2、家里有一定收入,无就业动机的青年;3、自身条件较差,未能找到理想工作的青年;4、行为有偏差影响其就业的青年;5、因患有疑似精神疾病或其他生理缺陷导致未能就业的青年;6、有创业动机,但创业条件不成熟的待业青年。“前三种类型居多,加起来超过10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 ^8 [8 t# Z9 e! y5 K' K4 g  w
( b8 d. {0 e% j8 {( E  析因: 经济富足上进心不足7 M4 |6 F3 r: I% [( q
7 z7 R- d" A+ b7 {( v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食红族”的出现呢?社工们针对调研报告的数据及一些典型个例进行了分析。8 i* p" q: \$ [

- [$ C: \" q+ l! T" c& _" F; e2 t  北约社区20岁出头的阿康,是李季跟踪过的一个个案。阿康大专毕业后曾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公司倒闭后,失业在家的阿康也想过再找工作,但因为有分红不缺钱花,找工作显得不那么迫切,一晃就在家待业一年半了。过惯懒散日子的他如今更难接受去工作。
4 }+ [4 J/ ?1 c8 j0 C: |2 W! s6 C7 Q1 _6 v9 c% I% G
  “衣食无忧,缺乏生活压力,也就缺乏就业动力。”李季为阿康提供了职业心态方面的辅导,前后面谈四次。阿康才重新开始面试,最终走入职场,找到了一份汽车公司接车员的工作。
: i3 }3 h3 [" D: K, o5 \8 C/ }2 x1 {: G2 b+ j0 ]1 Q0 O
  “这种"复出"个例不是很多,更多的本地青年还是待业在家,或只做一份短工。”李季透露,到社工机构求助找工作的,不少是父母来帮忙登记的,应聘者本人却一直未露面,“这群未就业青年,甚至连与我们接触都懒。”% t5 u8 w, Q2 R

6 ~0 l) M% v. B  a  C  作为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天安数码城一企业老总的周先生,经过几次失败的用人经历后,如今已基本放弃了本地人的录用,“我发现本地年轻人真的不如外地青年能吃苦。工作不积极,还不能批评,动不动就拍屁股走人。因为他们根本不缺这几个钱,家里的分红都够他吃喝的了。”
: L! Y8 {; |- |; @/ b$ I( l% s* N* L, I) r# q" ]0 O' W+ |
  调查结果显示,6个试点村中不能持续工作3个月以上的青年有30~50人左右。而这部分青年恰恰是家里有股份分红等收入,在家人不催促其找工作的情况下,养成长期无所事事,形成懒散的习惯。
/ O4 C8 g5 x: O4 z( ?
1 F0 o+ e( O& i* d6 Q  对策:
# }7 N9 @5 O3 W+ x- u& O
: U/ _, {2 [; X  转观念 给荣誉
3 v/ T6 `* E% Y" G1 D; R+ B" n2 Z2 b! ~/ y7 `0 \, \
  “这份调研报告,真实反映出目前桂城青年就业现状及态度,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提供了调整依据,十分有价值。”桂城街道社区工作中心项目部部长冼淑莲对此次调研十分赞赏,并称已将调研报告提供给相关上级部门以及相关村居,以期为今后的青年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y6 h" d8 z8 y3 f& ^

, D  J& r7 P, x$ A8 M  ]  “佛山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和外来青年涌入,本地就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本地青年如果不及时转变观念,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将来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李季担忧地说。
* `7 w# z  c$ u  _  A1 |7 ?0 w% y8 l6 L
  其实,为鼓励本地青年就业,桂城街道劳动、城乡统筹办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给本地青年提供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直到此次引进社工机构。- L$ u3 X1 ~) h9 w( u& S0 w- C: x
# R, c7 f  G* u! E
  李季介绍,社工中心服务的对象是桂城社区18~45岁的青年,但目前三个试点加起来,覆盖的范围才达到30%,“我们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争取两年内覆盖率要达到80%。”7 O  _- m+ H% p

0 i1 Z* A- e; q+ ]  目前,通过几个月的“摸爬滚打”,社工们也摸索出本地青年就业“口味”:工作地点离家不远、工作环境不错,还要有一定的荣誉感。为此,社工中心接下来将通过“新蓝天展能计划”(岗前培训、职业培训和暑期训练营),“在路上同伴计划”和“社团孵化计划”,设计开展各种青年辅导就业服务,同时再开展沙龙讨论热门话题,从而提升合作技巧及创意能力。  Y: L  J4 ^& F& k6 G; i/ x
$ K/ g' F6 d$ ?8 z
  专家建议:3 n, j8 }+ C5 z3 x4 x6 H9 \
, r* A, g- T! z/ {& b9 l& \& v' u
  可探讨分红与就业挂钩
2 s  J- Z6 N% U8 F; t5 _5 g1 u( s/ Z- P. }1 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谭继光认为,“食红族”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十分常见。针对该人群的就业问题,他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 W" W, r" W* s; ~3 b* c. _$ P4 W6 r+ |* u: B4 k, o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多组织一些就业技能培训,促进该人群各方面技能提升,鼓励他们“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让他们明白,目前的工作可能收入不高,但却是一个积累过程,可为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 c* W. j. e8 @5 Z2 \( }5 ?5 L
- @" C5 J- h/ L! ]5 u8 A# X  其次,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公民服务就业”模式,为该人群提供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就业、创业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更多职业荣誉感,以求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就业积极性。
3 A2 f# i2 E5 {, {4 Q  t" j9 z
# d# ^) Z" a7 R  S6 O: [4 y  另外,政府可积极引导当地村民自治机构,积极制定政策,将分红与就业挂钩,形成奖惩分明的激励、处罚制度,来引导该人群就业。不过,政府只有引导权,具体实施还得看村民自治组织的决定。
  m5 t0 j. J: I+ h' |5 b$ o5 g" d' A

( A/ ?) ^8 ?; W, x' f
. H  f0 T, y% g) K原文链接:http://roll.sohu.com/20121018/n355116536.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3 19:27 , Processed in 0.06353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