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将推“社工化”党员志愿服务
y+ B8 {8 U- y& j$ z 南方日报 2012-09-14 08:36:46 , q2 i& u5 i; a& {
! F0 A* _. F: q! f
党员志愿服务创新,将为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X+ c9 h0 `% f- o 更多观点碰撞请收看今日22点20分佛山电视台南海频道《有话直说看南方》节目6 E* h1 q! g; D6 ~: ]) J
, Z& Y) v& _! v, D; {7 G 核心提示
* a( \' z$ \9 F5 H; B0 s! J) Q
本周二、周三,全省推广顺德南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佛山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南海参观考察了平东社区、虫雷岗社区等“政经分离”改革前沿阵地。汪洋指出,在广东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农村社会矛盾暴露得比较充分的地方,原则上要大力推广“政经分离”改革,“政经分离”后,则应进一步加强村(居)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 k( {$ j8 C# {/ b {
基层党建引起重点关注。就在现场会召开前夕,南海公布了基层党群建设创新综合体“七一空间”的建设方案,提出以党建工作创新引领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思路,党建切中改革命题。
9 A' R* k2 j: k2 C4 q “七一空间”五个主题空间
) Z' \+ m7 H3 t2 L
大沥镇社会服务发展中心
3 E# _# v0 z1 [1 y$ ~1 g 承担大沥社工人才培育规划研究、社工人才职业化管理、社会组织孵化以及协助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开展等职能。
; l" s- {, h& d! j8 C, z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 l% V5 [1 K! V1 Q8 w% l. \ 开展以社区妇女、青少年、老人、困难人士及其家庭的综合服务,具体包括长者服务、儿童及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和康乐服务等。
% s# Y2 T) x! O6 C
工青妇“枢纽”中心
: F C6 s ]* R5 y w: }
承担探索群团组织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任务,把人民团体做大做强,进而影响大沥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构建枢纽平台,研发全区性工青妇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辐射至全区。
/ x: l) F! G& _- G
行政服务深度延伸服务中心
/ _; G7 }, d5 q! _ y8 G3 W6 w+ F, o 通过设置便民服务窗口,并引入NGO组织,令政府各项便民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服务项目,在下放延伸政府行政审批职能的同时,也扩大群众接受社区服务的受益面。
( U3 T9 E! s" F( ~$ ]2 e, L
主要是以党建为首的各项行政审批业务的延伸。突出党籍组织关系迁移和管理,共青团、妇联、工会、慈善会、残联和各种政府权责内的社团审批业务的延伸。
! a" d: b% R% f3 H3 e( O) m, S* s 党建服务管理创新中心
' m* b& @5 p$ @ 以党建统领综合体建设各项工作,具体包括建设“我知我党”立体空间投影墙、拓展一批党组织、建设“1+7”党代表工作室、成立“南海区党员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建设党员“社工化”培育阵地、开展“蝶变”计划和建设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公益空间)。
) G& i- ^1 m2 E. K: v0 m
除了党支部,党员还将有“新家”——专门的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党员做服务,将会掌握社工手法和技巧——党员社工化,让服务更贴心、更专业。
k& i% e2 q, o: s* H* _$ B
近日,南海党群建设创新综合体“七一空间”的建设方案公布,传出的上述两个新消息,让人眼前一亮。
' J' j, p& ?5 e9 V" @1 k
如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南海、顺德考察时所说,新一轮的改革涉及面宽,涉及深层次利益格局调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成功,南海“七一空间”的建设,也旨在通过创新和加强党群服务,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和改革基础。
/ T0 I4 a6 S' D2 O- {! k$ I 从建设方案看,位于大沥的“七一空间”今后将让南海的党员志愿服务呈现“结社”趋势,一方面是“连结”,即通过联合会这样的NGO组织连结党员志愿者和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则“社工化”,即让党员掌握社工手法和技巧,以更好服务群众。
& P0 }' k% a/ }! Q; C3 E/ G 党员志愿者将有服务联合会
8 u+ d7 X& ?2 d2 U% I) O; v/ W% K1 Q
“‘七一’是党的生日,用‘七一空间’命名,也是为了突出党群建设。”南海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七一空间”是南海区委组织部、社工委携手区共青团、妇联、总工会,与大沥镇政府联动建设的综合性社会服务创新管理阵地,也是南海首个“党建+群团建”的服务创新综合体,选址位于大沥沥雄社区,预计今年底建成投用。
8 g- L3 h5 C* f6 T f4 W. h 据介绍,在“七一空间”的五个主题空间中,党建服务管理创新中心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其中,成立南海区党员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又是重要一环。
8 ~# ^/ J: `" X5 w1 z5 } “党员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将以NGO的形式注册成立”,上述负责人表示,该服务联合会将负责管理和服务南海全区的党员志愿者,并带领、指导和推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在八个镇街开展广泛的志愿服务。
4 P5 M X8 ]) S& A 这一创新举措的背后,是南海近年来党员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
" N( S3 h) m8 P; d! e& K8 ~2 t 今年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南海目前共有党员志愿服务队496支,党员志愿者31000多名,开展服务时数近18万小时,服务群众近50万人次。服务的党员志愿者广泛来自党政机关、村(居)、企业、社会机构等。
. f: E$ u" U4 |3 t" q; F8 H! R
“党员要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谁来服务党员?”南海区党建领域有关人士认为,广泛开展的党员志愿服务为党员发光、发热提供了平台,而服务联合会则能为党员这种光和热持续提供能量。
`/ c, {. j1 r5 @
“群众有困难可以找党员,党员服务有困难可以找联合会”,南海区上述负责人表示,党员志愿者服务联合会相当于是党组织直接凝聚的社会组织,这种拓展能增加党组织的“触手”,带动更广泛的服务开展,“比如党员志愿者服务需要用到场地等多方面资源,单个党员可能很难争取到这些资源,但联合会就可以出面去协调争取资源,这样服务开展起来就方便很多。”
$ U0 c% u' y3 h, x r
这是南海在党建领域一次积极的创新尝试。
# i" V5 J" J8 c3 `: @
上述党建人士就表示,党员志愿者相当于“党员义工”,但并不是一种职业,而党员平时归属各支部管理,规模相对较小而又相对分散式的管理,其实不利于党员志愿服务的大规模开展。而通过注册成立联合会,相当于以社会组织的形式赋予了党员志愿者团队更多的社会属性,也有利于吸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党员志愿服务领域。他形象地说:“注册成立了NGO,如果打响了品牌,有比较强的实力,今后联合会还能接受社会的公益捐助,也能参与政府的公共服务购买。”
6 W/ u( U" T- Z. s7 {# |: p 党员“社工化”培育将成常态
# B b" i4 b3 D6 t2 i9 i
除了注册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联合会,“七一空间”内还将建设一个党员“社工化”培育阵地。这意味着,党员“社工化”培育将成常态。
7 y3 i& _) F& d9 r4 G( P5 U) T, b
党员“社工化”培育阵地意在将“七一空间”打造为党员学习、培训和交流的基地。南海区上述负责人介绍,“七一空间”建成后,会邀请专业社工为党员进行社工知识的培训,让党员(含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多掌握社工服务的理念和技巧,以更好的手法开展服务。
, p. m. r4 `! `/ e% b: ?
“条件比较成熟的,还会推动党员考取社工证。”该负责人表示,南海今后也会搭建舞台,让考取社工证的党员充分展示其服务技巧,在党员中形成带动、示范效应。
' F1 f& m7 c1 C' Q
这将“党员社工”的概念再一次推至台前。
; x9 y7 ^) Y4 z& r. ] 今年6月,佛山首个社工学院就在南海桂城“开学”,该社工学院邀请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党员、基层干部等社会工作队伍进行社工知识培训,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就是党员社工的培训,目前各村(居)党(总)支部书记已成首批学员。
. c! w4 K& f+ e) l4 l- W “党员社工不是发展社工成为党员,而是让党员拥有社工的服务技巧与资源链接能力。”南海区社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七一空间”的党员“社工化”培育阵地与桂城社工学院有所区分,社工学院是培训的一部分,而“七一空间”则是基于党员社工工程的整体考虑。
, @! J. R& ~# F- B5 |$ A% N 实际上,党员与社工结合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此前,沿海江浙已探索社工党员的服务模式,有个别地方还探索建立了由党员参与组织的社工服务组织。
4 |* }: p1 P( N4 d- N 南海一位资深社工人士就看好党员“社工化”的模式。“社工最拿手的是服务,也是跟人沟通的技巧,很多政府难解决的问题,往往通过社工耐心、细致的服务就可以化解”,她认为,党员同样需要很强的沟通技巧和服务能力,而这正是社工的强项,“党员‘社工化’培训,相信会给党员志愿服务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 |" s+ v8 w) l# o V, D ■相关
9 X6 a7 T2 J6 A* S; s- [4 i- M
建工青妇“枢纽”中心将触角延伸到基层
. @/ J. Q- O. U% ` U! \/ t1 _4 {1 D
党群服务如何推进?在今年举行的全省社会工作会议上,汪洋书记曾强调,要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打造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据悉,“七一空间”就将建一个工青妇“枢纽”中心。
“工青妇群团组织如何真正在地方上发挥作用,既要各自发展为枢纽型组织,又要有一个更大的‘枢纽’将他们纽在一起。”大沥镇西区社会管理处副主任潘玉贞介绍,“南海工青妇枢纽中心”就将登记注册成为一个“大”的社会组织,让其去培养发展一些工人类、青年类、妇女类的“小”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项目。
! [- j% R% d% I7 X& N/ h “比如说民间‘红丝带’组织,就可以凝聚到妇联组织下,共青团下面的一些协会也可以凝聚过来,等这些社团或社会组织发展成熟了,政府可以再向他购买服务。”潘玉贞说,以大沥为例,目前大沥妇联旗下已有五六个社会组织,经团委注册的也有两三个,这些组织开展服务只能游离在社会上“单打独斗”,但今后归类到“枢纽”中心下面,就能跨部门“强强联合”,发展壮大。
! h* T1 ]! G( K7 Q 另外,目前社会上一些类似工青妇组织的社会组织在工青妇之外“另起炉灶”,往往存在“两张皮现象”,比如说青商会的管理就在区和镇(街)中涉及工商联和共青团,他们独立开展一些活动,接触到的一些对象,有时会和镇(街)共青团搞的一些活动重复。”成立了枢纽中心,就能让镇(街)共青团和青商会合作,互相学习经验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分配利用资源。
9 J8 c" J. U- ^; i2 U* e 此外,枢纽中心还将探索承接一些民政部门下放的权责,例如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青妇类草根社团的备案登记工作。
' ~7 X3 L1 q2 I( L& W$ s% {& e
据悉,今后还将在商务楼宇、购物广场等建立枢纽中心的相关工作站,如党建工作站、工会工作站、共青团工作站、妇联工作站、社区服务站等,将枢纽中心延伸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枢纽中心还将做一些公益服务项目,例如在“本地人就业”上做品牌性突破,成立“待业人员成长互助会”,促进当地人就业发展。
8 P' z( o4 U. l0 I8 V0 `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赵进张素圈
8 a& Q; Q: I7 Z2 \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卢奕诚
+ L# o6 E3 F9 o3 A, q8 w% W 统筹:赵进+ [+ f$ N* Y0 B8 q% v2 E
& P9 k- T! o1 w4 }8 ]& w
- a( s! m! J. ^
, {7 o( o7 G1 [- D: A7 ~1 h1 u1 Z: `. Y( o7 ?- q* M- `
/ H3 W O+ h3 R7 z" j7 q, v; l1 O4 A; ]1 H z4 W+ D6 D% m
原文链接:http://www.21cbh.com/2012/nfrb_914/384695.html 7 o7 P5 Y6 h-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