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9-14 09:17 编辑 & B' M$ _" D& P+ k
# h/ R. U0 q1 F& F" L- a2 G 社工“洗楼式”家访解民忧
* G6 k$ B- G/ k* D4 s6 { 2012年09月14日08:23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 B" u- |/ h- P
在越秀区建设街康园工疗站,社区居民开心地玩转盘。
5 d& O, i- }' D2 L
* O4 w8 e' Z. t! B! A0 p0 T; m) M& n 社会管理创新
2 C/ \ k# k9 ?; S2 ?" [
$ s9 X8 j; v* B
7 ]" t& z! ^! H8 G6 _9 ^4 a1 Q* _1 [! ~* m1 g- \- F% E
关键词 ]+ W% t1 P, W
b3 |6 G: b% S4 k4 g1 N
有学者把“社工”、“社区”、“社会组织”比喻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三驾马车”。从这三个维度来看,不仅富有创新空间,而且与改善民生和建设“大社会”、“好社会”息息相关。# K; G( f8 H% X- ?, ?. h( Y* R/ f# U
" s0 c( `2 Z( z- D0 g$ X! A" f- ^
连日来,我们深入南粤基层调研采访,挖掘出一个个关于“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的新鲜故事。这些故事携带着泥土的芬芳,饱含来自基层的创新智慧,经验弥足珍贵,探索影响深远。它们以小见大,反映着南粤大地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V M! `1 X; l2 a2 S. z2 {& O( X
/ \4 S8 c# L& R" E% x 时间:9月3日
2 z* Y) j) P( ? b+ c6 B2 x' |) S5 j5 B1 @, n, ~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家庭综合
% L3 c' U/ |$ B( c8 H$ O& i4 S
9 e3 A+ c, I4 K6 G) D' J. I3 B1 j2 d+ i 服务中心: P6 Y+ `& V+ Q; Q9 f
# M4 m* U" a. B' N8 u
聚焦点:专业社工服务0 j0 h" x- V! S
! C2 s s- y/ _. |2 w: v! q 寄望十八大& |' g( N& T9 P) L: Y) B0 G/ ^
) h2 y' V' s7 s. o& @ 社工机构进入服务领域,效果是逐渐显现的。过去的3年,阳光社工和督导把社会工作当成人生的事业去做,用心、用爱去付出。回首每个服务点沉甸甸的工作记录和指标,饱含众多渗透社工心血的“阳光故事”,这一刻,我们感到:“值得”两字值千金。希望社会工作者们坚定信念,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 ^ ]6 Q8 t }4 m l4 k/ b9 v, ]+ x0 r: I
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理事长朱静君
% C' U( p* S: G/ i, ]. O, \. S& j8 H# d# M2 X
在广州越秀区建设街,无人不识“阳光社工中心”。有居民告诉记者,自己原先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社工,当亲身接受过社工的服务后,就真尝到了甜头,把他们当成了朋友。+ H) R) p6 q7 j) m
! g! F4 k8 p6 h: E, ]: m+ I# R) h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在建设街的服务点时发现,这个由4位大学老师创办的社会服务机构,3年多来聘请了80多名专业社工扎根社区基层,服务社群。他们常通过“洗楼式”家访的形式化解社区居民矛盾。
& m# p/ h m) W% b8 w4 M! t) G2 t7 @
汽车乱停问题请社工解决
5 m, j9 w- B. B. R! ^% X: ]! W% o7 j. w/ ]1 W
来到建设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记者发现,这里虽然办公场地不大,但整个环境格调却十分温馨。% ?' L/ L! X I: h6 A# Z
/ G' J' h9 K4 g$ U5 y
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理事长朱静君向我们介绍,2009年2月,建设街试点引入社会服务,在越秀区民政局的推动下,与当月刚刚注册的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牵手,设立阳光社会工作站,推进社区自治。
7 n, [3 C" U! B5 q; W! d2 l. k
" N1 |3 [% R& s; A+ x 朱静君是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这些年,她和“阳光”机构一路相随。“阳光社工站是我们最早的探索,第一年获得了政府购买服务经费28万元,从一个居委会社区作为切入点;第二年初见成效,购买经费达到82万元,服务扩展到9个居委会社区。”$ U# t+ R6 k4 ?8 k
* |. a; I9 u! m! j- N2 f( \ 朱静君说,阳光社工站的第一项“棘手”任务就是解决东四街、东五街汽车乱停乱放和噪音废气扰民等困扰社区多年的公共问题。社工们对300多户居民进行家访,发放问卷,听取居民意见。有70%的居民赞成“划出部分停车位,向停车者收取费用并聘请保安”的方案,最后被社区采纳。
; d9 f" T. Q4 v8 ^
. L3 x: q1 q8 o$ ]1 \7 _, H; K 大学老师“下海”办社工机构& }, h6 ?8 l2 @0 p2 j* M
: I6 h1 \& w* M- @
朱静君说:“2008年的暑假,我参与了广州市民政局组织的由广州市5所高校师生代表参加的"百日援川"服务。在汶川映秀镇从事志愿者形式的社工专业服务时,我亲身感受了社工在救灾重建工作中作为第三方力量的专业价值。”
/ \# u( I& H' z8 Z3 K Y" P! A% s( E4 P( Y
援川归来,朱静君和3位老师讨论决定:“下海”办社工机构!他们走出校门,共同出资3万元创办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4位老师组成了理事会。
9 Q0 e7 v5 M* L( y) Q& e8 Z% B. h# l' t1 ?
阳光社工机构的副理事长阎安说:“长期以来,社工系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我们并不清楚,举办机构可以给我们一个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研究社会、探索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平台;可以促成学生在专业领域就业,而不是一毕业就改行;可以为专业学生800课时的实践提供实习基地,打通产学研结合的通道。”- S0 f& \$ ?5 w- i; L
: _7 a- n- {7 ]" H. m
阎安说,当时高校教师举办社会服务机构,前途未卜,4位老师准备尝试一把,“哪怕失败了,也会有所成长”。大家一起讨论章程,确定机构名称,希望社工像“阳光”一样透明,深入人心。向来只熟悉教学的老师们跑税务、银行等部门办理一系列手续,边干边学,历时几个月,终于在2009年2月拿到了“出生证”。
, L2 w0 R7 z" ?3 Q5 M N1 W
1 D( d2 V, z8 P, H' ] n 社工教授在社区坐班服务# S- H/ Y* G+ S( h+ T% p
( o& g! g9 g3 H& V& K' B 如今,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承接了广州市建设街、矿泉街、人民街和大新街的家庭综合服务,一年承接的政府购买服务就达到800多万元。
8 k: | J, t7 W6 b$ Y4 A1 [1 O
& N. \6 ~0 ^. q4 C& ]" v2 S4 w 尽管这个数字比较庞大,但“阳光”作为公益性组织,机构按规定不能分红,理事会4位老师也坚持不从机构支取固定薪水。他们分别担任督导,就算其中有的是教授身份,也在社区实行坐班制,服务第一线。在初期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老师们以志愿者的形式担任督导,直到2011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拓展,老师们才开始领取每次几百元督导费。
+ _8 \" I/ p0 Y4 I. s. ]
' ?: z2 U+ N" M* ]2 W 既要在学校上课,又要运营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确实非常累。理事会几位老师都是在课余挤出时间为“阳光”做事,让自己变得更忙。理事会4位老师不插手机构的行政管理和人员管理,但是每个星期都会到社区坐班,对社工开展督导和培训,对特殊个案进行“专家会诊”。4 \! G* y! R7 r/ k6 f) p
) ]8 W: V% z+ ^ o
“大家都是实干家,不是理论家,边干边探索。”朱静君说。6 i/ s y( H- c" `/ X8 y
6 @) l( n' |0 M$ W" ]# Z0 l/ B7 j0 x$ }- l3 b2 _2 x
6 I2 i+ }- T8 t+ j/ o' f, }9 f3 v; k# }. _
" M5 S, U% e7 h5 u* a: l4 |0 q
( [( ]& K# S. U) s& w原文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2-09-14/145841224.html2 O6 I, n+ J$ v, b'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