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3月2日 深圳商报 B2版
2 t& f8 S$ j" [/ {! j市民今后将可更多地享受个性化公益福利服务
: G2 _ K M' B/ E2 p
7 H% u4 \: d3 U( d7 v开篇的话+ l4 r! Y8 p/ X1 w
% A% y6 c4 m6 J& I5 |3 j/ ]- M! A }社工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一项制度创新。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圳迈开了全面推进社会工作试点的步伐,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在社区、学校、福利院、医院等多个领域闪现着他们工作的身影,他们以一个新兴的职业身份进入了深圳市民的视线。什么是社工?社工是干什么的?社工能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圳社工制度的稳步推进中找到答案。关注深圳社会工作,关注社会工作者群体,深圳商报于今日开始,推出《聚焦深圳社工》栏目,作为我市首个针对社会工作为主题的专题栏目,从社会工作的管理、教育、研究、咨询、督导、案例等多层面追踪我市社会工作发展,见证我市社会工作制度发展。
. |( ]7 }. v% K7 V( a+ p
2 P5 `3 t( ^8 g- y; X- w' P作为“聚焦深圳社工”开栏首篇,记者专访了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请他讲述过去一年深圳社工制度推进的情况以及成效,同时展望新的一年深圳社工制度的发展动向。& z+ L0 T6 u. N: X) R8 c' r
/ v# M$ J- r% U3 n7 F. k5 b
问:在过去一年里,深圳社工制度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 c- w/ o" ^3 e# {3 S$ {" h
7 b. }- Q/ Z! K7 G. P6 |9 L! p答: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社会工作试点稳步推进,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三是构建制度架构,明确发展思路。四是广泛开发社工岗位,全面开展试点工作。五是积极培育社工机构,形成竞争机制。六是推进基础工作,提高专业水准。" \5 G3 f/ R: Y! m$ W/ P- c
2 c, g4 y5 U* J ]
评估结果表明,大部分用人单位对社工的作用给予肯定,不少单位要求增加社工岗位,许多部门要求参与试点;社工服务普遍被服务对象接受、认可,服务对象满意程度比较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10月,各机构社工共建档9196个,开启个案4195个,开启小组999个,开展社区及各项活动3561次。
h. B) I8 L8 A0 ]* {% d0 Z9 [1 A
3 q1 i: m1 A: S+ @7 M6 Z问:民政部对深圳社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请问深圳社工制度有什么特点?
2 H* Y" r. b: ]; W
]% K6 {; ]1 v( w9 ?答:2008年3月9日,在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民政部常务副部长李立国高度肯定了深圳的社会工作,他说:“在我国社工制度的建设中,深圳市起了创新和带头示范的作用。”我想,深圳社会工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7 B- X( _8 ^! W' l, P# d, D( V. x2 |$ h! Z2 O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的方向。这种方向,既有利于保持社会工作公益性、福利性服务的特点和作用,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又有利于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竞争性态势,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准。二是确保专业性和职业性。有不少人把社会工作与群众工作和一般性的助人活动等同起来,忽略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特征。我们从教育培训、评估监督、薪酬待遇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利用地利之便从香港聘请了一批社工督导,提升深圳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在深圳的社工队伍中,社工专业毕业或考取社工资格证书、大学本科毕业以上的占绝大多数,服务质量和水准总体上评价良好。三是以政府岗位购买为主。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主要包括购买岗位和购买项目两种。我市以购买岗位开始试点,有利于迅速推进工作,符合深圳的实际情况。
, c$ k, V# {: P% }5 S3 J
# T; u+ r- I. W9 G, s+ ~/ ^1 D4 `) y深圳推进社会工作,市民可以个性化地享受到一种新型的公益福利性服务,解决一些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生活质量。政府则获得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新的手段和机制,有利于增强其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准。总之,社会工作有利于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7 t) K- z2 ]3 f- B* T T
+ F- {( P9 G) z4 Z$ f0 q2 v6 R$ N
问:深圳的社会工作有什么不足和困难?
- m- B6 x# O$ ~. h2 e* n; e
* M/ S4 S1 `3 B$ p; j答:作为一项全新事业,社会工作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一是社工经费的来源不稳定。市级单位的试点经费全部由福利彩票公益金承担。“1+7”文件要求各级财政将社工经费纳入预算,但在操作层面上尚未形成制度性安排。二是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单一,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有待探索和拓展。三是对保护社工机构和社工积极性关注不够。社工机构普遍感到经济压力大,收不抵支,社工收入偏低,户口、档案管理等方面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四是体制内社工岗位设置进展迟缓。去年,市民政部门用自有编制招收了一批社工,但其他部门尚未将配置编制内社工摆上议事日程。五是宣传、发动和培训仍有待加强。六是社会工作管理力量不足。目前,我市社会工作体系是市、区两级社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及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一个推进社会工作的基本力量,但社会工作主管部门配备的工作力量明显不足,难以真正管理到位。" s" m- H8 y& y/ a- R$ B
2 }, u, P- e7 e6 Z" H
问: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市社会工作?
% |5 [8 d$ V. R- U
4 n R% D9 D% G* Y3 `答:最近,我们组织了对各社工机构的年度评估,近期将对已开发的社工岗位进行调研评估,并组织新一轮政府购买社工服务。
& g# [7 g3 M, d0 V8 ]$ r% |" i5 z/ w: M. [6 F& d3 [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社会建设日益重视,发展社会工作的条件日益成熟,各地社会工作的发展出现了你追我赶的态势。因此,我市推进社会工作发展不容松懈。下一步,我们有以下一些设想和思路:一是进一步扩大社工试点领域,开发社工岗位,年内新增社工岗位200多个。二是制定并实施相关制度规范。三是大力培育社工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解决社工机构和社工关心的问题。四是探索开展服务项目购买,逐步加大项目购买的比重。五是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社工岗位设置规划和标准”。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特定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岗位配置为具有社工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提升编制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六是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尽快建立财政购买社工服务的常规制度,加大对市级社会工作试点的投入。同时,继续深入广泛宣传社会工作,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知晓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