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小型活动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小组成员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来脑海中的创造性“风暴”。它适合于解决那些比较简单、严格确定的问题。 0 e1 _, N; q: a {7 f' B
T9 `: W6 g" k5 y3 J) D7 Q$ q
头脑风暴法的操作程序为:
" O& ^& `7 C; {
# o/ A9 ]% ?; l+ W! u, X 1.准备阶段。工作员应事先对所议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关键,设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选定参加活动人员,一般以5―10人为宜,不宜太多。然后将活动的时间、地点、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供参考的资料和设想、需要达到的目标等事宜一并提前通知小组成员,让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
; m/ e# H5 K: u1 ]( j$ y) V* H# E) r7 n. G: ~( w& U
2.热身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是大家得以放松,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工作员宣布开会后,先说明活动的规则,然后随便谈点有趣的话题或问题,让大家的思维处于轻松和活跃的境界。 # X. {) B/ w3 X; z% {- h5 @, J. x
4 [3 F& K8 n! I% R7 M: C6 \8 R 3.明确问题。工作员扼要地介绍有待解决的问题。介绍时须简洁、明确,不可过分周全,否则,过多的信息会限制人的思维,干扰思维创新的想象力。 - Y& X. X& [) H/ b2 w C" G7 z7 t3 Q
5 }: H9 u, E, t- J6 u/ z 4.重新表述问题。经过一段讨论后,大家对问题已经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这时,为了使大家对问题的表述能够具有新角度、新思维,工作员或书记员要记录大家的发言,并对发言记录进行整理。通过记录的整理和归纳,找出富有创意的见解,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表述,供下一步畅谈时参考。
* {& K# c9 x S1 G: q9 T
9 y& U$ ~: [: v5 |/ Z0 S* U* h( [: R. c6 T
5.畅谈阶段。畅谈是头脑风暴法的创意阶段。
$ m1 D2 @/ }4 h& v: g( g; }' q+ |* Y9 D6 }" M" g6 N
为了使大家能够畅所欲言,需要制订的规则是:第一,不要私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第二,不妨碍及评论他人发言,每人只谈自己的想法。第三,发表见解时要简单明了,一次发言只谈一种见解。工作员首先要向大家宣布这些规则,随后导引大家自由发言,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使彼此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然后将活动发言记录进行整理。
. x1 v, t4 A4 N# Y
* C/ W9 ]* A R) j# h" W, I" x6 v
; h; M; O) `6 x. |* w
8 R0 Y' s2 f1 N- k, D4 Q0 m/ I 6.筛选阶段。活动结束后的一二天内,工作员应向小组成员了解大家会后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以此补充活动记录。然后将大家的想法整理成若干方案,再根据创新性、可实施性等标准进行筛选。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和优中择优,最后确定1-3个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
|